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朱元璋:这个穿越者真敢说啊! > 第70章 朱元璋:贤胥牛逼!大象!

第70章 朱元璋:贤胥牛逼!大象!(1/2)

目录
好书推荐: 浴缸通古今,我和女帝做交易 抱歉,有灵石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开局被退婚,我反手娶你全宗! 直播算命太准全网一起吃瓜 苟命魔门:我靠氪命成大佬! 未婚妻出轨后,我和冰山女总裁领证了 视死如归的我越变越强 大唐傻王逆天罡 炼仙鼎 大魏女仵作

当大明最具权势的三位核心人物决意推进某项事业时,其展现出的执行效率堪称惊世骇俗。

整个帝国的资源与力量如精密齿轮般围绕著他们高速运转,每日的推进进度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太子朱標主动承担起说服应天府各县百姓大规模种植红薯的重任。

次日清晨,在精锐护卫的严密护送下,他即刻起程奔赴应天各地。

太子亲自出马,各地县令岂敢有丝毫懈怠?

儘管部分官员內心存有牴触情绪,认为此事过於繁琐复杂——毕竟更换粮种对於百姓而言绝非易事,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稻穀与小麦作为歷经数千年传承的传统粮食作物,虽然產量相对有限,但胜在种植经验成熟、收成稳定可靠,无需承担过多风险。

而红薯这种新兴作物,即便听闻其高產传闻,百姓们大多也只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並未真正相信其產量能达到那般惊人的程度。

况且在百姓心中,红薯不过是杂粮,並非传统意义上的主粮,若要他们將全部耕地改种红薯,自然是极不情愿的。

然而,这若是寻常官员前来劝说,百姓的牴触情绪或许难以化解。

但如今太子亲临,各地官员纷纷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官吏深入乡村,开展红薯种植的科普宣传工作。

这些官员中,有的確实心怀为国为民的热忱,但也不乏藉此机会攀附太子、谋求仕途晋升之人。

总之,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得极为积极。

但即便如此,推进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许多百姓坚决不愿將自家全部耕地改种红薯,他们虽愿意支持朝廷,但只肯划出少量土地试种。

面对这一困境,朱標的工作陷入僵局。

所幸陈锋及时修书一封,信中表示不必强求百姓全部种植红薯,愿意种多少皆可,剩余的红薯苗可向其他地区推广。

同时,朝廷还承诺,对於愿意全部种植红薯的农户,將按比例补给主粮,確保百姓不会因改种作物而遭受损失。

朱標读完信件后,顿时豁然开朗,深觉陈锋所言极是,不必在此处固执己见。

他立即將朝廷的新政策宣传出去,这一举措效果显著,愿意种植红薯的百姓数量大幅增加。

朱標见状,既感到无奈——原来百姓最在意的还是自身利益,又不禁心生惭愧,意识到自己终究年轻,缺乏对民间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远不及陈锋那般洞察人心。

他深知,百姓最担忧的便是承担风险,如今朝廷主动为他们兜底,百姓自然不愿与朝廷作对。

毕竟在集体行动中,若有人拒不配合,难免会遭到当地官员的特別“关照”。

自此,朱標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陈锋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

他不仅要从秋季收穫的两万斤红薯中精心筛选出优良品种,为育苗工作做好前期准备,还要全面监管细盐与味精的提取、生產、销售、防控以及分配等各个环节。

在经营过程中,他需时刻关注市场动態,根据供需关係灵活调整细盐与味精的价格。

此外,陈锋还在银监司主导发行了新一轮国债,並创新性地推出贷款业务。

兵仗局在打造燧发枪时频频出现技术难题与生產事故,需要他亲自前往解决;

太医院在提取抗生素过程中遇到瓶颈,也离不开他的专业指导。

每周,他还得抽出一天时间,为诸位皇子授课讲学。

还有即便事务如此繁杂,他仍会抽空去探望朱英嬈……

总之,陈锋整日忙得脚不沾地,仿佛连屁股都快“冒火”了,给朱標写信都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完成的。

而朱元璋的忙碌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身为一国之君,他每日需要处理的国事堆积如山,多到令陈锋都感到头皮发麻。

受局势刺激,朱元璋將原本由陈锋制定的五年发展计划压缩至三年完成,这意味著大量政务都需要提前筹备、加快处理进度。

原本设立政务司是为了分担皇帝的政务压力,可朱元璋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份轻鬆,就不得不主动加大工作强度,常常在武英殿批阅奏摺的时间超过八个时辰——换算下来足足十六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皇帝以身作则、全力投入,朝堂上下的官员们自然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六部官员纷纷加快工作节奏,地方官吏更是別想有片刻清閒。

整个大明王朝宛如一台精密无比的巨型机器,在三位核心人物的推动下,以惊人的速度高速运转起来。

五军都督府率先进入备战状態,魏国公徐达也无法在家中安享冬日,甚至连新年都等不及过,便奉命率领大军北上,驻扎在北平。

其任务不仅是监视辽东纳哈出的一举一动,更是为来年北伐纳哈出提前做好军事部署。

时值冬季,草原地区物资匱乏,游牧民族为求生存,极有可能南下劫掠中原,徐达驻军在此,既是防御外敌,也是为大明的边疆稳定筑牢防线。

隨著细盐与味精在市场上的持续热销,朝廷的財政收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一切皆在陈锋的预料之中。

昔日,朝廷仅掌控两淮地区的盐税,便能支撑起大半的朝廷开支;如今,朝廷基本实现了对全国盐税的全面掌控,財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绝非一倍两倍,而是十几倍之多。

毕竟,两淮地区不过是天下一隅,而全国百姓对食盐的庞大需求,市场规模远超两淮地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如今朝廷彻底掌控全国盐税,財政状况自然日益充裕。

当然,这一举措也触动了眾多利益集团的“奶酪”,无数私盐贩子因此血本无归,对朝廷恨得咬牙切齿。

但对於陈锋和朱元璋而言,朝廷与百姓从中受益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因私利受损的权贵士绅,他们的不满根本不足为虑。

財政状况的改善,让朝廷在决策时更有底气。

朱元璋计划在明年同时对辽东、西南、东南三个方向用兵:辽东的纳哈出拥兵二十万,势力庞大,对大明北疆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儘早剷除;

西南地区仍有元朝残余势力负隅顽抗,部分土司也拒不臣服,唯有武力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与稳定;

东南沿海倭寇肆虐已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朱元璋早已对其忍无可忍,决心彻底肃清这一祸患。

然而,这一军事计划遭到了朝中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

他们纷纷上书劝諫,认为国家刚刚从战乱中恢復元气,不宜如此大规模用兵,应当循序渐进、各个击破。

他们担忧一旦战事失利,大明王朝將遭受重创,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

但朱元璋心意已决,这一战略决策是他与陈锋经过深思熟虑、反覆商討后確定的。

他们坚信,只有一次性解决外患,才能安心发展內政,用三年时间让大明百姓实现温饱,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既定国策一旦確定,便不会因他人的反对而轻易改变。

这一决策的实施,使得朝廷上下的工作愈发繁重。

调度兵马、筹备粮草、更换兵甲,每一项都是关乎战爭胜负的大事,也是极为繁琐复杂的工作。

几十万大军以及十几万战马的吃穿用度,所需物资数量庞大,开支堪称天文数字。

若不是陈锋的出现,以大明当时的財政状况,这场大规模战爭至少还需推迟五年才能实施。

毕竟,战爭比拼的就是財政实力与综合国力,对於那些小国家而言,即便在战爭中取得胜利,也可能因战爭消耗过大而导致国家经济崩溃、走向灭亡。

而大明作为疆域辽阔、人口眾多的强国,虽然具备对外用兵的实力,但也绝非可以隨意发动战爭,財政压力始终是制约战爭决策的关键因素。

如今,陈锋凭藉其卓越的能力,为朝廷筹措了大量资金,银监司在他的掌控下,成为了朝廷的“钱袋子”。

每当朱元璋缺钱,便会直接找陈锋解决,户部反而成为了协助陈锋处理財政事务的下属部门。

自从有了陈锋,朱元璋甚至都不再依赖户部,这也使得户部官员每次见到陈锋都毕恭毕敬——因为他们深知,若没有陈锋,面对朱元璋的严苛要求,他们很可能因无法满足朝廷的財政需求而遭受严惩,毕竟在为朝廷开源方面,他们远远不及陈锋。

说起赚钱能力,陈锋堪称天下无双,即便是曾经富可敌国的首富沈万三,在陈锋面前也相形见絀,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当然,陈锋赚钱牛逼併非源於传统的经商手段,而是得益於他来自后世的丰富知识。

在这个时代,知识就是创造財富的强大力量。

一日,户部尚书吕昶见到陈锋,连忙恭敬行礼问候:“拜见陈侯!不知陈侯近来身体是否康健?上次受伤可有痊癒?令尊陈怀义陈大人一切安好?陛下近日龙体可还无恙?”

陈锋闻言,脚步不由得停顿下来,嘴角微微抽搐,他转过身,目光紧紧盯著吕昶,凝视许久后,才咧嘴说道:“吕大人,我劝您还是少说些废话吧!”

吕昶顿时尷尬不已,连忙拱手致歉:“是在下冒昧了!”

陈锋暗自嘆息,思索片刻后,决定给户部安排一项新任务,省得他们无事可做,他开口说道:“吕大人,我近日研发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名为水泥,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只是需要有人负责建厂烧制。我看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户部来办,如何?”

吕昶闻言一愣,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前来问候,竟会被分配任务。

他稍加思索,谨慎地问道:“此事难度大吗?”

陈锋微笑著解释道:“並不难,你们只需按照我的要求建厂即可。而且烧制水泥並非最主要的任务,等水泥实现大批量生產后,你们户部需要联合工部,將从南京到北平的官道全部进行硬化改造。

这可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你们务必將此事办好,別让陛下失望。

待这条官道全面硬化完成后,大明日后北伐时,粮草运输损耗至少能减少百分之三十,这將为户部节省下一笔天文数字的钱粮开支。如此大功,到时候我定会亲自向陛下为你们请功!”

吕昶脸色微变,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心中虽有些心动,但作为长期从事財政工作的官员,他对钱粮极为敏感,瞬间察觉到其中的问题,连忙问道:“那……先期的建设资金由谁来出?”

陈锋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意味深长地反问道:“你觉得呢?”

吕昶顿时明白了陈锋的意图,乾咳几声,拱手说道:“陈侯慢走,下官也告辞了!”

说罢,便匆匆转身离去。

他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反应快,出资建厂、烧制水泥,还要承担官道硬化工程,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工作压力,简直是个“烫手山芋”。

一旦接手,若事情办不好,必定会遭到眾人的指责和埋怨。

陈侯真不是个好人,自己好心前来问候,他却想忽悠自己干这苦差事!

看著吕昶离去的背影,陈锋並未生气,反而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

而匆匆离去的吕昶,突然感到一阵寒意从心底升起,仿佛被某种可怕的东西盯上了,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果然,没过几天,朱元璋亲自下旨,命吕昶兼任水泥烧制及官道硬化工程的负责人。

至於工程所需资金,朱元璋並未提及,言外之意便是让下面的臣子自行解决——作为皇帝,他只需下达命令,具体执行和筹措资金的任务,自然要交给臣子们去完成。

吕昶得知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紫青,心中暗骂不已,他坚信此事必定是陈锋在背后“捣鬼”。

此时的他,后悔不已,早知道那日就不该去问候陈锋,这下可惹上了大麻烦!

其实,吕昶有所不知,水泥项目是陈锋谋划已久的重要工程。

从去年开始,他便著手进行相关实验,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改进,直到近期才取得初步成功,利用大明现有的工具和技术水平,成功烧制出水泥。

因此,陈锋原本就计划让户部与工部协同合作,推进水泥生產和官道硬化项目。

一旦水泥路建成,大明的交通状况將得到极大改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状况不佳,严重製约著经济发展,这一真理在大明同样適用。

朝廷每年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费本就数额巨大,每次北伐时,粮草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更是惊人——大部分粮草都消耗在了运输过程中,真正能送达前线的只是一小部分。

这是因为运输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民夫,而民夫在运输途中也需要消耗粮食,再加上道路崎嶇难行,运输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损耗。

若能修建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无论风雨雪霜,都能保证粮草运输畅通无阻,不仅节省时间和人力,运输效率也將大幅提升。

此外,水泥路还能將沿途的城镇紧密串联起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的繁荣。

而这仅仅是陈锋宏伟计划的第一步,他向朱元璋描绘的蓝图是打造“九纵九横”的道路系统——即纵向修建九条水泥路,横向修建九条水泥路,將整个大明帝国紧密连接在一起。届时,大明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將得到飞跃式发展,国家实力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朱元璋对此深表赞同,作为从战乱中一路走来、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道路交通对於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才会果断下令让吕昶执行这一重大任务。

同时,朱元璋在了解水泥的广泛用途后,更是深感震撼。

水泥不仅可用於道路修建,在建筑、水利等诸多领域都有著巨大的应用潜力,堪称能够顛覆传统建筑模式的革命性材料。

陈锋向朱元璋详细列举了水泥在未来的各种应用场景,听得朱元璋如痴如醉,恨不得將水泥视为珍宝般时刻捧在手中。

他心中感慨,陈锋简直是百年难遇的天才,若不是陈锋,自己恐怕永远也无法知晓后世竟有如此神奇的发明创造。

即便在后世,像陈锋这样学识渊博、能力超群的复合型人才,想必也是凤毛麟角,自己能得到陈锋的辅佐,当真是大明之幸,自己更是赚大了!

不过,这些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和长远规划,朱元璋並不打算告知吕昶。

吕昶只需按照命令,认真执行任务即可。

虽然吕昶在接到任务时满腹牢骚、骂骂咧咧,但他毕竟是饱读诗书、心怀大志的朝廷重臣,冷静下来后,也深知这项工程一旦成功,自己必將名垂青史。

经过一番自我激励,吕昶决定迎难而上。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资金短缺——户部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即便有,那也是陈锋为朝廷赚取的,无奈之下,吕昶只好硬著头皮去找陈锋寻求资金支持。

陈锋只回了他一个字:“滚!”

吕昶顿时欲哭无泪,就在他感到绝望之时,陈锋却给他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进行招標,吸引民间投资!

让吕昶拿著项目指標,前往各地向富商宣传推广,承诺在道路建成后,允许投资者收取一定期限的过路费。

如此一来,无需户部出资,那些追逐利益的富商们便会主动投资。

吕昶听闻此计,震惊不已,满脸不可思议地看著陈锋。

在他的认知中,从未想过还能以这种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而在后世,这种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早已屡见不鲜,许多开发商为了获得项目投標机会,不惜四处奔走、竞爭激烈。

至於將道路建设交给商人是否妥当,陈锋也早已考虑周全:商人收取过路费的同时,需要向朝廷缴纳相应税款,朝廷不仅不会损失,反而能从中获利;

而且过路费的收取標准將由朝廷严格规定,不会出现隨意涨价、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

因此,这是一个朝廷、投资者、百姓三方共贏的绝佳方案。

吕昶对陈锋深感钦佩,恭敬地行了一礼,表示自己受益匪浅,隨后便满怀信心地前去开展招商投资工作。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同样大为震惊,他激动地拉著陈锋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过了许久,才由衷地感嘆道:“贤胥,你实在是太牛逼了!”

“牛逼”这个词,是朱元璋从陈锋那里新学来的,此刻用来形容陈锋,再贴切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土匪营 大腕崛起 宋时行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狮子与兔(BDSM) 皇恩荡漾 戏闹初唐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大明钉子户 第三次机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