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家里事(1/2)
郑仪刚做完晚饭后不久,门铃就响了。
郑仪开门,门外站著岳父秦岭和岳母林雅芝。
秦岭手里拎著一个印著“江东大学”字样的无纺布袋,鼓鼓囊囊的,林雅芝则提著一个精致的保温桶。
“爸,妈,快进来。”
郑仪连忙侧身让开。
“小仪啊,月月今天怎么样?胃口好点没?”
林雅芝一进门就直奔主题,目光关切地扫向客厅沙发上的女儿。
“妈,我好著呢,晚上郑仪做的鱼,我吃了不少。”
秦月扶著沙发扶手想站起来。
“坐著坐著!”
林雅芝快步走过去,轻轻按住女儿的肩膀,顺势在她身边坐下,手很自然地就覆上了秦月隆起的腹部,动作轻柔而熟练。
“来,让姥姥看看小傢伙今天乖不乖?”
“爸,您坐。”
郑仪接过秦岭手里的袋子,有点沉,像是书或资料。
秦岭身材清癯,头髮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樑上架著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睿智,带著学者特有的敏锐和久居领导岗位养成的稳重气度。
他朝郑仪点点头,脱下薄外套递给郑仪。
“听月月说,你最近成了大厨师了?厉害。”
秦岭的声音温和,语调不急不徐,自带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他走到单人沙发边坐下。
“算不上,只是按医生建议的食谱来的。”
郑仪应著,把袋子放在茶几旁,分量不轻。
林雅芝正低声和秦月说著什么,母女俩脸上都是柔和的笑意。
秦岭的目光掠过女儿微微显怀的身形,眼中流露出慈爱,隨即又转向郑仪,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更深邃了些。
秦岭端起郑仪刚倒的温水,喝了一口。
“今天,学校里几个老朋友碰头聊了会儿,也听说省里秋季的中青班要开班了。老徐那边透了个信儿,名单里……有你。”
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已知的事实,没有丝毫意外。
消息灵通得让郑仪也有些惊讶,省委层面的后备干部名单,在正式通知前往往只在很小的圈子里流传。
岳父能如此篤定地提前得知,甚至点出徐省长,其在高教和学术圈编织的深层人脉,以及在省里高层间接的影响力,再次让郑仪有了直观的感受。
郑仪老实点头:
“是的爸。下午组织部的王处刚正式通知了我,明天送材料过来。”
“嗯。”
秦岭頷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这是得知確凿消息后的满意。
“王林同志做事一向稳妥。中青班,是个好台阶,也是组织上对你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肯定。要珍惜。”
“爸,我知道。”
郑仪语气郑重。
“机会难得,但也意味著责任更重。”
秦岭放下水杯,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姿態放鬆,言语却带著一种无形的分量。
“党校的学习,不只是听听课,拿张结业证那么简单。那是省委给你搭的一个台子,让你有机会在更高的层面上被看见,被考察。”
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郑仪脸上:
“理论要学深悟透,更要思考如何与实践结合。尤其是你刚从泽川回来,那里看到的、经歷的,都是活教材。在课堂上、在小组討论里,怎么谈,谈到什么深度,拿捏什么分寸……都需要琢磨。”
秦岭的语气不急不缓,这不仅仅是岳父的叮嘱,更像是一位资深政治观察者和参与者的经验之谈。
他点出的“被看见”、“被考察”、“分寸”……正是党校里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生存法则。
“爸,我明白您的意思。”
郑仪认真应道。
“我会把握住学习机会,多看、多听、多想,谨慎发言。”
秦岭微微点头,似乎对郑仪的反应表示认可:
“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去讲课的时候,更要认真领会精神。那是方向性的东西,远比几本书来得重要。”
他略作停顿,像是斟酌了一下用词。
“党校也是个特殊的平台,同学来自各条战线,多交流,多观察。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结交值得结交的朋友,但要记住,有些话说出来是观点,不说出来,是智慧。”
最后两句,带著明显的告诫意味。
郑仪心中凛然,岳父这是在提醒他,党校看似单纯的学习环境,实则暗流涌动,人际关係同样复杂微妙。
“嗯,爸,我会记住的。”
郑仪沉声回答。
“老秦。”
林雅芝那边和女儿嘀咕完,转过脸来,带著嗔怪。
“你这又说教上了。孩子自己心里没数吗?”
她目光转向郑仪,立刻换上了温软的笑容和不容置疑的关切。
“小仪啊,別听你爸那些弯弯绕绕的大道理。妈就关心实在的。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们党校宿舍条件怎么样?被子褥子新不新?用不用妈提前给你准备一套新的带过去?还有,食堂饭菜吃得惯吗?要不要给你准备点奶粉麦片之类的晚上垫垫肚子?你胃可不太好……”
一连串的嘘寒问暖,充满了生活气息,瞬间冲淡了刚才略显严肃的气氛。
“妈,不用您忙活。”
郑仪心头温暖,忙道。
“党校后勤挺完善的,听说住宿条件不错,食堂伙食也很好,卫生有保障。我身体没问题,您放心。”
“那不行,再好的食堂也赶不上家里。月月现在需要营养,你一去几个月,也不能亏待自己。”
林雅芝根本没听进去。
“回头我给你备点好的奶粉,还有你爱吃的藕粉。对了,天开始凉了,秋衣秋裤带够了吗?薄厚都得有……”
看著岳母已经开始盘算要准备什么行李,郑仪又是感动又是无奈。
“吃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