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京造农机的任务(2/2)
“现在的农机厂名字总算是定下来了,京造农机厂。”孙颖接话道。
“京造么。这个名字很大气啊。”周三江点了点头。“邢厂长你说继续说。”
刑德宇应了声是,清清嗓子说到“我们目前招收的第一批技术员共有十八人,全部是从一汽和其他农机相关单位抽调过来的,有工作经验的十二人,剩下六人是刚下厂的应届中专生,正在统一培训。生產车间那边,由彭真怀负责重组生產科,目前已经擬好了初步结构。”
“嗯,彭同志。”周三江转头看向彭真怀,“你原先是一汽的车间主任吧?”
“是,书记。”彭真怀赶紧站起,脸色微红,“我……这次能调过来,都是刑厂长的信任,还有书记您的支持。我现在担任生產科副科长,算是破格提升了一级,以后一定加倍努力。”
“坐吧。”周三江点点头,“人得干得起事儿,职务才有意义。说说你对生產科的想法。”
“是。”彭真怀坐下,语速略快却条理清晰,“我们打算先採用『双线推进』法:一边抓培训、一边按图纸开工准备首批部件製造。前期重点投產的是三种中型农机,先行投入两条生產线,计划一个月內调试到位。设计一科的邢科长已经开始组织人手准备模具了。”
“不错。”周三江点点头,隨后说到“不过步子大了,我个人建议,只是建议,你们以后商量下,我们不需要三种,一种就够了,就生產製造成本最低,技术难点最小,產量最高的型號就可以了。”
“书记,这样的话,我们的生產线就没有办法发挥最大的作用了,虽然我还没拿到具体的型號,但是按照传回来的资料上来看,新到的三条生產线足以生產当下国內第一流的拖拉机。”刑德宇在一旁补充道。
“技术参数重要,但是產能更重要,我们可以生產第一流的机器,但如果成本更高,老百姓买不起就没有用,如果同样的资源第一流的能生產10台,普通的能生產12台,那么我情愿为了这2台选择普通的。当下国內的情况,在我看来不需要比拼技术参数,也不需要去追求什么国內第一。国內无论是生產资料还是一片空白,缺口很大,作为国內產能最大的农机厂,我们当下的首要任务是把拖拉机的价格打下来,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机械化种植和收割。”
周三江继续说著自己的看法,“技术参数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技术和更好的质量肯定会为京造打响品牌,这个是重要的,但是相比这个,用最大的產能,最低的价格,填补国內生產资料的不足,降低农业生產的难度,提高粮食產能才是更重要的。邢厂长,您看看是不是这么个礼。”
“您说的对。”刑德宇愣了一下,此时他才发现,周三江和他的思路似乎不再一条频道上,刑德宇考虑的是如何发展京造,而周三江似乎只是把京造当作一个工具,一个能够造福农民,弥补国內生產工具不足的工具。
对於这个发现,刑德宇是有些难受的,这意味著京造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削弱,但是能够放弃高薪回国的人,骨子里的忧国忧民又让他对周三江產生了深深的认同,比起一味的追求京造的发展,能够为国为民的做点事情,显然是更重要的。
“我也不是说技术不要,质量是要保证的,价格要打下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確保质量的稳定,对於当下的农村而言,有多大的马力,有多好的功能,都不如皮实耐造来得重要。关於零件这一块,儘量採用標准间,便於后续型號的对接以及后期的维修。千万別为了某些追求,採用特殊件,这会极大的提高后期的维修成本和复杂程度。”
刑德宇和彭真怀都点头应是,上次吃饭,两个人也在坐,但是周三江几乎全程没有说话,这次的沟通中,却让两个人了解到了周三江,如果说工业生產和农机製造,周三江是个外行,但是对於京造的任务和发展,显然他是有著具体的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