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最后一击(2/2)
这时候,门第相当的,就可以尝试跟士族去联姻。万一不成,也能娶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自已奋斗考进士。
上限是李白,娶了丞相千金;下限是苏軾,娶了乡贡进士王方的宝贝。
到了这时,就该广交士林好友,参加各种诗会雅集。给人写写诗,没事儿互相吹捧一番。等个三年五载,自己的名声夯实了,便可以进行下一步。
再往后,又得钱。
多雇一些爱钻研经义的学究,编书成册,重解五经。当然,实在胆子大,也可以直接注四书。
书籍一成,多找些朋友辩论,把“思想成果”传播出去。
吸引穷乡僻壤没见识的笨人到自己的书院读书,用个五年八年,洗出来一批能把自己思想倒背如流的门徒。
再拒绝几次当地府君的徵召,或者运气好,直接拒绝皇帝的詔令,这名声一下就传开了。
到此,就可以算是准圣级別,还差一点足以破圈的功业,便能铸就金身。
只是这最后一步最难,想要成就功业,非得天时地利人和全在。要有天下豪门的支持,有朝廷重臣的协力,有百姓万民的期待。少一点点都不行,否则顶天就是霍光、王莽、郭子仪一流。
传奇一一思想一一功业,三位一体。
对照本朝的范仲淹和王安石,范公在成圣的路上,差了人生的传奇性和功业的震撼性,
做圣人,要从娃娃抓起,范家下手太晚了。
做圣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可以打造一个跨越歷史周期的千年家族。
在这个缺乏共识的时代,名声就是一种跟黄金等价的资產,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终极財富形態。
歷数春秋以降,孔孟王张,全都是靠著名声,经歷动乱而不倒。
这不是什么秘密,所有世家在守护的“家学”,本意上就是为了给家族镀金,赚取名声用的。
然而,对於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跟圣人生存在同一个年代,是一场灾难。
圣人向上爬的每一步路,都是以普通人的血泪作为阶梯的。
你刚开蒙,人家已经出口成章,老爹老妈只会拿著条催促你多向人学习,別浪费了家里交的学费。
等你好不容易学会了作诗,人家已经获得了学政官或者县令、府君的讲评,名声显於乡里。
一步慢,步步慢,等有一天你抬头,只能仰望他们高高在上的身影,发出无谓的感嘆。
最可怕的是,你出不了头,人家有一天却身居高位。
大笔一挥,把你作为了千秋功业的代价,
所以,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世界,不应该追求有这样的圣人。
一群欺世盗名之徒,损天下而肥己的餐餮,应该人人得而诛之。
看完文章,钱韦唐有些心惊肉跳,明目张胆的影射当今宰相,咱这邸报还能办下去么?
虽说掛了御史台的牌子,可总归还是个民间小报,这么作死,真的好么?
钱韦唐灌了一大口茶压惊,寻思了老半天,找出一个理由。“下期吧,等韦明回来,你们再做商量好不好?”
他以书籍已成,重印需要再次排版,浪费钱財不说,主要是破坏了发行计划。
李长安毫不气,“没事儿,做个夹页就是了!”
夹页,这东西从唐朝纸张繁盛开始就有了。那时候刻版印刷最多的是佛经,佛经只印原文別人也看不懂,这时候就要有大和尚来讲解。读书人不一定有时间听讲,於是寺庙就把多位和尚的讲解结集,通通钉在一起。
有时候出了新的解读,那就刻上几页版,印成书页,单独发行,由书籍拥有者进行二次装订。
钱韦唐无比羡慕自己的弟弟,要是今天去城里的是自己就好了。
印吧,將来钱家肯定是王相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印,面前这位可是大宋財经周刊的总老板,手里掌握著办报经费,还有一系列后续的发展思路。
“这.
“什么这啊那啊的,此次发难,必要將王介甫赶出京城。你怕什么,一个不在京城的参知政事八回去的路上,富柔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跟王安石不死不休。
如今王相公已经朝不保夕,两次被气晕,就差乞骸骨了。这么一篇文章出去,少不得又要被扎一回。
“你还记得在学校时,我舅舅说他是被宫里旨意释放的么?”
富柔点点头。
“我有一个猜想,宫里一-变法派--保守派,至少每个阵营里的聪明人,都在演,而且他们也知道对方也在演。”
富柔摇摇头。
“王安石,是宫里推出来跟三朝元老们抗衡的棋子。我不想让王安石的新政破坏了我喜欢的东西,就得变成另一个王安石,才能得到宫里的支持。
“所以,我也得演,而且还要演的比別人认真!”
富柔不解道:“这就是你赶尽杀绝的理由?”
李长安自信的下了个结论:“追求成圣的人,对別人狠,对自己更狠。王安石的杀手就是逼宫,等著晚上的消息吧,估计他已经出手了。而且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很被动!”
他猜的不错,此刻,王安石正推著一副棺材,叩开了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