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四方(2/2)
这些汉人世侯思考后发现,他们竟找不出半分理由,不向如日中天的全真教靠拢。
昔日的全真教,不过是在民间广收信徒、聚敛香火。
而今夜之后,这个道门巨擘將堂而皇之地接收整个汉人军事集团的效忠。
至少在明面上,全真教已一跃成为北中国仅次於蒙古王庭的庞然大物。
若是假以时日,將这些汉军势力整合在一起...恐怕连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都要相形见絀。
东北亚的棋局,正在朱厚熜落子的瞬间,天翻地覆。
-----------------
临安皇宫,垂拱殿內。
一缕残阳透过雕窗欞,斜斜映在理宗皇帝手中的密奏上。
那“蒙古护国真人尹志平节制汉军“十二个字,在夕照中显得格外刺目。
“长春真人不是在大明山结庐传道吗?“赵昀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著奏摺边缘。
“这尹志平...又是何人?“
董宋臣侍立一旁,见皇帝面色阴晴不定,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位伺候三朝的老太监最是明白,官家此刻心中定是翻江倒海。
“好个全真教!“理宗突然冷笑,將奏摺重重拍在案上,鎏金香炉被震得嗡嗡作响,惊得檐下宿鸟扑稜稜飞起。
“丘处机在朕面前说得天乱坠,如今倒去捧蒙古人的臭脚!“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这些方外之人哪有忠诚可言。
正如曲阜孔府,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真正让他心惊肉跳的,是奏摺里那句“节制汉人世侯“——这可不是虚衔,而是实实在在能调动数十万虎狼之师的权柄!
理宗踱到窗前,望著北方出神。
那些汉人世侯原本各据一方,互相牵制。
如今窝阔台竟將他们尽数打包,拱手送给全真教...这位蒙古大汗莫非是疯了不成?
“除非...“皇帝突然浑身一震,袖中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毒蛇般钻入脑海:那长生金丹,莫非是真的?
殿外暮鼓声声,理宗却恍若未闻。
他想起秦皇遣徐福、汉武宠方士,连唐太宗如此英明神武,到了晚年都沉迷丹药...
若真有长生之法,莫说窝阔台,便是他赵昀...
皇帝突然晒笑一声,若能真能得此长生,他怕是连蜀中三千里锦绣河山都捨得送给全真教。
垂拱殿內,檀香裊裊。
郑清之等宰执大臣垂首肃立,却见御座上的官家双目失焦,唇齿间隱约漏出“金丹“、“长生“等字眼。
几位老臣相视一眼,俱从对方眼中看出忧色——这位官家,怕是与北边那位大汗一般,著了长生的魔障。
“陛下...“郑清之上前半步,正要进言,却见理宗突然抬手。
“此事朕已知晓...“
赵官家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清晰:“今日便宣长春真人入宫问对。待朕问明原委,再召诸卿共议。“
说罢挥了挥手,那姿態竟与驱赶蚊蝇无异。
眾臣退出殿外时,残阳已没。
郑清之望著宫墙上渐次亮起的灯笼,忽听得身后乔行简冷笑:“好个全真教!先蛊惑了蒙古大汗,如今又要来祸乱我大宋宫闈。“
“慎言!“郑清之急忙制止,却见诸位同僚的轿子都不约而同转向了大明山方向。
他苦笑著摇摇头,自家轿夫也早將轿头调转——这些平素勾心斗角的朝堂老手,此刻倒是心意相通得很。
官道上的轿马越来越多,竟排成长龙。
道旁百姓只见朱紫贵人们匆匆往来,却不知这暮色中的车马洪流,正將大宋的国运推向不可知的深渊。
远处大明山巔,一间草庐刚刚点亮灯火,在夜色中明灭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