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封圣的一小步(2/2)
涘!本以为自己对小兔崽子是个助力,原来人家当自己是累赘啊。果然,英雄自古出少年,雏凤强於老凤声。
第二天上值,富弼立马下令,以最高规格操办对司马康的表彰。
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是司马康乃是当朝御史中丞的儿子,给我往家学传承上掰。第二点,司马康是官家钦点的少年英杰,一定要突出皇帝陛下的高瞻远瞩,慧眼识人。
礼部得了命令,趁著王安石还没进入衙门指导工作,赶紧操办起来。
朝廷旌表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基本是汉朝復古派臆想出来的古礼。
下情已经上达,接下来就是上情要下达。
代表最高意志的礼部,和掌管舆论的諫台,还有记载“国风”的兰台同时出动。
一曰“访”,就是要装模作样的打听一番,记录邻居、同事、朋友对当事人的风评;
二曰“录”,兰台官员除了记录风评,还要把“功绩”的具体细节记述下来;
三曰“赞”,礼部要派人来当夸夸党,把当事人的“丰功伟业”,到东西两市或者都城四门进行宣讲。
最后一步,才是礼部代表天子进行旌表。
旌表又分很多很多种类,司马康这种属於是“朝廷官员”居於下僚,却一心为民,彰显了个人极高的道德品质。
序列上,忠孝礼义他这个属於“义”。
对於“义士”的旌表,主要是刻碑、旌表门间、赐钱、封“郎”。
按照古礼,这一套程序走下来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现在朝廷里没钱,两宫又闹矛盾,一切从简,以三日为期,完成仪式。
从简?
李长安听了广孝匯报的消息,一脸坏笑。
我要不闹你们个满脸桃开,你们就不知道儿为什么这样红。
“传令所有合作商家,为司马公子掛彩旗,店庆三日。另外,惠民钱行將为所有储户赠五文喜钱,庆贺司马总会长获得忠信郎的荣誉;贴出告示,三日之后,我將於东郭,携令尹苏軾和总会长司马康,宣布新城建设计划。”
八月初九的早上,天气还算清爽。
朝廷依然陷於后党跟帝党的暗斗不能自拔,汴京百姓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关心那个。
商户们早早的起床,掛上灯笼、彩旗、贴上“招喜”,洒扫门前,静等开市:二十支舞狮队伍已经整装待发,今天格外的有力气,毕竞这是给他们自己的会长充脸面;有些普通人家也要了彩旗插在门上,虽然没工夫庆祝游行,却也在家跟孩子们吹嘘了一番司马会长的功绩。
时辰一到,礼部负责旌表的官员刚出门,大街上的鼓乐就开动了起来。
城中几十处寺庙的钟声前后接续,然后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再接著才是嗩吶和锣鼓,每一支舞狮队前头有人搞宣传,后面有人发传单,热热闹闹,甦醒了整个城市。
居住在深宫里的曹氏一阵心悸,听见嘈杂的动静,还以为孙子领兵进城了,赶紧派人去外面打探。
就连一向老成稳重的文彦博都开始慌了,立即政事堂召开会议,询问对策。
咱到底是支持官家,还是支持太皇太后啊?
爱看热闹的,纷纷跟在舞狮队后,一路听著商家招揽,趁著便宜去过过眼癮。
真想知道详情的,酒楼茶肆里三文钱买一大壶茶,有专门的说书人给大家讲解。
司马光以为自己宦海数十年,早已经修炼的宠辱不惊。
可一听见震耳欲聋的喝彩跟鼓乐,脸上的老皮就禁不住挤在一起,变成了个笑脸。
家里的房子本打算卖掉,这下看样是要留给“康儿”了。
四墙粉刷一新,有无数好事的傢伙,过来题词作画,將司马府外变成了一处艺术长廊。
门楣焕然一新,等著张掛礼部送来牌匾。
府上所有人穿戴整齐,摆上了迎接封赏的香案。
说实话,他这个当爹的有点嫉妒了,自己二十岁的时候还在苦读呢,哪有这番荣耀。
或许只是为了解开前几日水灾的感伤,开封城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那些本来没打算参与庆祝的店铺和场所,一看市面这样热闹,也赶紧推出种种促销,加入了欢庆的行列。
那些官员、勛贵之家,一早上被敲敲打打给闹醒,本来一肚子气,可一听说是司马公子,全都收声。
司马光一日三劾的威名还在,接任他的吕工著也是同党,自己还是老实点吧。
数千进京赶考的士子不明就里,以为遇上了什么万寿节、千秋节,放下书本,纷纷出来瞧热闹听说是给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旌表封赏,那一个个羡慕的,恨不得以身替之。
只是在某些角落,一群刚刚改换门庭,从王党变成韩党的官僚团伙,眼睛里冒出熊熊的嫉妒烈焰。
“旧党安敢如此,欺我韩相刀不利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