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造反的一大步(1/2)
第98章 造反的一大步
几个立功心切的党附之徒,决定干一件大事—
弹劾司马光受贿!
你看司马家那么些书怎么来的,司马康去城外刷政绩,钱谁出的,他家那么大的宅子,谁给的?
他们老家夏县一亩地都收不了两斗麦子,可见司马光担任諫台长官时,一定收受了不少贿赂。
几个人一合计,咱们都是微末小官,缺少一个能闻风奏事的御史,去找小王相公吧,他那边肯定有人。
到了王府,此时门庭冷落,不復一月之前的盛况,递上去帖子,门房连看都没看就给打了回来。“公子闭门读书,正在准备新的官学改革札子,不见外客!”
“嘿,给他脸了!不行咱们就自己来,这年头人人都有弹劾权,要什么身份!”
几人离去,王雾听门房复述了一耳朵,呸了一口,“一帮忘八端!”
千正事儿一点本事没有,叫你们上大堤陪王伴驾,没一个敢动弹的。等著吧,陛下將来亲政,所有人都得好看。
想起外面的议论,司马康如今的风光,小王相公心里发酸。
主角本应是我啊!
要是李长安当时肯加入相府,双雄联手,此刻叱吒京城,是多么美好的场景..:,时间过去一天,司马康旌表的事儿越闹越大。
有人撰文指出,当日禁军进城,是奉了官家旨意救灾。皇帝亲自上了大堤压阵,都为了国都百万臣民,不顾安危。
而当天官家还下了一道命令,让枢密院和政事堂组织救灾。
问题是,大家都知道,两府根本没有任何动作,皇帝带著御林军都去卖命了,你们这些高官厚禄的大臣算什么东西?
在整个开封八月水灾中,只有一个未亲政的皇帝、一个代理的开封府尹、一个並无官职的御史之子,三个人关心老百姓的死活,亲到一线,组织了及时的救援,现在问题来了,一个不关心自己死活的两府,数万官吏,於汴京百万普通人,有什么用?
文章越吹捧司马康和苏軾,越踩朝廷公卿的脸,好傢伙,高官厚禄你拿,脏活苦活我们干,结果一场大水来了,你们是光顾著自己个啊!
舆论慢慢开始发酵,矛头渐渐指向了两府大臣。
一帮该死不死的糟老头子,早就吃饱捞足,还碘顏占据高位,整天尸位素餐。
新法不让搞,旧法也搞不定,简直就是吸血的山魁成精。
韩絳一伙开始还乐观其成,反正骂的都是旧党,要是有人受不了自己乞骸骨了,倒省的自己摔人。
呵呵,不到半天时间,骂新党的舆论之火更旺。
指名道姓,说就是因为王安石一党说“不畏天命,不敬祖宗”,招来天罚,害了汴京。
王安石和新党都是妖魔鬼怪下凡,必须驱逐远窜,否则谁挨近了谁倒霉。
將来谁要变法,肯定遭天诛!
这傢伙给韩絳气的,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有旧党浑水摸鱼,故意散播消息让自己难堪。
要不是现在两宫闹予盾,他一定亲自督办,把所有造谣的都抓起来发配岭南。
说起来两宫对掐,真是让他烦透了。
一个太皇太后,一个太后,都想要垂帘听政的辅政之权。
奶奶的,两个娘们,哪儿来的脸呢?
老夫三百年的世家,书读过不知几万册,地方任职三十余年,这才混到了政事堂辅政的位置。
就因为你们嫁进皇家,成了皇帝的女人,就比我高一头?
现在,皇帝一气之下带著三千军马长驻黄河大堤,两宫互相指责,他这个宰相没了权力的合法来源,什么也推进不下去。为今之计,只能等东风压倒西风,或者慈寧宫压倒万寿殿了。
他倒是想召集群臣劝諫,可王安石这驴不给面子,新党没完成权力交接,现在自己这宰相做得半生不熟的。
没有两府相公陪著,他哪一头都不敢去,生怕被另外两方当成了敌人。
怎么办?
思来想去,折腾得如同掉进热锅里的蚂蚁。
难道真去给王介甫低头,那他么这宰相不是白当了!
金楼里,李长安刚才还非常兴奋,现在却苦恼了起来。
苏軾,你特么真是个疯子,居然教皇帝造反!
好傢伙,咱这是晋朝还是宋朝啊?
打发走了搭建营销中心的工头,拿起苏軾的书信又看了好几遍,仍然是头皮发麻。
果然,害人终害己。
把党派构建理论给苏軾看就是个错误,天才从来不能以平常人视之,他们真的是学以致用啊。
叫人打来冰水,好好的洗了一把脸,却始终冷静不下来。
不行,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光在这想也是白费。
换了正常一点的衣服,叫上正常的马车,带好保鏢,朝著皇帝驻踏的开封大堤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