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甜粄(2/2)
而这次,那两位即將归来的华侨叔公,在电话里不约而同的,特別郑重地提到了,他们一定要吃到甜粄。
正是这平平无奇的甜粄,曾陪伴著他们,在当年那漫长而艰辛的一个月海上漂泊中,熬过寡淡的汤水,熬过了思乡的苦涩和对未知前途的恐惧。
那一口家乡的味道,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存在。
对他们而言,甜粄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与故乡、与童年的连结纽带。
叶兴下午没事,就来帮著燕姐看火。
说是看火,实际就是閒聊。
燕姐虽然没什么钱,但出了名的大度,村里任何一个人来问她甜粄怎么可以做的好吃。
她都会毫不保留的告诉对方,甚至当著她们的面,称好斤两的演示一遍。
可即便如此,各家还是做不出那个味道。
就是因为火候。
燕姐也告诉过他们,火候不能太大,水温不能一直太高,但这个东西,主打的就是一个手感。
除非买回来餐饮级温度计,不然,谁也做不出燕姐的水平。
所以,叶兴是万万不敢碰“火”。
“阿兴,你的钱,真的是你自己踢球赚来的?”燕姐问道。
“没骗你,燕姐。”叶兴原本想发誓来著,想想还是算了。
“你都读高三了,哪里还有时间踢球?”
“周末啊,我不是跟你说过,周六下午放假吗?”
“你自己算算,我一学期才回来几次。
踢一场50,你自己算唄。”
“一场50?比我煮甜粄还赚钱。”燕姐看了看灶里的火,左挑右挑,才挑出一根细细的木柴。
“要不,燕姐,我踢球养你们啊?”叶兴开玩笑的说道。
“乱来,你给我好好读书就好了。
踢球也好,你们以前的老师也说,偶尔要放鬆一下,踢球又能赚点钱,挺好的。”燕姐的笑,带著苦涩又带著微微欣喜。
“不过,你的钱,不要乱,以后你上大学,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我跟你喜爸没什么本事,又不像泽坤他们家,有华侨支持,你以后只能靠自己了。”
叶泽坤的亲爷爷,就是那个印尼华侨的亲弟弟。
“我才不要靠自己,我还想吃你们到老。”
蔡小燕轻轻的敲了一下叶兴的头皮:“你太昂古(大傻瓜),我们现在都老了,吃不了多久。”
“燕姐,你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就是我爸还在的时候。
我爸让我叫你燕婶,但你偏偏说我跟喜爸是同辈,所以要我叫你燕姐。”
“咳咳咳。”
蔡小燕听到这话,自己都不好意思,稍稍脸红。
叶兴赶紧给她抚背。
像极了自己前世最后的岁月里,她在病床前,给自己扶背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