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两人对视一眼,臥槽?(2/2)
可现在,整个宝源局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生命力,变得热火朝天,亢奋异常。
朱桂的到来,彻底顛覆了这里的生產模式。
他几乎是住在了这里,与户部尚书吕昶,主事夏原吉。
以及工部的一眾官员和老匠人,日夜不停地商討著新幣的每一个细节。
短短数日之內,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货幣体系便已规划成型。
彻底废黜信誉崩溃的大明宝钞,改用金,银,铜三级金属货幣。
“殿下,这合金的配比,可是关键中的关键。”一位在宝源局干了一辈子的老司官,捧著几块刚刚试铸出的样品,神情中带著激动:“金幣,以六成半黄金,三成白银,再加入半成铜,熔炼而成。”
朱桂看著手中的样品,那色泽金中带润,既有黄金的尊贵,又带著一丝银的柔和,硬度也远超足金。
“银幣,则以六成半白银,三成精铜,半成锡,铸为合金。”
夏原吉在一旁补充道,他已经彻底成了朱桂的拥躉,对於这套全新的体系,他比谁都上心。
“如此,则金银之幣,其熔炼后的原料价值,皆低於其法定面值。”
“奸民无利可图,劣幣驱逐良幣之患,可解其一。”
“铜幣,便依老先生所言,以铜铁为主,另掺杂料,使其坚固耐用,又无熔炼之利。”朱桂对那老司官点了点头,表示讚许。
最核心的兑换率,也很快被確立下来。
为了便於计算和推广,朱桂力排眾议,採用了最简洁的十进位阶梯:一金幣,兑十银幣;一银幣,兑十铜幣;而一枚铜幣,则等值於民间习惯使用的一百文旧制铜钱。
这个体系清晰明了,百姓一听就懂,大大降低了推广的难度。
接下来,便是新幣的设计。
当工部的画师呈上几幅以龙凤,祥云为主题的设计图时,朱桂毫不犹豫地否决了。
“太俗。”
他摇了摇头:“我大明的新幣,要承载的,是华夏之魂,是万世之基。”
有人提议,將皇帝的肖像铸在钱幣上,以彰显皇权天授。
这个提议立刻被朱桂否决。
他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父皇乃万乘之尊,岂能容於俗物之上,经万民之手流转沾染?此乃大不敬!”
他真正的想法是,这套货幣体系他將来是要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地盘上去的,总不能让自己的子民天天用著印有朱元璋头像的钱。
主要还是给后面印自己的头像留点空间不是?
最终,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以华夏始祖三皇为像。
“金幣呢,正面铸人文始祖伏羲之像,背面铸万里长城之图。寓意我华夏文明之开端,与大明守护江山之决心。”
“而银幣,正面铸尝遍百草的神农之像,背面铸饱满的稻穗。寓意我大明以农为本,佑万民丰衣足食。”
“最后铜幣,则正面铸造车指南的黄帝之像,背面铸刀剑戈矛。寓意我大明兵锋所指,四海臣服,兼併天下之志!”
这个方案一出,满场皆惊。
吕昶和夏原吉对视一眼,臥槽???
他们原以为南王殿下只是精於理財商道,没想到其胸襟抱负,竟是如此宏大。
这段时间,宝源局的炉火照亮了半个京城的夜空。
十天后,朱桂捧著一个紫檀木匣,再次走进了皇宫。
御书房內,朱元璋的脸色比一个月前更加憔悴。
太子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日渐沉重,如今已是彻底臥床不起,全靠参汤吊著一口气。
这让朱元璋的心情也坏到了极点,整日里阴沉著脸,朝堂上的气氛压抑得眾臣子战战兢兢的。
“儿臣朱桂,参见父皇。”
”朱元璋抬起头问道:“桂儿事情办得如何了?”
“幸不辱命。”
朱桂打开木匣,將三枚崭新的钱幣,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
当朱元璋的目光落在那三枚钱幣上时,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不是他见过的任何一种钱。
金幣灿烂却不耀眼,银幣温润且有光泽,铜幣古朴又显得厚重。
每一枚都大小统一,厚薄均匀,入手沉甸甸的,带著一种令人心安的质感。
他拿起那枚金幣,指腹轻轻摩挲著上面的人像。
伏羲的面容庄严肃穆,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千古。
背面的长城,蜿蜒起伏,烽火檯历歷在目,一股雄浑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
“好……好啊!”
朱元璋原本死寂的眼中,也是开心了点。
他將三枚钱幣在掌心顛了顛,又一枚枚仔细地端详,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露出久违的笑容。
竟像个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