第86章 飞龙骑脸(2/2)
阳安关前,许仪站在关隘大门前,看着石守信所率领的那一队没穿军服的士卒,脸上浮现出莫名其妙的神色。
此刻阳安关大门洞开,石守信麾下的士卒们,正在把关内存放的运粮车搬出来,一辆接一辆的拖走。
他们会前往褒斜道入口处的褒城粮仓运粮,将其运到白水关。
至于白水关到汉寿这一段的转运,由钟会派人来运输,并不需要操心。当然了,事后石守信还需要派人将这些运粮车从白水关送到阳安关。
“石监军啊,许某有件事不太明白,你们运粮便是,何必要穿便服呢?”
许仪捏着八字胡,一脸疑惑问道。
石守信神秘一笑,凑到许仪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天,对方恍然大悟!
“哎呀,原来是这么个事情呀!”
许仪大喜,不过没有声张。
他目前还处于“戴罪”状态,真要造次,少不得被钟会一顿修理。虽然钟会已经修理过诸葛绪立威,不太可能拿许仪撒气了,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石守信刚刚告诉他,自己打算带弟兄们去汉中本地“筹集”一点军粮,许仪立刻秒懂。
毕竟,曹魏军中干这事已经算是一种传统了。许仪老爹许褚就干过,他哪能不知道呢?
石守信承诺事成之后返回,给许仪带一份“礼物”,却是没说这礼物到底是什么。
有可能是一份不会动的金银细软,也可能是一个会动的“细软”。
总之,许仪很期待,对石守信的坦诚相告非常放心。
“对了,是哪一家,或者是哪个地方?”
许仪忽然拉住石守信低声问道。
“袭氏,杨氏。”
石守信示之以诚,没有隐瞒。
很多事情,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一些基础的互信,否则一旦秘密败露后,人品就碎一地捡不起来了。
“杨氏倒是无甚稀奇,经史传家的。
可这袭氏起源于巴蜀土著,颇为凶悍,家族子弟当年很有些人在蜀军中服役。
你把他们收拾一顿,我看有不少人都会谢你替他们出口恶气。只是估计这袭氏不好对付哦,你要小心些啊!”
许仪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似乎和袭氏的人冲突过,对这些知之甚详。
“放心,我心里有数。他们再凶也是民,我们再弱也是军,连居家的巴蜀土著都打不过,那以后也不用混了。”
石守信拍拍胸脯打保票道。
许仪转念一想,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
袭氏很凶悍,那是因为他们曾经是蜀军中的军官,甚至麾下还包含世兵制的部曲!
但是脱离了蜀军这个大平台后,他们还有当年的战斗力么?
兵器、弓弩、箭矢,这些都能自给自足么?盔甲有么?有专门的脱产军队么?
恐怕都要打一个问号,实力远逊于当年再正常不过了。
“嗯,石监军务必要当心,而且速度还要快。汉、乐二城有一万军队,被他们知道了动静,解释起来可不轻松。”
许仪提醒了石守信一句,实际上,后者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劫掠动静大了,就会让围困汉、乐二城的军队警觉,虽然是所谓的友军,但刀剑无眼,到时候那两支军队的主将,可不见得会听石守信解释!
“谢了!”
石守信应了一声,跟着队伍出了阳安关。
不一会,孟观赶了上来,对石守信禀告道:“石监军,没有人掉队,到了前面阳平关故址,我们和刘钦就要分开行动了。”
“嗯,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石守信点点头道,许仪提供的情报非常重要。
袭氏的来历,更接近于孟获那种,而非是简单自耕农起家的土豪。
不过他们汉化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想象,只了几十年时间就从山林间的部落变得跟汉家土豪别无二致,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产生过世兵制将领的地方大户。
所以袭氏的武德应该很充沛的。
而乱世,武德几乎就与财帛挂钩,否则早就被人抢得一干二净了。
“袭氏这头肥羊,很值得捞一笔啊,就是带点刺。”
石守信冷哼一声说道。
“嘿嘿,石监军这就说错了,类似袭氏这样的土豪,打死勿论,朝廷唯愿我们狠狠捅他们几刀。”
孟观冷哼一声说道。
“你家乡也有这样的吗?”
石守信好奇问道。
孟观点点头道:“那可不是么,如今朝廷能管到的只有县城,到了乡下,各种稀奇古怪的人都有。比如说泰山那边就有横行乡里的泰山贼,泰山这种封禅的地方都有贼,真邪乎!”
石守信点点头,他只去过河东,总体还算太平。不过那也是因为河东的世家大族已经发展起来了,反而是挤压了袭氏这类人的生存空间。
“到时候我们见机行事。”
石守信对孟观吩咐道。
孟观摩拳擦掌,一脸兴奋说道:“那当然了,卑职跟随石监军多时,也没显示出自己的本事,这回正好试试身手如何。”
为了以防万一,这次虽然没有穿军服,但是带了一百套半身札甲。一旦飞龙骑脸被人打回来了,立刻披甲,不讲武德去欺负袭氏!
不过应该不至于到那一步,区区汉中土鳖,石守信觉得自己麾下一千人,可以一个打他们十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