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两个月之后(1/2)
窗外是的初夏的梧桐,翠绿的叶子在午后阳光下簌簌飘落。
屋內暖气很足,瀰漫著淡淡的鸡汤香气和一种……新生命悄然生长的安寧气息。
“嘶……慢点慢点,別烫著!”
郑仪小心翼翼地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端到床边的小桌上。
秦月倚著柔软的靠垫,肚子已经明显隆起一个圆润的弧度,脸上带著点倦意,更多的却是即將为人母的温柔光辉。
她看著郑仪那副如临大敌、恨不得把汤匙都吹凉了再递过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瞧你紧张的,我又不是瓷娃娃。”
“你现在可比瓷娃娃金贵多了。”
郑仪把吹得不那么烫的汤匙送到她嘴边。
“医生说了,这个阶段营养必须跟上,你就安心当皇太后吧。”
秦月笑著喝了口汤,鲜美的滋味在舌尖化开,暖意融融。
她看著郑仪眼下淡淡的青影,有些心疼:
“你也是,工作够忙了,还天天变著样给我弄吃的。你们研究室最近不是也在忙明年经济工作思路的起草吗?別太累了。”
“不累。”
郑仪放下碗,很自然地用手背碰了碰秦月微凉的手,又帮她掖了掖腿上的薄毯。
“研究室那边,主要是一些宏观政策的前瞻分析,和泽川那种针尖对麦芒不一样。有陈主任他们把关,我做好份內的事就行。”
他语气平静,带著一种回归安稳后的鬆弛。
自从泽川归来,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生活从惊心动魄的暗流交锋,回到了机关大院里日復一日的轨道。
上班,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下班,买菜,做饭,陪著秦月散步,或者窝在沙发里听点轻音乐。
那些翻腾的浊浪,那些惊心动魄的试探与交锋,那些顶层的权谋博弈,似乎都被隔在了省委大院这堵厚厚的红墙之外。
妻子腹中那个日渐活跃的小生命,成了他全部心神的锚点。
但有些东西,並非隨著时间就能轻易抹去。
比如思绪深处,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泽川的某些片段刺中。
此刻,看著妻子满足地小口喝著汤,听著窗外树叶落下的声音,郑仪的心头,却驀然闪回两个月前离开泽川时的最后场景。
泽川市委会议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擦得鋥亮,映照著水晶吊灯清冷的光。
李天为坐在主位,他身旁是周正。
对面,是省调研组一行人。
罗教授居中,老李、薛敏、赵波分坐两侧,郑仪坐在赵波旁边。
气氛……不能说是融洽,但绝无剑拔弩张。
仿佛前几天星耀集团內部的雷霆清洗、杜维明那封“诚恳”到几乎耻辱的公开信,从未发生过。
会议的主题,是李天为提出的“进一步提升龙湾新区开发规范化水平”。
周正主导播放著精心製作的ppt。
一张张崭新的图表、一份份刚擬定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快速闪过。
“市里已经决定,成立龙湾新区开发规范化领导小组,我亲自担任组长。”
李天为的声音沉稳有力,迴荡在会议室里。
“建立项目全流程动態监管平台,覆盖征迁补偿、工程建设、劳务用工、环境评估等所有关键环节。”
“设立专项督查办公室,直接对我负责,不定期深入一线抽查暗访。”
……
他条理清晰,语气坚定。
目標明確:堵漏洞,补短板,强监管。
態度鲜明:绝不姑息,刮骨疗毒。
措施具体:看得见,摸得著,甚至有些机制的“先进”程度,超出了调研组的预期。
一切都在阳光下,都在规则的框架內。
最后,李天为的目光落在罗教授身上,带著恰到好处的尊重:
“罗老,各位省里的专家。”
“泽川的龙湾新区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市委市政府有信心,也有决心,把这件事办好。”
“今天把这些初步的想法和措施拿出来,就是希望能得到省里各位专家的宝贵指导,帮助我们把这套规范化体系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经得起歷史的检验。”
李天为的话语诚恳而坦荡。
仿佛他並非一个刚刚以铁腕平息了一场內部风暴、向所有人展示了他对泽川绝对掌控力的强势人物。
而是一个虚怀若谷、一心扑在工作上、渴望向专家学者取经的实干派市委书记。
会议室內一片安静。
罗教授白拿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啜了一口,没有立刻回应。
他的目光扫过那份印製精美、装订成册的“龙湾新区开发规范化体系建设方案(徵求意见稿)”。
这份东西,是在星耀雷霆“自清”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就拿出来的。
可能是因为动作迅速,也有可能是早用准备。
它像一个坚固的盾牌,一个华丽的外壳,一个精心编织的笼子。
它將所有曾经的污秽、所有血腥的代价,都牢牢地封锁在“过去时”和“个案处理”的標籤下。
它將李天为的意志、他对龙湾新区不容置疑的控制权、以及“规范化”后可以预见的更高效率,堂而皇之地包裹其中。
它堵死了所有再想深入挖掘、质疑“为什么会產生这些问题”的路径。
“刮骨疗毒”的戏码已经演完了。
现在,是討论如何让新长出来的肉更漂亮的时候了。
罗教授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种学者式的、带著思索的平静表情。
他没有质疑李天为这份方案的“诚意”,也没有再去触碰那些刚刚被掩埋的伤口。
他只是就方案本身,提出了几个非常专业的、关於制度设计细节和潜在执行风险的技术性问题。
他的问题很深入,很专业。
但也仅仅限於这份方案本身的技术层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