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现代人在大宋的旅途注意事项(2/2)
“看过了以后,也就没什么遗憾了。有了这宝物,方才知道天外有天。不过黎生,你可曾取得表字?”
“苏学士知道晚生要到汴梁面圣,已经给取好了。”
黎风写出来的时候,苏颂难免要笑一笑。
“子瞻未免直白了些,不过也好,广莫为北风,就不消老夫给你取字了。另外,面见天子之时,也要注意打点。当今官家,孩童之时,就有早慧之相,喜好水墨丹青,可曾备得?”
“丹青不曾备得,却有一幅油画。”
把油画给苏颂看了,总是剑走偏锋的路子,他也点头称是。
“虽无意境,但胜在写实,可谓出奇制胜。”
意思是,你这玩意儿就没有我朝的风貌,给官家看个新鲜倒是没问题。
看个新鲜其实很重要,赵佶这会儿也没有多大,正是青年人爱玩的年纪,到老了依然爱玩。
这一关,算是勉强过去了。
不过黎风只是去面见天子,献宝的事情就不必了,这种事情总是有银行领导来安排的。
至於其余的物件,苏颂也是一一过问。
他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甚至连中立的吃瓜群眾都不算,在位的时候是老成持重的官员,因此別管是高太后在时还是哲宗亲政,他都能够在中枢稳坐。
他请求致仕的时候,起初哲宗还是不同意的。
最后也是年老乞休,这样哲宗才下詔同意他在润州住下。
对於朝堂之上的事情,苏颂也知道韩忠彦和曾布,在两派当中都算是老成持重的,找他们办事,实际上也要打通了关节。
给韩忠彦的好处,其实倒也简单,他家里藏书万卷,从其父韩琦开始就一直在藏书。
要是能够给这些书籍,整理出版,就像是之前蔡京到处分发现代人给他印的文集,以及他此时有要“补校”的续篇,这就是很大的好处了。
很多藏书,在现代都是绝版的,北宋末年文风之盛,民间收藏到达了一个高峰期。
不过是现代人来了,这个“末年”要续多长时间,以后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甚至都不用別的打点手段,这一点,加上出版社在將来货幣结算打通以后,和宋朝这边建立联繫。
事实上,比起来苏学士那一直都在上涨的润笔,也大差不差。
当然了,这个都要在现代,交个人所得税的。
虽然小韩相公是出了名的脾气好,但是他不见得像是苏学士那样,对士大夫也要给上税有那么豁达的心胸。
不过有些事情,总是可以讲明的。
黎风自己前来,其实也有著不少风险。
苏颂这边还要修书,不过他是写给韩忠彦的,权当是介绍信。
他时日无多,现在都八十二岁了,再能活几年,也就是看看这些新奇玩意儿,再多多养生。
夜间观测星辰,大概也是他最大的兴趣,可以说也是一种心怀宇宙。
至於曾布......
蔡卞之前是写过信的,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现在对於黎风来说,比较麻烦的事情,就是他这一路经过运河,先到宋朝的应天府,再往开封府的过程。
中间还要打点一些人,经停的时候注意事项。
苏颂又嘮叨了几句,甚至自嘲这样下去,就要和曾布一样喋喋不休了。
黎风这边,在苏颂家里又过了一晚,是要等从扬州派来的官船。
顺道,还要陪著老翁观察星空,留下了天王星的观测记录。
只不过,苏颂却认为不应该按照后世的標准来命名......
这就是学术问题了,过段时间还会有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来和他进行学术交流。
但愿老头能够健康长寿,奔著九十九去活。
黎风次日此行,他在船上倒也不忘了打开电脑,在这里录入每天的行程。
护送他去开封的公人以外,还有个江寧府的推官隨行。
这一路上,他还要按照蔡卞的指示,告诉黎风在朝堂之上,还有各地见官的时候,都应该如何应对。
说起来,新党和中立的士大夫,人还怪不错的嘞!
这个推官在歷史上,也算是无可稽考那一类的,黎风倒是不在意他姓字名谁,但是他的提醒,也是很重要的。
这块不能怠慢,换成个大领导来了,让他去跪可能还会不舒服。
黎风呢,虽然他本人没什么问题,但是要现代人下跪,有些人一定会带著些问题进来。
他心態倒是很好,小时候过年领压岁钱,在长辈面前,也不是没有磕过,这算是毫无心理压力。
就是赵佶这个岁数......算是黎风此行的唯一难点,但考虑到要把事情办成了,只要不是太离谱的要求,也总是能够去做的。
总体上,还是要求不辱使命。
等到官船进入到运河,缓慢前行,走大宋的漕运往开封而去,沿途能够从官船的窗中看到沿途的景象。
说起来,黎风对於宋朝这种车水马龙的景象,倒也有些新奇感。
主要是节奏如此缓慢,之前他们赶著马车走路的时候,还算是现代人能够接触到的最慢速度。
但这在古代,就算是驛站加急以外最快的速度了。
可是要行船的话,前面要是赶上漕运的运输,就是官船的速度,也不会太慢。
因为一起来的还有个推官,他是文官。
加上黎风自己虽然会骑马,但是不会顛这么久。
总是路上到一大州郡,还是要更换交通工具的。
比如说到楚州那里,从洪泽湖往西而去,要是最近的风向不好,以及水道狭窄和恶劣天气。
到时候,还真就需要改换一番。
那位推官也说了,到了楚州,也要歇息一两日,到时候在那里还要见官,总是有些应酬的。
这方面,蔡卞和七夫人也安排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