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2)
于谦一时有些疑惑,朱祁鈺从小在宫中长大,未曾听说他对军事有所涉猎,为何今日却对这治军一事如此上心,言论也是振振有词。
难道是石亨所教?于谦首先排出了这个答案,石亨有这个本事就不会被自己弹劾后叫囂著杀掉自己,阳和口战败也不会自己一人狼狈逃回京城了。
未待于谦思考完朱祁鈺背后是不是有高人指点,成敬已经拿著朱祁鈺亲自书写的军令十条手书递了过来,于谦这才反应过来,隨即从袖子里掏出自己擬好的军令递给成敬。
于谦接过朱祁鈺的手书后,细细查看起来。
【明军军令十条】:
于谦看完后笑了起来,看来是他自己想多了,朱祁鈺的“军令十条”虽有可取之处,但还是过於天真了,想必朱祁鈺是借鑑了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进去。
比如“敌眾来降,輒杀者抵命。”这一条就不太现实,除非是两军对垒一方大获全胜,才会考虑不杀降兵。
究其原因,一是留下降兵需要消耗粮草,徒增消耗,二是还需加派人手看管,若决战时这些降兵临阵倒戈,后院起火而导致大败那就得不偿失了。
可又不能放其回去,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挖个坑,让他们去下面待著吧。
至於其他几点倒是和自己所擬的不谋而合,不过也还缺少一些细节。
朱祁鈺仔细看完于谦所擬的军令后,在心中与自己结合后世著名的大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写的军令十条进行了一番对比后,朝于谦问道:
“於尚书,这军令不是用其规范军士行为的吗?”
“为何於卿所写的,要先列出赏赐的条款。”
于谦为何这样擬定,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朱祁鈺话音刚落下,他就回道:
“陛下,此时正值大战来临之前,若是一味地强调军法无情,士卒难免会產生怯战之意,先言明赏赐,便不会导致士气低落。”
朱祁鈺回味了一番于谦的话语后,感嘆于谦原来也精通这画饼之术,只是对比起自己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封建时代的这些大头兵,不给点真金白银作为激励,要是身后没有督战队或者敌人是异族的话,局势一旦不利,马上就撒丫子开溜,谁会真的拿命去搏你这些空头奖励。
不过朱祁鈺想到,经过之前自己发银子一事,再加上自己以皇帝的身份进行背书,再来画饼,在台下军士眼中可信度就十分高了。
隨即吩咐成敬拿来纸笔,结合于谦所擬的军令,將自己的军令十条改良了一番,奋勇杀敌的奖赏和战死后的抚恤等条款加了上去。
一番行云流水地行楷书写之后,朱祁鈺將新的军令十条交给了石亨宣读。
他之后肯定是要实行军政分离的,所以宣读军令一事于谦不適合,至於让成敬去宣读,那还是算了。
明代虽然出兵会有太监作为监军隨行,但太监是没有权力干涉军务的,只有监督领兵大將的权力,只有朱祁镇才会干这种让太监指挥的军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