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二叔回来了续(1/2)
“哥,恁这摊子铺得也忒大了。砖窑、水泥厂、陶瓷厂、纺织厂、染布厂多头並进,就不怕闪了腰?”
“你当俺愿意?”林永年把算盘往炕桌上一推,帐本里夹著张画满圈圈的草纸,“这不赶上了,村里发现水源,要改水田缺材料。我一想这是好事,这水利修一修,以后村里再也不怕旱灾,年年能丰收。这是给乡里谋百年基业,我难点累点算什么。”
林永强伸脖子瞅了眼图纸,拿茶缸子在炕沿比划:“要俺说,先紧著砖窑弄。阎长官正扩编部队,光太原城每月就要二十万青砖。”他忽然压低嗓门:“上回军需处老刘喝多了吐实话,市面青砖都涨到三块大洋一千了。”
“再8天把第一口砖瓦窑建起来,这钱不急著赚。我的计划是,先烧出耐火砖,用来建水泥窑和陶窑。紧著村里要的一十九万节陶管和水泥生產。”
“你回村时一路上应该也看到,今年旱灾这才开始,各村都逃荒了,可以说十室九空,接下来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所以,今年最重要的事是把村里的一万亩梯田改成水田,解决全村粮食问题。等粮食丰收了,就有余粮把村里周边的几座丘陵开荒成十万亩水田,到时就可以安置2万户灾民。也算是给我们家做一场功德。”
“还要开荒十万亩水田?”林永强满脸诧异:“建成后有这么多水用?”
“青龙涧上游发现一个大型地下溶洞,只要做一些小小的改造工程,就可以变为一个地下水库。把青龙涧每年白白流走的水储存起来,足够这十万亩水田使用。”
“哥,我觉得你这水平可以来当长治县知事了。”
“胡沁啥!咱林家祖坟冒青烟也轮不著我。”
“阎长官亲口说的!”林永强突然从裤兜掏出张皱报纸,“瞅见没?上月《晋阳日报》登的招贤令,各县都要推举实业人才当参事。”他手指头戳著豆腐块大小的公告,“就凭你做的这些事,督军知道了还不给你一个知事噹噹!”
林永年不想接二弟的茬,他现在的理想是把生意做到太原去,当官?他没想过。
军装汉子摩挲著下巴的胡茬,忽然正色道:“说正经的,恁这厂子安保咋整?”
“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林永强拽著哥哥蹲回墙根,用石片在青砖地上划拉:“瞧这地形,工厂就谷口一条道能进车马。”戳著个十字標记,“先拿杉木搭个三层岗楼,顶上支盏煤油探照灯。”
“那不得砍半坡林子?”林永年烟锅敲著砖缝算计。
“费那劲干啥!”石片唰地划到谷口北坡,“崖头上现成的石砬子,凿两个射击孔,架上步枪能控住三里地。”又抹平块地皮,“等水泥厂出货,把这谷口砌成瓮城——留八个机枪位,顶上盖瞭望塔。”
林永年嘬著冷气:“当是要塞吶?”
“村里现在的寨门是上个朝代时用三合土建的,將来都是机枪大炮,已不顶事。这个谷口正好卡住了你的工业区和村里的往外的通道,我们一次性规划到位,將来才能保护乡亲不受伤害。”
林永强把武装带拍得啪啪响,“等水泥要塞起来,俺从阎长官討两门过山炮,他正愁没地界试新炮呢!”
林永年揪著袄领子直冒汗:“你当是守太原城呢?又是机枪又是炮的,哪来恁些人手填坑?”
“早算好了!”林永强掏出牛皮本哗哗翻页,“村护卫队现有二百人,抽五十个年轻崽子编成五个班的快枪队。平时两个防守岗楼,两个班护卫货物出行,一个班轮休。”他手指头戳著名单,“剩下一百五十人分15班,十班配韦伯利左轮轮流巡厂区和村里,两班去学炮兵,三班学开机枪。”
“五十把快枪,三挺机枪,两门炮,一百把左轮,这家业置下来,林家村会不会成为长治第一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