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扫元 > 第256章 日月重开大宋天

第256章 日月重开大宋天(2/2)

目录
好书推荐: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

石山负手,饶有兴趣地看着施耐庵。

这个小老头主管宣曹,负责文宣教化,最是清楚自己的抱负和步步为营的争霸战略。就算是要投机劝进,也没必要选择这个明显时机不对,且自己注定不会采纳的议题来试探。

更何况,此类劝进之事,通常以联名上书、书面呈文的方式更为稳妥,没必要冒着被同僚猜忌的风险,赶在早会结束后申请“留对”。

“施知事。”

石山知道施耐庵肯定清楚自己此时绝不会称王,但他的时间很宝贵,不想绕圈子,直接问道:

“你今日特意留下,究竟所为何事?不妨直言。”

施耐庵却仿若没有看出石山的不耐,依旧一本正经,甚至带着几分固执地追问:

“元帅难道真无更进一步之意?此乃军心民心所向啊。”

石山志在天下,对自己麾下的核心文武官员,自是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坦然应道:

“我起兵之志,便是要覆灭蒙元,重塑华夏。统率天下义士抗元之事,自不会假借他人之手,迟早要建国称制,但绝不是现在!”

再次阐述了自己的志向,石山面露嘲讽之色,道:

“徐寿辉、张士诚之流,才据区区数城,便迫不及待地称王称帝,或许能一时鼓舞内部人心,吸引些投机之辈,实则不过是笼络幸进之徒的手段,徒惹天下人笑,更引来元廷重点围剿,殊为不智!”

石山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明确指出此时称王是“徒惹天下人笑和引元廷重点围剿”的蠢事。施耐庵若还是坚持劝进,就等于把自己归入“幸进之辈”了。

他如此爱惜名声的人物,自然不愿沾惹“幸进之辈”这等坏名声,当即改变了策略,道:

“下官追随元帅左右,时常有幸聆听元帅教诲,深知元帅胸怀四海,包容天下,雄图大志非寻常豪杰所能及。自不会为一时虚名小利而迷失心智,更不会劝元帅行此不智之举。”

他先捧了石山,稍稍缓解了一下尴尬的气氛,便开始引入正题,面露忧色,言语恳切地道:

“但这世上,终究是庸人、俗人居多。他们难以识见元帅的深谋远虑,又自知能力浅薄,前程有限,便更容易急功近利,动辄因一己私心而做出蠢事,甚至铤而走险。

此等情状,犹如暗流涌动,令人防不胜防,长此以往,恐损及红旗营根基啊。”

石山听出了施耐庵话中有话,暗道这小老头莫非是想借劝进之名,行劝诫之实,其实是为了朱重八之事预先铺垫,以便求情?

但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且不说朱重八一案正在审理之中,谁也不知道究竟会牵出哪些事,最终如何定罪尚是未知之数。

而施耐庵身为元帅府中谁都不靠的淮东人,与朱重八并无半点交情,根本没有立场在此时为朱重八出头。

将这些杂念抛之脑后,石山回到施耐庵提出的现实问题上,很快就理出了一些头绪,点头道:

“所言甚是!人心纷杂,私欲难绝,这也是创业过程中必然面临的艰难之一。施知事既然提出此问,想来,心中定然已经有了妙策了吧?”

“妙策不敢当!只是平日有些粗浅思考,略有所得,愿供元帅参详。”

施耐庵嘴上说得很谦虚,脸上却不禁流露出几分好为人师的自得之色,接着道:

“元帅进取江南,攻城略地,尚需分出不同阶段,提前制定每一步的战略。建国称制,肇基开国,如此重大的事,更是千头万绪,关乎国本,岂能一蹴而就?

下官以为,元帅即便暂不愿称帝,也需在时机适当时,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逐步向外透露囊括四海、开创一代新朝的雄心壮志。

如此,既可安麾下从龙之功者的人心士气,亦可让天下有志之士知晓明主所在,望风来归。”

“嗯!”

石山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率先称帝的徐寿辉已被元军团团围困在蕲水,形势岌岌可危;

张士诚迫不及待开国自称诚王,但淮南大半已被红旗营所夺,张士诚未来的发展空间已经被局限在淮东的方寸之地,即便元廷暂时无法全力南下征讨,其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今天下反元势力中,无论是实际掌控的地盘、人口、军队,还是未来发展的潜力,石山都已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反王。

在这种形势下,他并不畏惧对外适度透露称王之志——因为想藏也藏不住了。

见石山认同了自己的观点,施耐庵受到鼓舞,继续进言道:

“江宁乃虎踞龙蟠,王气汇聚之地。元帅志在灭元复汉,何不先从正名开始,比如,恢复江宁古都之旧称——建康?以此向天下人昭示元帅延续华夏正朔的立国之心?”

江宁建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金陵邑,之后历经秣陵、建业、建邺、建康、蒋州、归化、金陵、白下、江宁等名称变迁。

但作为都城存在的,主要有建业(东吴)、建康(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江宁(南唐)三个名称。变来变去,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些国家全是短命的割据政权。

施耐庵显然不认可东吴和南唐两国的正统的地位,故而只提了作为六朝古都的“建康”之名。

“不妥。”

石山果断摇头,否定了施耐庵的建议。

他倒是不信地名承载的气运玄学,却深知江宁这个地方的地理局限性,这个地方确实不适合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唯一都城。

即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江宁必然会是红旗营的政治军事中心,石山也不能给天下人他偏安江南,只想割据一地的错误信号。

“江宁之名,自南唐至今已沿用六百余年,天下人尽知。轻易变动,反易滋生不必要的纷扰。”

恢复旧称建康的建议被元帅干脆利落地否决了,施耐庵正待再寻理由劝说,却听石山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行政构想:

“元廷治下,南北分治痕迹明显,江南江北路级机构的行政架构、管辖地域差别极大,混乱不堪。就如这集庆路,仅辖四城;更有甚者,如广德路仅辖两城,亦称为一路!

此等设置,迭床架屋,权责不清,极为不合理,徒增行政靡费,降低效率。”

元政粗疏,岂止是路级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路级之上的行省划分,才是堪称离谱。

就以江浙行省为例,其辖区竟包含了后世的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北部、上海市全境、浙江省全境和福建省大部,一个行省,竟然囊括了后世六个省份!

如此庞大的行政机构,近乎国中之国。

元廷这种粗疏的管理体系,之所以没出现大规模地方割据问题,并不是因为其制度有多优越,而是因其治理能力低下,控制力弱,失之于“宽”。

行省空有广阔地域和庞大人口,却(从大户豪强手中)收不上钱粮,连平定辖区内的叛乱都做不到,更别说拿出更多的钱粮来养兵作乱。

石山所要建立的新政权,肯定不能延续这种粗放混乱的旧体系。更不能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再才动手改革行政体系。必须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就逐步试验、推行新的、更合理高效的制度。

“我欲重新划定天下行政体系。”

石山目光深邃,语气坚定地道:

“便从这集庆路开始——改路为府,集庆路自此更名为应天府!”

“应天府?”

施耐庵闻言略感疑惑,随即陷入思索。

应天府这个行政名称最早见于北宋,治所在宋城县(后世河南商丘),后来还升格为南京应天府,是北宋东西南北四京之一。

靖康之乱北宋灭亡后,赵构还曾在应天府登基,延续宋祚。

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巧妙地暗合了红巾军起义初期“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政治口号,虽然红旗营现在的施政理念早已超越这点,却不妨碍继续“兼容”旧版本口号。

红旗营作为红巾军的重要一支,沿用此应天府,既有历史渊源,又能衔接旧有号召力。

北宋虽在后世评价褒贬不一,但在此时许多汉人士大夫和百姓心中,仍是华夏正朔所在,“宋”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确实能起到凝聚人心、标识“重铸华夏”的意义。

此举,既表明了石山“重开大宋”(实为开创新朝)的决心与延续正统的姿态,又隐含了将江宁作为未来“南京”的定位。

非常契合石山当前既要展现争霸天下、开创基业的雄心,又需要在形式上暂时保持一定低调的战略需要。

施耐庵越想,越觉得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远比简单地恢复一个历史旧称“建康”要高明得多,内涵更为丰富,策略上也更为灵活稳妥。

他脸上不禁露出由衷的钦佩之色,躬身赞道:

“元帅深谋远虑,思虑周详,如此安排,名正言顺且寓意深远!下官愚钝,不及万一!”

……

ps:连续熬夜,精神有些恍惚,肩周也不舒服。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红楼芳华,权倾天下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扫元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重生2015,高中开始做男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