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改变业态(33)(1/2)
首映礼和庆功宴连轴转,等沈善登和大蜜蜜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
大蜜蜜脸上不见丝毫疲惫,反而喜孜孜的。
她站在玄关,背对着沈善登,让他帮忙解开礼服背后繁琐的扣钩。
“今天韩总还问我学业紧不紧张呢,聊到了他的闺女,让我们多走动走动,感觉他真的把我当晚辈看。”
大蜜蜜声音轻快,带着点小得意。
“还有陈道明老师,跟我说话也特别客气。想想真有意思,我现在明明还是个小演员。”
她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
她如今借着沈善登的势,已能在这个圈子的顶层场合里谈笑风生。
这让她无比受用。
不过,欣喜之余,也有点无奈。
身边这个男人,才华和权势与日俱增,但招惹桃的本事也水涨船高。
见沈善登脱了外套就坐在沙发上,拿着几页纸看得专注,大蜜蜜凑过去。
一眼瞥见那似乎是一份简历,照片上是个面容清秀的女性。
她心里咯噔一下,状似不经意挨着他坐下,小声问:“这谁呀?大半夜的还看这么入神。”
“公司的一个员工,今天宣发会上表现挺亮眼。”
沈善登没抬头,随口答了一句。
他看的是马有德刚才给他的,关于林月如的详细履历。
这么仔细一看,沈善登才发现,这人职业路径上的每一步,几乎都精准踩在了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简而言之,紧紧跟上了他的脚步。
最早,她只是参与了《督公》的宣发工作。
当时主要依靠光线进行地面推广,她就是院线那边与项目对接的合作人员之一,担任基础宣发员。
那个时候,她就已经展露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
沈善登依稀记得,当时确实有几个城市尝试过结合当地古城风貌做小型宣传活动,应该就是她的手笔。
只是雏形初现,规模不大。
后来他炮轰《色戒》,一句“你下映,我上映”,直接把所有舆论焦点都吸引了过去。
手段可谓邪修至极,宣发热度太过惊人。
把她的推广思路,给完全覆盖了。
在加入善登文化之前,林月如在华夏联合院线任职,四年时间,从华东一个二线城市的影院经理,一路做到了上海区域经理。
手下管着五到八家影院,对排片,本地营销和市场推广门儿清。
《督公》一炮而红后,她显然是看到了善登文化的潜力,果断跳槽过来,成了营销部元老,资历仅次于马有德。
后来公司改组,更名为登峰影业,她也顺理成章升任营销部主管。
沈善登琢磨着,林月如家里应该有点人脉关系,在院线系统里积累了些人脉。
不过对于如今目标放眼全国的登峰影业来说,这点地方性关系倒也不是决定性的。
他真正看重的,是她在宣发策略上展现出的成长性。
到了《嘉靖》这个项目,她提出的“双王之战”、“古城联动”明显更加成熟系统。
尤其捆绑历史文化地标这些活动,做得比沈善登预想的还要深入和细致。
看完这份简历,沈善登心里挺舒坦。
随着他的崛起,改变的不仅仅是马有德、周奇峰、吴京这些身边核心成员的命运。
连带着林月如这样原本在行业里按部就班的人,也找到了更能施展拳脚的舞台,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同时,林月如这种一步步随着公司壮大而成长起来的骨干,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说明他的公司,已经开始吸引和培养优质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不禁看了大蜜蜜一眼。
像林月如这样,能实实在在为他的事业添砖加瓦的人,才是真正能助他事业蒸蒸日上的。
相比之下,其他牵扯,某种程度上都算是一种消耗。
沈善登想要修身养性了。
感觉之前有点放纵了,没什么意思。
大蜜蜜见他眼神飘忽。
伸手推了推他。
“别看了,都几点了,赶紧洗澡睡觉了!”
与此同时。
贺岁档的宣发大战已硝烟弥漫。
华易兄弟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气氛却算不上轻松。
王忠军看着面前的数据报告,眉头微锁,对弟弟王忠磊和发行主管耿跃进说道:“沈善登搞起来的那套路演模式,效果你们都看到了。”
“电影上映后,剧组主创深入地方影院,跟观众面对面,对拉动排片和口碑确实有用。”
“《非诚勿扰》这边,上映后也得跑起来。”
王忠磊没立刻接话,目光转向耿跃进。
耿跃进道:“王总,葛大爷那边好说。主要是舒淇那边,港台那边的明星,以往很少有这个习惯。”
“他们的合约通常只涵盖上映前的一些宣传活动,上映后还要跑那么多城市,恐怕不会答应。”
王忠军道:“以往没有,不代表以后不能有。”
“规矩是人定的。去跟果富说,让他去做做工作,务必谈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