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政府会议(2/2)
“鲁哈尼阁下,我国的工业情况您也清楚,基本上是什么都缺。纺织、造纸这样的行业是可以依靠私人投资,但钢铁、军工、铁路这些都需要政府补贴和投资才能发展,私人根本不会投资这样的行业。”
侯赛因从本国角度向对方说补贴优惠的重要性,鲁哈尼也不是认死理的,他只是说:“但是政府不可能对所有企业进行补贴优惠,这不是给政府增加负担吗?”
关于这个侯赛因也想到了,“这些企业盈利后会从中分出一部分来作为政府收入,另外亏损企业会出售给商人,让他们经营。但有些行业就算是亏损也得经营下去,不然政府的权势就会缩小,最后沦为外国人的奴隶。”
这在世界可以说是不一样的道路了,伊朗资本薄弱,自然需要政府支持,等私人成长起来,在让他们承担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
“这样最好,不然政府就是他们的保姆了。”
众人笑了,知道鲁哈尼说的是玩笑,但伊朗本国经济的确是不怎么样,没有英国那样先发制人的殖民地,也没有法国那样富裕的资产贵族,更没有俄国那样庞大的人口基数。一切需要苦一苦伊朗民众和政府了。
“最近沙阿要去阿巴斯港参观造船厂,还要去大不里士,都是要参观当地的工厂,但俄国的威胁也在眼前,我们需要齐头并进。”
沙阿只是会去视察,但政府要考虑的就很多了。如果不行,那他们最轻也得进监狱。
政府将两份条约纳入伊朗外交成果中,同时正式设立印度支那总督一职,准备向东扩张贸易。
此时国内的报纸和宣传机器到处说工业的好处和沙阿即将访问工厂的消息,一股狠抓经济的样子。这让冤家俄国也放松了警惕。
最有发展前途的造船业涌入了将近1000万里亚尔的资金,都是沙阿亲自掏腰包的投资。纳赛尔丁打算利用自己资金以及政府的政策,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发展伊朗的造船厂,让造船业做大做强。虽然这样做,有可能造成行业的垄断,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利大于弊的效果。
而除了造船业之外,蒸汽和机械的运用也是他费心最多的事情,因为这是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这都是卡洛所必须要重视的行业,也是费他不少资金的吞金兽。
除了以上行业之外,伊朗目前薄弱的重工业,如钢铁、机械制造等,王族都有适当的资金投入。不过由于资金有限,所以这些行业更多是采取政策扶持为主,沙阿的资金投入进去,也就是一个支持效果。虽然投入的少,但是费也不小,因为这些行业那么多,需要的费用堆积一起来也不是小数目。
不过,重工业虽然重要,但那些崭新技术纳赛尔丁也是一个不落,石油、化学、提升蒸汽机的效率、电报等也投入不少,而且专注于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只有人才才能为伊朗带来不断的进步。
随着王族投入这些行业,必然产生足够的影响,这也能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也会让他们的人生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正是沙阿可以看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