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巡检的运道(1/2)
李巡检猜测,宫里有很大的概率,会將精品麵粉纳入內库採购品当中。
只要是吃过精品麵粉的人,是绝对不会忘记其味道的超绝美味。
而且,其色为纯白色,味道上也没有任何异味儿。
基於这两个特徵,其在安全性上也能得到极大保证。
以李巡检的见识来看,在精品麵粉里下毒,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李巡检算是半个专业人士了,连他都想不到有什么毒药,能放在精品麵粉中,而不被人看出来的。
这种毒药,他听都没听过。
李巡检听过的,见过的所有毒药,下在纯色的精品麵粉里后,麵粉的色泽、味道肯定都会有变化。
这些变化都能通过眼睛和鼻子轻易判断出来。
下的重了,容易被看出来。
下的轻了,毒不死人。
而且,很多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毒药粉末,要比麵粉更重,稍一摇晃就会落到最下层去。
一斤精品麵粉的价格,按照內部价格计算,也不过200文一斤。
这个价格比外面的麵粉价格確实贵,但是对於宫里来说,只是平常价钱。
价格正常、极难被下毒、味道极美。
这三个条件齐聚於精品麵粉,宫里没道理会拒绝。
昨日,他已经在坤寧宫女官的带领下,让尚食局的女官、光禄寺六品掌醢署令、太医院太医,检查和验证过精品麵粉了。
以后他要每三日送百五十斤精品麵粉过去。
就送到西安门大街的玄津桥,交给尚食局的女官就行。
这尚食局,就是负责给圣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准备日常吃食的机构。
其中没有太监,都是女官,直接向马皇后负责。
精品麵粉的价格,按照每斤200文计算。
尚食局的女官,甚至连第一个月的麵粉钱,都给他一併送到家里来了。
足足九百两银子。
当然,宫里没给他银子,而是给的铜钱,总重量超过六千斤。
用了足足十辆马车,才拉到他的家里。
这些钱都是朱先安的,李巡检並不想將其据为己有。
不想,也不敢。
昨日玄津桥前那么大的阵仗,这提醒著他,千万不要在精品麵粉一事上搞事情,盯著精品麵粉的大人物,太多了。
他打算晚上朱先安来了后,就给朱先安送过去。
这钱太多,他都有些胆战心惊的。
......
鲜鱼巷北院。
朱先安和薛匠人父子三人聊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
以前朱先安也曾无脑抨击过朱元璋一手创立的户籍制度,人云亦云地说他制定的户籍制度,限制了百姓的升迁,家族越迁,也限制了阶级的流动。
但在仔细和薛氏父子三人聊天,以及回忆后世看过的相关资料,两相结合后,他明白了,朱元璋的户籍制度,是最適合当前社会的户籍制度。
最为先进、最为高效、对普通百姓最为友好。
阶级迁越,自古而来,从內到外,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有民一朝,匠户、军户等户籍出身的进士,占比极高。
匠人、郎中等,若是有幸能做出点成绩,被圣上知道,是能直接赐予其官身的。
在整个封建王朝中,明朝的普通百姓家出身的官员的比例,是最高的。
盖因朱元璋建立的户籍制度和社学制度。
这一套制度,保证了即使明朝出了那么多“昏君”,出过土木堡之变,乃至於最后的小冰河时期。
全国粮食產量在几年间,一度连续减產四成以上,依旧维持了276年的国祚。
甚至在核心汉地区域,维护了超过两百年的和平。
这套制度,居功甚伟。
士农工商,都是良籍。
社会百工,不拘是吏员、小商小贩、匠人、农民,只要其本人及四代亲属未曾犯过罪,都是可以科举,並且有能力科举的。
只要中了功名,其原本的籍贯,是可以由其他籍转为民籍的。
官员也是民籍,在籍贯上和普通百姓是一样的。
贱籍不能科举!
但在大明的贱籍都是些什么人?
在大明律中,贱籍基本上指的都是乐户、奴婢、丐户、墮民等。
后三者在整个洪武朝的数量,最多数十万,肯定是不到百万的。
其中的奴婢,指的是被官府特意贬为奴婢的那部分犯官家眷,就和乐户一样。
什么是乐户?
乐户也就是乐师。
指的是教坊司,十八楼里的那些犯官家眷。
放在后世,那就是罪犯的直系亲属。
除此之外,类似朱先安买来的这些奴僕,严格来说,在官府眼里,都不能称之为奴僕。
一旦被人告发,或者这些奴僕去官府主动要求改籍,他们其实是有机会直接获得民籍的。
等过几年,朱元璋就会大赦天下,將诸多奴僕转为良民。
然后跟著那些被封的藩王,去那已经十室九空的九边重镇,繁衍生息,为汉族重新占据生存空间。
而他后世的皇帝,也曾多次大赦天下,將乐师赦免,让他们回归良籍。
难不成,官府让这些犯官家眷及其四代以內的亲眷,不能科举当官,还做错了不成?
朱先安和薛氏父子三人,將价钱、用料数量、用工时间、吃饭问题等约好后,方才將人礼貌地送了出去。
隨后,朱先安迈步往北院而去。
“跟我去办公房。”
李管事和仇管事对视一眼,然后快步跟了上去。
三人重新在办公房坐定。
“將记下来的帐册拿出来,我先看看。”
朱先安开门见山。
“是,东家。”两位管事也不囉嗦,当即將准备好的帐册拿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