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殿中密议(二)(1/2)
“所以需要伯父下詔设立武备院。”段誉又展开卷宗,“將段氏《枯荣禪功》前三重与军中硬功结合,高家《五罗轻烟掌》简化成斥候身法,再请天龙寺高僧將《一阳指》基础篇改编成弓弩速射术……”
段正明突然放声大笑,震得梁间积尘簌簌而落:“好个釜底抽薪!待这些功夫流传天下,什么武林绝学便再难故弄玄虚。只是誉儿可知,为何段氏皇族百年来严守文武分途?”
不待回答,皇帝突然扯开龙袍领口,露出心口处狰狞的剑痕:“这便是二十年前朕与天南剑阁阁主论剑留下的。当年朕若继续精研六脉神剑,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早该是高升泰了。”
段誉凝视著那道横贯锁骨的伤疤,忽然想起原著中伯父禪位出家的结局。
夜风卷著雨丝扑灭两支红烛,他在渐暗的光线中轻声说道:“所以侄儿要请伯父看第三件礼物。”
当鎏金火折再次亮起时,御案上已摆著本蓝封册子。
段正明借著微光念出扉页文字:“《关於在禁军体系內试行武职文官双轨制的若干建议》、《关於大理国科举改革的试行办法》……”
“武功不该是祸乱之源,而该是治国之术。”段誉蘸著茶水在案上画出阴阳鱼,“文官考《武经七书》,武將习《资治通鑑》,三品以上皆需通过武德考核——伯父,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武林高手,而是能带著《商君书》去华山论剑的治国锐士。”
三更鼓响时,老太监发现御书房內的茶早已凉透。
段正明仍攥著那捲盐井图,眼中血丝密布却精光四射:“明日早朝后,著你父王与高相国……不,现在就去传旨!”
段正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节攥得帛书边缘发白。
老太监慌忙捧来药盏,却被皇帝挥手打翻在地,褐色药汁在青砖上蜿蜒成奇异的星象图。
“你可知太祖为何要选在邓川驾崩?”
段正明突然扯开龙案下的暗格,拽出张泛著桐油味的牛皮地图,“当年我们只道太祖重视农桑,却不知他在澜沧江与罗时江交匯处埋了三百六十具青铜地听——”枯瘦的手指戳在洱海北岸,“这些年来天龙寺武僧夜夜都能听到地底传来金戈之声!”
段誉背后沁出冷汗。他忽然记起前世考古界对南詔铁柱的未解之谜,那些深埋地底的铸铁圆柱上,分明刻著与帛书剑痕相似的螺旋纹路。
少年指尖无意识地在袖中勾画,六脉剑气竟在皮肤下凝成《工部营造法式》里的榫卯结构。
惊雷劈在殿前金柱上,电光中段正明惨白的脸色宛如天龙寺的佛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