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厨师所掌握的技,脾气暴躁便难以静(1/2)
第157章 厨师所掌握的「技」,脾气暴躁便难以静心.(5k第一更)
爆炒腰,一道自上而下覆盖了厨师料理生涯的菜品。
它既是华餐火功「高阶」至「至臻」的门槛料理但同时,它也是一道新手料理.
其制作方法,包含了「选料」「刀工」「火功」「调味」.
是「切配厨师」与「掌勺厨师」入职都会被考到的题目,在很多时候,一份「爆炒腰」足以决定厨师能拿多少薪水。
说它简单,因为切配中,常见的「麦穗刀」可以在腰上完美体现。
无论是入门新手,还是顶级大厨,整个刀的操作流程都差不多,差距主要就集中在「速度」「均匀程度」两个方面。
按照新手标准来说,斜刀转直刀只要保证最后成品均匀,一片腰切10分钟还是15分钟,问题都不大。
但要按照饭店入职厨师来说,「麦穗刀」要切的快且均匀,这样才能保证腰均匀受热。
按照都市「高阶」刀工来说,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讲究“麦穗鳞甲,透龙刀”。
也就是麦穗斜刀切的完美均匀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直刀出现“透龙纹”,也就是落刀之后,从腰子片的背面能清晰可见直刀的那一排刀痕,但就是不断。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流程中的汁液能挂上去,而不会出现“挂汁油盘”的情况。
想要练到这一步,没有多年的积累基本不可能
虽然现代都市也出现了很多“取巧”的办法,例如「腰专用麦穗刀机」「用钝刀切直刀」.等办法。
但不可否认其刀工要求覆盖了「入门」~「高阶」。
相比起“透龙刀”的刀工要求,调汁也并不简单。
爆炒腰所用的调汁叫「爆汁」,抛开底味不谈,其需要将其稠度调到绝对适合,不然就会出现爆汁无法挂上去的情况。
也就是说,只要刀工和爆汁略微有不和谐的地方,最终一定会有汁水残留到盘子底部。
根据师傅教授的口感,菜系不同,少量残留是没有问题的,但需要保证其汁水最终不会影响到腰本身。
要是按照最高规格的要求来,底下即使有汁水用来丰盈腰的口感,也需要做到“斜盘不漏”。
也就是将盘子斜到45°,没有明显的汁水顺着盘子流下来,那就说明汁水遇到腰时被挂住了。
那时哪怕有汤汁也没有关系,这种偏水润一点的口感,是可以被接受的。
抛开「高阶刀工」与「中阶调味」不谈,爆炒腰对于「爆」和「炒」的运用是发挥到极致的,最低需要「中阶」火功,最高则没有上限
抛开其难度技巧,合适的猪腰也是这道料理的关键。
「菜品库内」
孙星遥急切的在一排猪腰中寻找
15分钟的考题时间,对于他来说是绝对的地狱难度。
“就按照制作时间1分半,切配调味3分钟来算,我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选料和腌制。”
孙星遥皱了皱眉头。
这个时间不是说完全不够,但确实很吃运气.
首先,猪腰其实本身是猪的肾脏,主要作用是用来负责过滤血液。
因为是脏器,所以一旦处理不好,会有极大的骚腥味。
若是时间长一点,孙星遥肯定是有办法处理这个味道的。
但现在情况下,他只能尽可能找最新鲜最健康的猪腰,来保证最少的腥味。
对于孙星遥来说,最快的识别方法,就是「颜色」。
“一个好的猪腰子,外部颜色一般都是偏淡的,不是惨白,而是透出一丝淡粉红为最佳!”
“这代表,这只猪腰离体时间短,氧化程度低”
刚说着,孙星遥就看到夏鸣在一堆猪腰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拿了四个,然后没有一丝犹豫,转头就走。
甚至因为夏鸣的动作太快,孙星遥都没看清他拿走的猪腰的品相。
脑中闪过之前在抢购赛中,夏鸣的操作,孙星遥第一反应就要追出去抢夺食材。
但他脑子刚转过来,夏鸣人都已经走出了菜品室.
只留下孙星遥风中凌乱
“tm的他选菜不用眼睛看的吗???莫不是生了个会开眼的狗鼻子,真能闻出来!?”
直播间的观众看到气愤的孙星遥,也是开始议论。
【夏鸣视力怕不是5.2吧,走的路上就挑好了?】
【很有可能啊,毕竟猪腰子都是排开的,只要经验够足的话,应该是扫一眼就能找到。】
【你这话说的对!夏鸣找到了,孙星遥还在看,就是代表他不行!】
【他就是不行,自己出的题目,自己慢了一步,一看就是菜啊~】
就在网友讨论之际,夏鸣已经带着猪腰回到了灶台。
只见他快速将猪腰的外皮白膜去除干净,然后快速清洗并将外表擦干后,此刻只需要将中间的腰臊部分处理掉就可以开始切片。
镜头前,只见他「血混」刀一闪,腰被均匀的从中间切开,露出里面白色的腰臊部分。
而后他「血混」刀由外入内,一个小弧度弯折下,一片完美无缺的净腰片就从夏鸣手中诞生了。
因为上一次比赛没有仔细观察到夏鸣怎么制作「琉璃菊盏」的,所以,这次,32进16,比赛方给每位评委专门配备了平板。
在上面可自由调控每个厨师的视角,以方便管(学)理(习)某些厨师的操作。
此刻,看到夏鸣一刀完美去腰臊,卫言略微有些沉默。
他刀工是所有技能里最差的,别人处理这种腰,快的需要10来秒,慢的需要20秒左右。
他不一样.他一般都需要20~30s
也就是别人是标准的4刀去腰臊,但他需要6~7刀。
“这小子这把软刀是真有奇效啊!”
听着卫言的话,隋戊佰憨笑一声。
“奇效是有奇效,但用起来难度更大我记忆中,之前厨坛前辈里也有用软刀的吧”
一旁的尤仗文点了点头。
“闽南鱼一刀「施义华」刀具里就有一把软刀,但远没有夏鸣这把这么软。”
“我曾经试过他那把刀,操控很难,按照寻常的刀工来算很容易切到手,那把都这个样子了,夏鸣这把肯定更难。”
听到他们对话的尹盛江点了点头。
“夏鸣这把刀据我所知,是邓晓文老爷子打的,成刀两面弯折都接近70°,与其说这是一把菜刀,不如说这是一片锋利无比的钢片。”
“这种情况下,按照一般的菜刀操控手法,肯定是绝对不行的,感觉这已经算是他的标志了”
说到这,尹盛江眨了眨眼。
他记起来夏鸣的「骨刀」长相也十分奇怪,软刀厨坛里至少还有先例.
至于镰刀,怕是只有武侠小说里的奇门才会如此使用了.
“一般来说,华夏厨师刀具基本形制就那么多种,这么多年来都未改变。”
“师傅传徒弟,徒弟传给下一任徒弟.循环往复,茅老先生,镰刀一样的厨师刀具,在历史上出现过吗?”
茅先争摸了摸胡子,摇了摇头。
“奇门器具倒也不少,但镰刀形态的骨刀从未听说,可能是夏鸣自己的原创。”
“至少从现在看到的技巧使用说,软刀也好,镰刀也好,确实在不同环境可以做出针对性解法。”
“在我看来,这应该已经算是属于他自己的「技」了。”
听到茅先争这么说,卫言略微有点尴尬
虽然华餐厨师,并不讲求绝对的「技巧至上」,但一般来说,能走到“华7级”的厨师,都身怀其独门技巧。
例如隋戊佰的「寻味食源」,也就是外界称的「写轮眼」,本质上是他味觉,嗅觉,记忆深度的融合体现。
不是其他厨师做不到,只是他凭借天赋能做的更突出。
依靠「寻味食源」,隋戊佰后面的路无比清晰,只要他能一直积累料理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己用,未来攀至巅峰只是时间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