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两人对视一眼,臥槽?(1/2)
“哦”朱元璋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朱桂的最后一句由天下万民共同监督!
真是狠狠插他心窝子。
自己也是从百姓爬上来,所以老朱现在虽然贵为皇上,但从根子里就有这个群体有种莫名的亲和感。
他轻轻的点了点头:“继续说说看!”
朱桂早就把他这个便宜老爹的心思给研究透了,外加来到这个世界十多年,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於是朱桂顿了顿继续说道:“儿臣以为,每年新增铸的货幣总量,无论是金,是银,还是铜,其总价值,绝不可多於当年国库总收入的十分之一!”
“此举,是为朝廷的信用,上一道保险!也是为了向天下人证明,朝廷绝不会再肆意掠夺百姓的財富!如此,则国朝信誉,方可万世不移!”
十分之一!
这个提议,让朱元璋的猛地一缩。
他听懂了,他完全听懂了自己这个儿子话中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一个建议,也是一种警告。
毕竟朝廷若是没有信誉,保不齐会重蹈前朝覆辙。
他看著朱桂那坦然无畏的眼神,心中百感交集。
有被儿子当面揭开疮疤的尷尬。
但更多的,是一种骄傲和欣慰。
他朱元璋的儿子,不仅能为他打下万里疆土,更能为他设计万世不移的国策!
“好!好!好!”
朱元璋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畅快:“就依你!朕就给自己套上这道枷锁!”
他猛地转身宣布:“传朕旨意!此事,就由你南王朱桂全权总揽!户部,工部全力配合!咱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要让朕看到,能让大明百姓放心用到一百年,两百年的新钱!”
“儿臣,遵旨!”
……
当朱桂,吕昶和夏原吉一同走出御书房时,天已经有些蒙蒙亮。
“夏大人,走吧,咱们去工部看看。”
朱桂说道。
“殿下请。”
前往工部宝源局的路上,朱桂的脑子飞速运转。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铸幣的方略已经定下,但真正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他想到了一个后世经济学中最经典的定律——劣幣驱逐良幣。
一旦朝廷铸造出成色十足的“良幣”。
而民间流通的,还有那些成色不足的旧钱,私铸的“劣幣”。
百姓们出於利己之心,一定会把“良幣”收藏起来,或者熔化掉,而在交易中优先使用“劣幣”。
长此以往,市面上流通的,將全是劣质货幣,新幣改革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还有防偽,金银货幣价值高,必然会引来无数亡命之徒偽造。
如何设计出难以仿製的纹饰和工艺,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隨行的一位户部老司官似乎看出了他的忧虑,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殿下,可是担心新幣铸成后,会被奸民熔炼,或被劣幣所驱?”
朱桂轻轻点了点头:“哦?老先生有何高见?”
那老司官躬身道:“殿下,此事实则不难。我大明铸造洪武通宝铜钱时,便早已有了对策。铜钱並非纯铜,而是以铜为主,掺入一定比例的锡,铅,铸为合金。如此一来,其熔炼之后的价值,反而不如一枚完整的铜钱。奸民无利可图,自然就不会去熔了。”
“至於金银新幣。”
老司官继续说道:“亦可效仿此法。在金银之中,按精准比例,掺入少量的铜或锡。”
“如此铸出的新幣,成色上或许並非十足赤金白银,但只要朝廷信誉为本,法令严明,百姓认的,是这枚印著大明通宝的钱,而非金料银料本身。”
“此法,既可防熔炼,又因其合金比例乃是国家机密,外人难以仿製,也可起到防偽之效!”
朱桂听完,微微点头。
合金铸幣一个简单的方法,却同时解决了“劣幣驱逐良幣”和防偽两大难题。
他看著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司官,又看了看身旁目光灼灼的夏原吉,
有如此能臣干吏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好!”
朱桂意气风发地一挥手:“就这么办!一个月!我们不仅要铸出新钱,更要铸出一套足以奠定大明未来百年经济根基的新制度!”
.......
京城的工部宝源局,这个大明王朝的官方铸钱机构。
这几日正经歷著一场前所未有的忙碌。
往日里,这里虽然炉火不熄,却总带著一种暮气沉沉的按部就班。
工匠们慢悠悠地翻砂,慢悠悠地浇铸,铸出的洪武通宝也总是品相不一,粗糙不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