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于谦遮掩,王振背锅(1/2)
郭敬,大同镇守太监,歷侍四朝的大太监,长年向瓦剌交易茶盐铁器,走私军械盔甲。
赛因不,大同锦衣卫千户,收受瓦剌金银財物,泄露边防布置,瓦剌藉此南下劫掠。
李让,大同卫指挥使,故意迟滯军报传递,泄露大同府兵力部署,倒卖大同府內的军械火器。
其他诸如施带儿、王喜、小田儿等宦官,均是证据確凿。
……
朱祁鈺看完石亨所写的名单后,手指在重新摆放好的桌案上不断敲著。
这还只是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府,就出了这么多带路党,其他各镇还会有这种情况吗?
当然会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太监捞银子说白了都是为了朱祁镇。
作为皇帝的朱祁镇自己就是最大的带路党,他身边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没啥好货色,蛇鼠一窝罢了。
朱祁鈺面色平静地看著跪地不起的石亨,向成敬吩咐道:
“派人去追卢忠,名单上的人及家眷全带回京城来,午门外斩首示眾。”
成敬接旨后,转身出去安排,朱祁鈺看著名单好似又想到了什么,於是朝石亨开口道:
“石亨,这些人由你亲自监斩,办好了就免去你的戴罪之身。”
“罪臣石亨领旨,谢皇上开恩。”
石亨经过刚才一事双腿此刻还有些发抖,谢恩后才颤颤巍巍站了起来。
亲自监斩对他来说没啥大事,在大同没少杀蒙古韃子和不遵守规矩的马匪流寇,只要能保住项上人头,让他亲自操刀砍了这些人都行。
于谦认为此时不宜大开杀戒,若是还有其他勾结瓦剌未查清之辈,见这些人满门抄斩,狗急跳墙跑去投靠瓦剌,带头进攻大明,可就得不偿失了。
於是劝諫道:
“臣恳请陛下,只诛首恶,其余家眷,若是查实无罪的,予以赦免。”
朱祁鈺沉思一番后,就明白了于谦所考虑之事,他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要是会以清流文官喜爱用的以大局为重的圣母言语进行劝諫,那他就不是于少保了,更不会上这份奏疏暗示朱祁鈺调查有內鬼这事了。
朱祁鈺想清楚这件事后,吐了口浊气说道:
“其家眷查明无罪的,全部流放琼州府吧,且永世不得离开琼州府境內。”
于谦抿了抿嘴唇,没有再开口劝諫,此时正值大战即將来临,这样处置確实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人不杀留在京城也是徒留隱患,保不准就有心怀怀恨之人,在与瓦剌大战时趁机作乱。
若是和平之时,朱祁鈺要诛这些人的九族,他眼都不会眨一下,更別提开口劝諫了,斩草必定要除根,才能安心。
原因无他,带路党、骑墙派无论哪个时代都是最招人恨的。
既然不能论朱祁镇这个最大的带路党之罪,那就让这些人给其背锅吧。
反正官员就两个,一个是李让,另一个赛因不为异族,二人均是证据確凿,郭敬、王喜之类的宦官,本来就被文官鄙视,直接杀了也不会有人说啥的,全按王振余党处置就是了。
朱祁鈺回到桌案上,接著阅读于谦长长的行军奏疏,明確了一件事,原身那个哥哥真不是个当皇帝的料。
已经殉国的前任兵部尚书鄺埜和英国公张辅在朱祁镇刚打算御驾亲征时,就曾以上疏、面奏的形式劝諫朱祁镇不要以身犯险,甚至给出了“瓦剌骑兵机动性强,明军仓促出征易中埋伏,皇帝身系社稷,不宜轻涉险地。”的具体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