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明风华,绝世之姿(1/2)
2013年2月6日。
bj。
凛冬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去,空气中仍带着料峭。
然而,登峰影院门前却是另一番天地。
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灼热的声浪驱散了严冬的冷意。
长长的红毯从街边一直铺进展厅深处,如同一条流淌的星河。
红毯两侧,媒体记者架起长枪短炮,影迷们翘首以盼,脸上写满了期待与兴奋。
巨大的电影海报巍然矗立,“绣春刀”三个字铁画银钩。
海报背景是日月同辉,山河初定的磅礴画卷,正中央那行“大明之姿,风华绝代”的主题字样,贯穿始终,定下了今晚的基调。
等待的影迷中传来细碎的交流声。
“听说这部电影,从六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六年磨一剑,好期待啊。”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影迷对同伴说。
同伴附和道:“是啊,沈导自从《xj往事》(克拉玛依往事)上映后,有两年没拍电影了吧?”
旁边一个显然更关注沈善登动态的影迷插话:“拍了,只是需要大量时间制作后期。他这两年都在探索电影技术,听说在弄《三峡》、《大圣归来》之类的技术电影。”
“《三峡》我知道。”眼镜影迷接过话头,“听说是一部重工业电影,光是流出来的剧照都感觉硬核得很,好像还有好多工程企业协助拍摄。”
“副导演是郭帆,沈导师弟。”那个消息灵通的影迷补充道:“听说他具体主持项目,这位堪比当年的沈导,也很会‘化缘’。”
距离07年沈善登出道,已然六年过去。
他磨砺六年的《绣春刀》,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首映!
这场首映礼从红毯环节开始,就透着非同寻常的气息。
红毯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了室内,灯光精准聚焦在宛如t台的秀道上。
明星们依次踏上红毯,但与往常国际电影节上清一色的西式礼服不同。
今夜的红毯,彻底浸润在“大明”的风骨与气韵之中。
风华盛典,一眼千年!
男星们并未局限于沉闷的西装,许多人身着精心改良的明制衣袍、贴里袍,深衣广袖,玉带束腰。
行走间既带着文人的儒雅,又不失武人的挺拔劲健。
女星们的礼服则巧妙融入了马面裙、竖领长袄等经典元素,织金绣银,色采或端庄沉静,或明丽动人。
云肩点缀,头饰精巧,一步一摇间,风姿绰约,仿佛从古画中迤逦走出的仕女,将“大明风华”演绎的直观而生动。
观众席中不时爆发出声声惊呼,完全沉浸在这精心营造的氛围之中。
场下。
沈善登默默望着眼前这幅流光溢彩的景象,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思绪飘回2007年那个寒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小会议室里,那时条件还很一般,他对着韩三平等人抛出的那些在当时看来近乎“狂言”的构想。
然而,仅仅三年,10年暑期档,《人在囧途2》上映,票房破九亿,摸到了十亿门槛。
谁也想不到,电影市场的进步会如此快。
当然,老登进步也快,调到了电影局。
如今,六年过去,当初纸上的“大明”,终于要迎来它第一次面向全国观众的正式检阅。
而今晚这场别开生面的首映礼走秀,也是沈善登多年潜心学习,吸收转化的成果。
他从前威尼斯艺术总监,现北京电影节、青岛金龙电影节顾问马可穆勒那里学来了精髓。
用后世的说法,这种精心营造,能让人沉浸其中的氛围,可以称之为“梵化领域”。
顶级的西方电影节,以其强势的文化地位和成熟的资本运作,形成了强大的磁场,让参与者不自觉沐浴在其定义的“文明”与“艺术”光辉下。
沈善登此番,则是逆练此法。
结合时装走秀的形式,用“大明风华”构建属于自身的文化气场,去浸染在场的每一位国内观众。
观众的惊呼与赞叹此起彼伏。
而红毯环节的高潮,出现在陈道明登场之时。
他并未选择明初的装束,而是身着一套万历朝的红袍官服,乌纱帽下的眼神沉静如水,步履从容不迫。
伴随着背景音乐《为岳》那沉雄的旋律,“天将倾,敢问几人,振臂擎托”,他缓缓行来。
银幕也适当亮起,飘散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