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四合院里的「世外桃源」(2/2)
所以,杨家从不刻意炫耀。有好吃的,关起门来吃,味道飘出去是没办法。有好东西,都说是“处理品”、“运气好碰上的”、“厂里奖励的”。杨不凡的“成熟稳重”,被归结为“经歷生死(指原主醉酒摔跤)后的幡然醒悟”和“知识的薰陶”。杨囡囡的健康聪明,那是“爹妈基因好,孩子天生懂事”。
但这並不代表杨家冷漠。
后院住著赵大爷老两口,无儿无女,赵大爷腿脚不便,全靠老伴糊火柴盒和街道微薄的补助过活,是院里真正的困难户。老两口为人老实本分,从不参与院里的纷爭,也极少开口求人。
一天傍晚,杨不凡的神识“看”到赵大妈对著快见底的米缸发愁,手里捏著一点发霉的棒子麵,犹豫著要不要煮。杨囡囡正巧从后院跑过,看到赵奶奶在抹眼泪,小丫头跑回家,扯著杨不凡的衣角,仰著小脸问:“哥哥,赵奶奶为什么哭呀?她饿了吗?我们家饭多,给赵奶奶吃好不好?”
杨不凡心中一动,摸了摸妹妹的头。当晚夜深人静,他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来到后院赵家窗外,將一小袋约莫五斤重的精白米(系统出品,无任何標记)和一包同样品质的麵粉,清清放在窗台上,用一个不起眼的旧布袋装著。里面还夹著一张纸条,上面是模仿孩童歪歪扭扭的字跡:“给赵爷爷赵奶奶吃,囡囡给的。”
第二天清晨,赵大妈发现窗台上的粮食,又惊又喜,老泪纵横,以为是哪个好心邻居偷偷接济,对著空院子拜了又拜。杨不凡的神识“听”著老两口感激的低语,看著他们终於能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白米粥,心中平静无波。帮人,不是为了名声,更不是施捨,只是力所能及,问心无愧。囡囡的纯真,是他保持心中一丝温情的锚点。
还有一次,前院孙家的孩子半夜发高烧,急得孙家两口子团团转,想去医院又怕钱,抱著孩子在家门口急得直哭。杨不凡被哭声惊动,神识一扫便知情况紧急。他立刻起身,装作被吵醒的样子出来查看,二话不说,沉稳地指挥:“孙叔,赶紧抱孩子跟我走!我去厂里借三轮车,送医院!”他沉稳有力的声音和行动,瞬间稳住了慌乱的一家人。他蹬著借来的三轮车,顶著寒风把孩子及时送到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事后孙家千恩万谢地还了)。这件事在院里传开,杨家“热心肠”、“靠得住”的名声更响了。
杨不凡用他的方式,在四合院里小心翼翼地经营著这片“世外桃源”。他从不主动招惹是非,但面对贾张氏、许大茂之流的挑衅,总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解,有理有据,让人挑不出错,反而显得对方无理取闹。他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图回报,却无形中积累了极好的口碑。
夕阳的余暉透过新换的细布窗帘,洒在杨家收拾得乾净利落的小屋里。桌上摆著两盘荤素搭配的菜,一碗油汪汪的红烧肉散发著诱人的香气,旁边还有一小碟新鲜的时令水果(系统签到所得)。杨爱国刚下班,脱下沉重的制服外套,脸上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穆青正麻利地摆著碗筷,眉眼含笑。杨囡囡坐在小板凳上,晃著小脚丫,奶声奶气地背著哥哥新教的童谣。
“开饭了!”穆青招呼著。
杨不凡从东厢房出来,筑基后愈发內敛的气场让他步履沉稳。他笑著揉了揉扑过来的囡囡的小脑袋,走到饭桌旁坐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温馨和睦,与窗外隱约传来的贾张氏的咒骂、刘海中教训儿子的吼声、阎埠贵拨拉算盘珠子的声响,形成了鲜明而奇异的对比。
这里是南锣鼓巷95號四合院,一个充满了烟火气、算计和人情冷暖的大杂院。而在东边这两间半的小屋里,在杨不凡筑基修士的羽翼下,在杨爱国和穆青的勤勉持家下,在杨囡囡无忧无虑的笑声中,却奇蹟般地开闢出了一方安寧、温暖、充满希望的天地。
一个真正属於他们的,乱世中的小小“桃源”。
杨不凡端起饭碗,夹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放进嘴里。嗯,穆青的手艺配上系统出品的好肉,確实香。他目光扫过父母欣慰的脸庞,妹妹天真无邪的笑容,感受著床底下聚灵阵传来的微弱却持续的暖流,心中一片澄澈安寧。
守住这片桃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