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弄璋之喜(二合一)(1/2)
第91章 弄璋之喜(二合一)
数日后,刘弗陵终於转醒,这让霍光鬆了口气,
他此时看向小皇帝的目光极为复杂,有担忧、有慌乱...::..更有一丝丝怜惜!
人非草木,敦能无情?
多年的君臣相处,小皇帝对他可谓是信任至极,当年上官桀联合盖长公主陷害於他,
要不是小皇帝力挺於他,以当时自己的地位就算能自保也绝对不会好过。
但现在,这个自己当年牵著手走上皇位的稚子却要先自己而去,他心中滋味如何好受!
“陛下,臣请陛下大赦天下,以求为陛下祈福...:..请陛下恩准!”
帷幕之后,刘弗陵脸色惨白如雪,他定定地看著穹顶发呆,良久.:::
“准奏!”
“大將军要是无事可以离开了,朕要休息了!”
“另外.....今年朔日就由你代劳了!”
说完之后就没了声音,好似睡著了一样。
霍光身体一颤,他面露痛苦,他知道小皇帝一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小皇帝傻吗?不,
反倒聪慧至极。
发生如此之事,他难道就没有一点发现吗?
他不清楚,因为现在小皇帝谁也不见,更是將小皇后,自己的外孙女拒之门外,更是连面都不见。
“臣.....告退!”
霍光走了,刘弗陵斜靠在枕头上发呆.
杜塬,刘家。
此时院落中传来阵阵惨叫声,而病已却也在门外急得团团转,因为他的妻子要生了。
怀胎十月,就在昨日自己正陪著妻子散步的时候突然羊水破了,好在早已准备好稳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啊~”
突然,听到惨叫声的病已顿时一个激灵,想要进去却被岳母王氏死死拉住,死活不让他进。
“你安静点,妇人生孩子哪有这么简单的?別添乱!”王氏呵斥道。
而岳父许广汉也是焦急地来回走动,仿佛如此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你也別太担心了,刚才稳婆说了,胎儿的位置很正,不会出问题的!”王氏毕竟是过来人,看到两人著急,也只能如此安慰。
时间缓缓过去......突然,就在病已急的要闯进去的时候,一道疗亮清脆的婴儿声响起眶房门打开,稳婆累得满头大汗,但还是大喜道:“恭喜公子,贺喜公子,是弄璋之喜啊!”
“闪开!”病已此时哪还管的了这个?看自己平君姐才是正事。
稳婆一僵,王氏和许广汉也没好到哪去。
“看赏!”王氏无奈,遇到这么个女婿能怎么办?但看如如此在意自己女儿,心中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吩咐道。
“夫人,公子早就准备好了!”引张氏连忙拿出钱財递给稳婆。
“啊,谢公子赏!”
稳婆一掂量袋子的份量顿时一喜,这可不少啊!
而此时,病已来到產房,看到已经清理完毕的妻子连忙上前握住她的手紧张道:“平君姐,你感觉怎么样?”
许平君因为生產极为疲惫,当看到夫君顿时露出一丝微笑:“还好,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了!”
说完就到处张望道:“孩子呢?是男是女?快抱来让我看看!”
病已面色一僵,刚才稳婆说什么来著?
好像是弄璋之喜?弄璋?是男孩?
“我这就抱进来!”
不过此时王氏已经抱著孩子进来了,她警了自家女婿一眼,没好气道:“人家都是先看孩子再看妻子,你倒好,孩子看都没看就跑进来了,真是.....
f
“嘿嘿,这不是担心平君姐嘛!”
隨即瞅了眼皱巴巴的孩子,他当然不会將这孩子当做后来的那位败家子,將来好好教育,能成才当然好,不成也没关係,他可不是迁腐之人。
“孩子~”许平君此时早已没了力气,只能躺著看了孩子一眼就沉沉睡去。
“好了,我们先出去吧,孩子先交给张氏!”
王氏將孩子交给张婶,暂时由她先带著,眾人走出房间。
“孩子的名字可曾想好了?”许广汉很高兴,第一胎就是男孩,这下女儿在刘家的地位稳如泰山。
他可是了解这个女婿的,看著稳重,这段时间也没拈惹草,但绝对不是什么迁腐的人,今后怕是少不了女人。
现在好了,嫡长子出生,一切都无所谓了!
“刘爽(shi),就叫刘爽吧!”
病已闻言不假思索就说出一个名字,他没打算改变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並且这个名字確实寓意不错。
“小名就叫阿瞒吧!”病已突然道。
爽者,祭祀之器也,此字太重,还是找个乳名中和一下的好.
1
当病已解释清楚,许广汉顿时喜笑顏开,这可是对孩子寄予厚望啊,他当然满意只是“阿瞒』这乳名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不管这个孩子会不会成为后来的那个败家子,但毕竟是自己亲生儿子,並且来自后世的他可不会认为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不管是前世今生,这都是他第一个孩子,看著从皱巴巴长的白白胖胖的婴儿他心中满是喜悦!
没事逗弄下孩子,陪陪许平君,要么就去学舍教书。
不过现在好多了,杜兼说得没错,当他的师兄弟到来后基本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留下来。
不多,也就是五人而已,由此可见此时的墨家是何等的落魄..:
有了帮手他一下就解放出来了,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一来编撰简单的初等算学课本,二来则是继续优化小麦的种植技术。
他將曲辕犁也弄了出来,当然,他只是提出了个建议,没想到杜兼没几天就做出了样品,试验过后发现比之前的直犁好用许多。
这些东西他当然不会藏私,但也没有宣扬,更別提献给朝廷了,只是暂时在安平乡流传。
有了曲辕犁的加持,乡民们耕地更加省力,比之前快了至少一倍左右。
当別的地方还在耕种的时候,平安乡的百姓早已耕种完毕,但一个个都心照不宣地暗自偷乐,並没有想看主动去教別人。
听闻此事,病已也是无奈,自古底层百姓都是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人之常情。
更別提现在的宗族社会了,一个里、一个乡都是沾亲带故的,遇到好东西都藏得严严实实的,哪管得了其他人?
不过,因为此事他的名声在平安乡算是彻底响了起来,更湟论他学舍先生的身份,谁见到不主动行礼,恭敬地叫一声先生?
就连杜县也逐渐开始流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