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別跑! > 第185章 永乐归天,隔世同悲

第185章 永乐归天,隔世同悲(2/2)

目录
好书推荐: 亮剑:1940 娇妻太野,长官他栽了 抗战:我真不懂什么叫特种作战 换人间! 抗战:烽火十四载 锦绣时代 三号造梦室 末世:开局美女返利,我建立了女儿国! 我一个导演,你们找我买飞弹? 求求你们別卖了,我就想破产啊!

画面最终定格在那座沉默的山峦,夕阳为其镀上一层悲壮的余暉。

“此,为永乐帝毕生征战中,最令人扼腕之歷史遗憾!”

“而更大的遗憾在於,”天幕音调转沉,画面切回那支南归的、载著帝王灵柩的沉默大军,“此次北征未竟全功,永乐帝更崩于归途。此役之后,大明虽强,却再难组织起如此规模、如此决心的深入漠北之远征。”

镜头拉升至辽阔的草原地图,象徵著蒙古各部的阴影开始匯聚、融合。

“草原力量,终將再度统一崛起。终明一朝,蒙古,始终是悬於帝国北疆的刀,成为大明挥之不去的边患!”

画面最后聚焦於北京城北,天寿山麓。一座座宏伟的帝陵在苍松翠柏间肃穆排列。

“由太宗长陵始,至熹宗德陵止,明十三陵,巍然矗立。其地,距大明实际控制的北部边境线,仅百余里之遥!”

航拍镜头掠过连绵的陵寢,如同一条巨龙,横臥於华北平原与塞北草原的交界。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永乐大帝朱棣,以己身为始,其子孙后代继之。生时,坐镇北疆,直面胡骑;死后,陵寢为屏,魂镇边关!”

“他们用生命与陵墓,为中原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这最后的画面与宣言,带著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力量,重重地砸在洪武君臣的心头!

--

天幕那“血肉长城”的余音,如同洪钟大吕,在奉天殿前久久迴荡。

朱元璋缓缓抬手,用龙袍那宽大的袖口,用力抹去脸上的泪痕。那动作带著一种沙场老卒的粗糲,也带著帝王的决绝。

他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浑浊的眼中,悲痛未消,却已燃起熊熊的火焰!那是一种认同,一种激赏,一种属於开国雄主的血脉共鸣!

“好!好!好!”朱元璋连道三声好,声音洪亮,打破了殿前的沉寂,带著金铁交鸣般的鏗鏘!

他猛地一拍大腿,震得龙椅扶手嗡嗡作响,目光如电,扫视著下方群臣:

“这才是我朱家的种!这才是我大明皇帝的骨头!”

“坐镇北疆,直面胡虏!死了,还用坟头给咱汉家江山当盾牌!”朱元璋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带著一种睥睨古今的傲然,“比那赵宋的软骨头皇帝强!比那躲到临安,把半壁江山和祖宗陵寢都丟给金狗、蒙元的窝囊废强百倍!千倍!”

他霍然站起,高大的身躯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威压,手指如同铁戟,直指北方,声音斩钉截铁:

“中原的皇帝,就该这样!拒胡虏於国门之外!守不住,那就死在国门上!这才是咱汉家天子的本分!是责任!”

这番掷地有声、充满铁血气概的话语,如同惊雷,震得满朝文武心神激盪。

勛贵武將们无不挺直了腰杆,面露激动之色,仿佛那“天子守国门”的豪情也灌注到了他们身上。即便是那些素来主张怀柔的文臣,此刻在朱元璋这滔天气势和天幕展现的悲壮事实面前,也觉胸中热血翻涌,难以辩驳。

而在这激盪之下,文臣班列中,却有几人陷入了更深的沉默与思索。他们悄悄交换著眼神,那目光复杂难明。

削藩……靖难……

天幕展现的漫长画卷,从洪武十三年一路铺陈至此。他们曾为削藩之策爭论不休,为建文的优柔寡断扼腕嘆息,为朱棣的“篡逆”而愤懣,也曾为“勿伤朕叔”的旨意感到荒谬绝伦。

然而此刻,看著天幕上那连绵於国门之侧的十三陵,听著洪武皇帝那“拒胡虏於国门,死社稷守陵门”的怒吼,再回想那场震动朝野的靖难之役,那场叔侄相残、血流漂杵的內战……一切的爭执、一切的立场、一切的是非功过,在横亘二百年的北疆烽烟面前,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十个血染的大字面前,仿佛都变得……渺小了。

他们仿佛看到未来那十三座沉默的帝陵。削藩是为了稳固皇权,避免藩王作乱。可这稳固的皇权,最终化作了守护国门的脊樑。

若没有靖难,若允炆坐稳了江山,他……能如永乐及其子孙那般,有如此决绝的勇气和担当,將帝都立於前线,將陵墓筑於国门吗?这些文臣们不敢深想。

一种难以言喻的、带著歷史宿命感的沉重,悄然瀰漫在文臣们的心头。

削藩与靖难,孰是孰非?或许,在更宏大的、关乎华夏文明存续的命题面前,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这条由永乐帝朱棣以生命和陵墓为起点、其子孙用二百余年坚守所铸就的——守护中原的血肉长城!

它,才是超越了一切內部纷爭的、真正撑起大明国祚的——不朽脊樑!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灯塔求生:开局获得深海宝箱! 美国:让你卧底当教父,你上市? 从人材开始的巫师之王 重生76下乡,从支援三线开始 神豪:我的金手指每周刷新 让我顶罪,满级出狱你们下跪干什么 校花按摩解乏,赐我至尊道基! 穿越二周目,我的系统过于荒诞 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粱肉满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