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古早的货郎担(2/2)
第一天,丁及时没有跑远,就在隔壁队吆喝,“废铜烂铁的卖,酒瓶换嘍......”
这个时候的货郎担北方还很稀少,仅有的几次也是外省的人来。所以吆喝声一出来,立即吸引了家中的男女老少。
“哎,等一下,同志,这几双胶鞋能换什么?”一位精明的妇女先於別人拿来自家漏洞破的不能再补的雨鞋。
丁及时放下背篓和扁担,仔细查看胶鞋的品质,有了一个月的交货经验,他对於废品价格的判断很准確,几乎可以说分毫不差也不夸张。“同志,这个可以换一股这样的线,”丁及时將一股股缝衣服用的线按照顏色一字排开,“你可以从这里选一股,什么顏色都可以。”
“真的,太好了,那能送我一根针吗?”妇女同志试探著问,“下次家里有其他不要的我都给你留著,等你来收。”
丁及时估计了一下,就算一股线加上一根针的成本也低於胶鞋的回收价,於是爽快地答应了,“行,同志,你今天是我的第一位客人,就送你一根。”
听到丁及时的爽快的答应,妇女同志也很高兴,痛快地选了一股黑线和一根绣针,又连连问他,“听你的口音不像外地的,你是本地人吧!”
“同志,我就是隔壁队的。”丁及时指了指东边,“王家庄田家务队。”
“哦哦,”妇女同志恍然大悟,“田家务队搞了一个废品站是,你是?”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对,我就是废品站的。”
大家一听就是隔壁队的,顿时都凑了过来,查看这小背篓里的东西,纷纷回家拿些不要的、量又小,不值得自己跑一趟镇供销社去卖的废品来换些需要的日常小物件。
妇女同志知道后用家中不要的破鞋换根针线,小朋友们则拿著积攒的铁屑铁钉换一颗冰,放进嘴巴,別提有多甜。
人们並不纠结於以物换物的形式比卖废品的实际价格到底低了多少,左右东西不多,而运送一次废品到镇供销社的成本並不低。经过一个月的积攒,丁及时將帐目清算了一下,货郎担的纯利润竟然有好几块钱。
他將这笔帐额外记录在另外的本子上必备查看。回家拿给江兰亭看。没想到这个动作间接救了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