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铁鉉!辣椒真香!(1/2)
陈锋的建言可谓切中时弊、高屋建瓴。
他提出摒弃恢復中书省旧制的思路,转而將六部尚书擢拔为政务司大臣。
表面上这些官员的品秩未作改动,然而其实际政治地位与手中权柄却得到显著提升。
他建议將此举措確立为定製,如此一来,朱元璋將拥有一个既能精准执行皇命,又不会对皇权决策构成威胁的中枢机构。
相较於后世清朝设立的军机处,这套制度更具创新性与前瞻性。
从制度根源上化解了长久以来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衝突,彻底改变了自丞相制度废除后,皇帝独自承担繁重政务、不堪重负的困窘局面。
並且,政务司大臣虽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处於严格的权力制衡之中,其任免、升降皆由皇帝一人决断。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省去了中书省这一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不仅大幅提升了朝廷的行政效率,更从根本上杜绝了权臣滋生、威胁皇权的可能性。
朱元璋对这一建议极为满意,难掩兴奋地拍著陈锋的肩膀,开怀笑道:“咱真是越来越离不开你了!”
若是旁人听到皇帝这般褒奖之语,定会感激涕零,赶忙伏地叩谢皇恩。
然而陈锋却只是嘴角微微抽搐,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陛下可千万別这么想,这偌大的世间,哪有谁离了谁就不行的道理!”
朱元璋闻言放声大笑,全然不顾陈锋的苦恼神情:“那咱可不管,你小子就是老天爷赐给咱的福星,休想逃出咱的手掌心!
你正值青春年少,正好能辅佐咱、標儿、雄英三代帝王。
待到三代英主相继治理过后,咱大明必將强盛到超乎想像的地步!”
陈锋长嘆一声,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陛下这是要把我当成不知疲倦的牛马使唤啊!”
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神色变得颇为古怪:“没办法,谁让你办事这般得力,用起来实在顺手!”
陈锋撇了撇嘴,嘟囔道:“臣现在后悔得很,早知道当初就该老老实实等著被陛下流放,就算去那偏远的甘肃,说不定也能保住一条性命。如今留在这朝堂之上,怕是早晚要被活活累死!”
“咳咳”这番直白又略带抱怨的话语,直说得朱元璋尷尬地连连咳嗽。
半晌,朱元璋没好气地狠狠瞪了陈锋一眼:“这说的都是什么浑话!你仔细想想,当初若不是你主动表明身份,你父亲陈怀义早就身首异处,哪还有现在的安稳日子,你小子又岂能好过?”
陈锋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是啊,当初自己冒险自曝穿越者的身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营救即將在秋后被问斩的父亲。
毕竟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陈怀义的性命早已被牢牢定在斩立决的文书之上。
沉默许久,陈锋才满脸无奈地说道:
“但陛下也不能把我往死里用啊!我也是血肉之躯,不是铁打的。
再说了,陛下难道就不担心培养出权臣吗?
事事都託付给我,长此以往,就算我本心不愿专权,恐怕也会被人视作权臣啊!”
陈锋虽然心怀壮志,渴望凭藉自己的能力改变大明的命运,在这个时代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给这个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
但他对权臣之路却毫无兴趣,甚至排斥。
看看歷史上的张居正就知道了,他担任內阁首辅长达十年之久,每日夙兴夜寐,为了推行改革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即便如此殫精竭虑,十年改革刚刚初见成效,他便因病溘然长逝。
更悲催的是,他死后仅仅七天,就被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万历皇帝抄家灭族,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当真是悽惨无比。
这份血淋淋的教训,让陈锋对权臣的下场望而生畏,坚定了自己绝不踏入这条险途的决心。
朱元璋听完这番话,顿时呆立当场,张大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
陈锋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切中要害,细细想来,確实如此。
若朝中大小事务都由一人决断处理,隨著时间推移,即便此人原本没有篡权之心,也难免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甚至有可能发展到隨意欺瞒皇帝的地步。
想到此处,朱元璋不自然地乾咳了两声,强装镇定道:“瞧把你急的,咱不过开个玩笑罢了。今天咱就给你放个假,回去好好休息吧。”
而在他心底,却已经开始暗暗盘算:看来得儘快找个人来制衡一下才行!
虽然朱元璋內心相信陈锋的人品,毕竟陈锋能將这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话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足见其坦诚。
但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人心又最难捉摸,难保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到了那个地步,即便陈锋不想进步…保不准下面的人想更上一层楼啊…
就像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又有谁能想到他会黄袍加身,夺取皇位呢?
如此想著,朱元璋的脑海中开始不停地思索合適的人选,究竟谁能担此重任呢?
了左思右想,却始终没有头绪,无奈之下,他只好暂且將此事放下。
短期內肯定没事,反而有陈锋掌权,凭藉他的能力,大明的行政效率必將大幅提升。
而且只要他朱元璋还在世,局势就尽在掌控之中,制衡之事,等日后再从长计议吧。
而陈锋听到放假的旨意,顿时大喜过望,赶忙拱手行礼:“那就谢过陛下的假期了!告辞。”
话音未落,他便迫不及待地转身准备开溜。
毕竟他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好动爱玩、充满活力的时候。
平日里被繁重的公务束缚,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难得的閒暇时光,早就想跑到外面去尽情放鬆一番了。
朱元璋看著陈锋迫不及待想要离开的背影,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连忙高声叫住他。
陈锋不得不停下脚步,一脸警惕地看向朱元璋:“陛下该不会是反悔了吧?”
朱元璋顿时黑了脸,没好气道:“滚!咱岂是那种言而无信的小人!你最近確实辛苦,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
陈锋这才鬆了一口气,疑惑地问道:“那陛下叫臣回来,所为何事?”
朱元璋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鬍鬚,將“诸王即將前往凤阳历练”的计划详细说了一遍,隨后目光灼灼地看著陈锋,询问道:
“咱打算选派一个靠谱的人前往凤阳任职,一方面管理地方事务,另一方面暗中照看歷练的诸王。
倘若发生意外情况,也好及时进行支援。
但思来想去,一直没找到合適的人选,你可有合適的人推荐?”
陈锋闻言,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陛下是打算让诸位王爷前往凤阳卫所的军中歷练?”
朱元璋郑重地点了点头:“总不能让那群兔崽子一直养在深宫里,过著养尊处优的日子吧。
照这样下去,日后他们如何为大明戍守边疆,又怎样帮咱收回兵权,更別说实现分封海外的大计了。
所以啊,咱必须为大明的將来考虑,提前锻炼锻炼诸王的能力。”
陈锋听闻,立刻竖起大拇指,由衷讚嘆道:“陛下高瞻远瞩,思虑深远,所言极是!”
能得到陈锋拍马屁,朱元璋心里十分受用,忍不住嘿嘿笑了两声,接著追问道:“那你有无合適的人选?最好是那种没什么名气,诸王也不认识,而且才能出眾、为人机灵的人。”
陈锋稍加思索,眼中突然一亮,拍手道:“別说,还真有个合適的人选!”
朱元璋也来了兴致,连忙问道:“谁?”
其实他原本只是抱著试试看的心態隨口一问,毕竟陈锋向来善於发现人才,想著说不定能收穫意外之喜。
却没想到陈锋竟然真的心中有人选。
陈锋的面色微微有些古怪,缓缓说出一个人名:“国子监监生,铁鉉!”
朱元璋见状,不禁有些诧异,看著陈锋那略显怪异的表情,问道:“嗯?这人有何特殊之处吗?为何你是这幅表情?”
陈锋轻咳一声,开口解释道:“因为这个铁鉉在史书上可是颇有名气的人物……特別是在靖难之役中,他的表现相当出色。他虽是一介文官,却是第一个让燕王朱棣在举兵南下过程中吃尽苦头的人!”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好奇地催促道:“哦,竟有这般传奇故事,快详细说说!”
陈锋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毕竟,向朱元璋剧透歷史,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十分有趣。
当然,对於铁鉉这个人,陈锋虽然觉得他在某些方面有些迂腐,但对其忠义的品格还是由衷敬佩的。
也正是出于欣赏和想要提拔他的想法,才会向朱元璋推荐此人。
当下,陈锋不再隱瞒,开始详细讲述起铁鉉的生平事跡:“建文帝即位之后,铁鉉升任山东参政,主要负责粮餉后勤方面的工作,辅佐大將军……咳咳,就是那位被称为『战神』的李景隆北伐燕军。
后来,李景隆在与燕王朱棣的交战中兵败如山倒,狼狈遁逃。
原本负责后勤保障的铁鉉在这种危急时刻临危不乱,迅速收拢残兵败將,退守济南城,与盛庸等將领齐心协力进行防御。”
“等到燕王朱棣率领大军南下,抵达济南城下时,铁鉉施展出诈降之计,引诱朱棣来到城下。
若不是燕王朱棣仿佛有天命加身,恐怕真的就死在铁鉉精心设计的济南闸门之下了。
虽然最终没能成功诱杀朱棣,但他还是牢牢守住了济南府。
尤其是他使用的一招极为阴损的阳谋,让朱棣无计可施,最终不得不放弃攻打济南,绕道南下。
而济南城也成为了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唯一一座未能攻克的城池!
铁鉉也因此被济南百姓尊称为『城神』!”
说到这里,朱元璋突然打断陈锋的讲述,满脸惊讶地问道:“他到底用了什么阴损的阳谋,竟让老四拿他没办法?”
陈锋心中早有预料,知道朱元璋定会有此一问,但要说出这个计谋,他还是觉得有些尷尬。
见陈锋这副模样,朱元璋不禁笑道:“有那么难以启齿吗,连你都不好说出口?”
陈锋齜牙咧嘴,犹豫半晌,才神色古怪地看著朱元璋:“他让人將陛下你的灵位高高掛在济南城墙上,並且公开放话,若朱棣敢下令攻城,一旦损坏了陛下的灵牌,那便是大不孝之人,也就没有资格再打著『奉天靖难,清君侧』的名义举兵造反!
陛下您仔细想想,这招有多狠。但凡朱棣一时衝动,忍不住下令攻城,损坏了您的灵牌,那么天下人、诸位王爷都会群起而攻之。
没办法啊,他起兵造反所凭藉的大义名分,可都是陛下您给的,他不敢冒这个险啊……”
“这一招把朱棣气得暴跳如雷,在山东、河南多地大肆屠城泄愤,因此造下了不少杀孽。”
说完这番话,陈锋自己也忍不住唏嘘不已。
而朱元璋听完,早已惊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又是生气,又是好笑,更多的却是哭笑不得,在这些情绪之外,还隱隱生出几分欣赏之意。
他心中暗自感嘆,这傢伙还真是个机灵鬼,在那种生死攸关的时刻,竟然能想出如此绝妙的主意!
也確实够阴损的,自己都已经驾崩了,还要被他拿出来当作威胁朱棣的手段,实在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怪不得陈锋会推荐他,就这份隨机应变的能力,確实值得重用。
那种危急关头,谁能想到用先帝的牌位去威胁人家儿子呢,当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嘴角微微抽搐了一阵之后,朱元璋闷闷地说道:“倒確实是个聪明人!”
陈锋连忙点头附和:“不只是聪明,更难得的是,他在面对危局时临危不乱,才思敏捷,这份品质才最值得人敬佩!
也正因如此,他凭藉此战立下的战功,声名远扬,官职也一路升迁,先是升任山东布政使,后来又加授兵部尚书衔。”
“一直到朱棣攻破南京城,登基称帝之后,铁鉉依旧在淮南一带顽强抵抗燕军。可惜最终寡不敌眾,还是敌不过如狼似虎的燕军,在灵壁之战中兵败被俘。
被押解到南京之后,即便面对朱棣,他依旧铁骨錚錚,拒不下跪,还大声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谋权篡位。
朱棣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
可即便遭受如此酷刑,他依旧毫不屈服。
最后朱棣怒不可遏,竟然將他凌迟处死,当时他年仅三十七岁。
他的父母、子女也都遭到流放或残忍虐杀,下场十分悽惨,可以说算不得有个好结局吧!”
说罢,陈锋再次发出一声长长的嘆息:“但他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与坚贞不屈的气节,备受世人推崇。在济南民间,长期流传著关於他的传说,百姓们甚至將他神化,认为他的魂魄至今仍守护著济南城池,因此尊称他为『城神』。
臣对他的总体评价是,这是一个忠义无双、铁骨錚錚的真汉子!
而这,也正是臣推荐他前往凤阳应援各位亲王的原因。
他才能出眾,忠义之心日月可鑑,而且懂得灵活变通,是个不可多得的合適人选!”
朱元璋听完,暗自点头表示赞同,隨即也感慨地说道:“这人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迂腐,但不失为忠君爱国的典型例子,確实值得人敬佩!那就定他了!也好让他先去锻炼锻炼,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明的栋樑之才、肱股之臣。”
陈锋点头回应:“臣也是这么认为的!”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气氛十分融洽。
然而笑过之后,朱元璋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老四这个臭小子,实在是太混帐了!在济南打了败仗,也不能拿无辜百姓撒气,隨意屠城啊,这行径……简直混帐至极!”
“还有,面对铁鉉这样忠义无双的人,他怎么敢用凌迟这种残忍的手段侮辱对方,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咱真是越想越气,恨不得现在就派人把他找来,狠狠抽他一顿!”
说这话时,朱元璋真的是气得牙齿都快咬碎了。
特別是听到朱棣为了泄愤而在山东、河南屠杀百姓,以及对铁鉉施以极刑的描述时,他差点就忍不住立刻让人把朱棣叫到跟前教训一番。
要不是今天的重点是商议铁鉉的任用问题,恐怕朱元璋真的会当场发作。
陈锋闻言,思索片刻后,开口说道:“永乐大帝虽然堪称千古一帝,但他的性格中也存在不少缺陷……或许是因为从小从军,在战场上见惯了生死,所以比较漠视人命,行事风格也较为嗜杀。
当然,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若不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说不定真的会把自己活活气死。
不能单纯说他做错了,只能说他本性中確实有暴虐的一面。
另外,按照当时的局势,双方是你死我活的死敌,那些朝廷治下的百姓对他来说,可不是燕藩属地的子民,所以杀起来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棣登基之后,倒是对百姓十分善待,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疏浚运河,开源节流,鼓励农桑发展,倒也成了一位爱民如子的君王!
咳咳,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铁鉉此人確实有大才,只要运用得当,必定是国之柱石!”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心中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了一些:“算那小子运气好,今天要不是听了你这番话,咱非得去狠狠抽他一顿不可。从他屠杀百姓泄愤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他骨子里就是个冷血之人!”
陈锋只是耸了耸肩,没有再多说什么。
朱元璋说的难道不对吗?
一点都没错!从朱棣的诸多行事风格中,確实可以看出他是个极为冷血的人,对自己狠,对別人更狠。
朱元璋也没有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结,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这么定了,就用铁鉉……这样,你派人去把他叫来,咱要亲自考教考教他!”
被陈锋一番详细介绍之后,朱元璋对铁鉉產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个人究竟长什么样,是否如描述中那般出色。
陈锋自然没有异议,当即派人前往国子监,將铁鉉传唤过来。
其实陈锋关注铁鉉已经很久了,此前就多次想招募他为自己做事,但都被铁鉉以学业为重,自己目前能力不足、难当大任为由婉言拒绝了。
陈锋明白他的顾虑,一方面,铁鉉可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胡惟庸,捲入政治斗爭的漩涡之中,因此不愿意与自己產生过多纠葛;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铁鉉真的觉得自己当下的才能还不够,想要继续潜心学业,提升自身能力。
当然,也很有可能两种原因都有。
……
片刻之后,在武英殿內,朱元璋见到了陈锋口中极力推荐的铁鉉。
第一眼看到铁鉉,朱元璋便忍不住有些诧异,开口问道:“色目人(回人)?”
此时的铁鉉还稍显稚嫩,身材清瘦,颧骨微微凸起,本就因为突然被陛下召见而满心疑惑、有些发懵。
听到这声询问,原本正要行大礼拜见的他心中一惊,但很快就恢復了平静,双手高举,匍匐在地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的话,学生铁鉉祖上確实是色目人,但传到学生这一代,无论是生活习俗还是文化认同,都已经与汉族无异了!”
朱元璋闻言,將目光投向陈锋。陈锋轻轻点了点头:“应该是这样的。”
得到確认后,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即对著铁鉉抬手示意:“平身吧。你可知朕找你来所为何事?”
铁鉉抬起头,看了一眼站在朱元璋身旁的陈锋,心中顿时若有所思。
他是认识陈锋的,因为陈锋经常到国子监挑选属吏。
而且陈锋还曾亲自出面招揽过他,只是被他拒绝了。
当时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还不足以担当重任,当前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
可如今陛下突然召见自己,难道与这位陈侯有关?
就在铁鉉眼珠飞速转动、思索其中缘由时,朱元璋已自问自答:“不错,是陈锋向咱举荐你,咱才召你来考教一番!”
铁鉉闻言神色一愣,果然如此!
他急忙整肃衣冠,对著陈锋深深拱手致谢:“承蒙陈侯举荐之恩……只是学生才疏学浅,实在难堪大用啊!”
话语间满是谦逊恭谨,躬身的姿態几乎要贴到地面。
陈锋负手而立,笑意温和却不接话,只静静看著这一幕。
朱元璋见状哈哈大笑,宽大的衣袖隨意一挥:“咱国子监的门生岂会无才?若无真本事,如何能入太学?陈侯又怎会三番五次看重你!他既说你堪当大任,那便一定有过人之处,休要再妄自菲薄!”
铁鉉喉头微动,皇帝金口玉言,这让他辩驳不得。
只得再次重重磕头,额头几乎撞出闷响:“谢陛下看重!不知陛下有何差遣,学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果然爽快!”朱元璋本就欣赏他不扭捏的性子,当下也不再绕圈子,声如洪钟地將事情和盘托出。
將诸王即將前往凤阳历练,到需要得力官员暗中照拂的原委告诉铁鉉。
铁鉉听完,再次目瞪口呆,张著嘴却说不出话来。
殿內寂静得可怕,只听得见他粗重的喘息声。
好半晌,他才像突然找回声音般,结结巴巴道:“陛下……您是说……让我……去凤阳当知府?还要……还要暗中照看诸位前去歷练的亲王?”
朱元璋往交椅上微微一靠,双手按著扶手,沉稳地“嗯”了一声:“起初只打算让你任凤阳下辖知县,但陈侯极力举荐,说以你的才能,知府之位亦能胜任。此次破格提拔,你莫要辜负咱和陈侯的一番心意!”
铁鉉只觉脑袋“嗡”的一声炸开。
他一个小小的国子监生,连芝麻小官都没当过,如今竟要直接执掌一府之地?
这就好比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突然被任命为统率三军的將领,任谁都难以接受。
铁鉉:“……”
铁鉉真的想谢…陈锋八辈祖宗!
我一个国子监生,你让我去当知府…
臥槽!
我能行吗?
我那么有才?我怎么不知道?
可偏偏人家陈锋是高看自己…
自己还不好骂!
他急得眼眶发红,也顾不上失仪,带著哭腔道:“陛下!学生实在……实在能力不足,这等重任,学生著实担不起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