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嫁妆的泪与累(2/2)
试问天下父母心,有多少是C烦在这些婚姻的繁文缛节,以及充满金钱的计算与财力的评b呢?
从老师姐姐夫家的姑婆们当面盘点妆奁,到新嫁娘过世後,这些年长nVX们的秃鹰掠夺行为,以及我外公为大阿姨婚事筹办嫁妆的奔波与辛劳,及至我父亲每次都会当众嘲讽母亲的嫁妆-「新三东」牌摩托车,真的只能「新三冬」台语意指只能堪用三年而已,这一连串关於嫁妆的泪与累,绝对不会出现在任何喜庆婚礼照片上,更不可能被有着文化隔阂的美国籍长老教会传教士薛培德牧师BarryL.Schuttler所理解。
照片中充满东方异sE情调的台湾婚礼,呈现在西方人眼前的,或许是猎奇的探看,却也是台湾nVX被压迫,以及庶民社会的情绪成本付出;至於六十年後台湾新世代的回顾与张望,此类新嫁娘的辛酸故事无法说出与被纪录,也就悬缺了生命脉络,因此无法让我们带着意识与觉察,去反思与自问,究竟两X平权走到哪里了?我们真正全然摆脱既定婚俗中,所对nVX歧视的现在进行式了吗?
男X沙文主义下的婚姻市场,nVX与那些嫁妆一样,也是被当成可以搬动的「货物」,甚而可以量化计算的嫁妆价值,相较之下来得更有价值。姑且不论在有形的现实生活中,nVX是如何被摆布,但在无形的集T潜意识中,歧视与物化nVX所导致的恶X循环,早已付出无限大的社会成本。
换言之,婚姻仪式过程包含新娘与嫁妆的「运输成本」,是可以透过两点一线的物理距离,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来计算的,但是,nVX在社会中,因为婚姻而产生的歧视,此类於人心集T无意识的缺乏觉察与反省,致使nVX社会地位的滑波效应,这样的「运输成本」是隐微且难以量化的。
无人重视这些仪式与习俗的背後,nV孩从一出生开始,父母就得为所费不赀的嫁妆而烦忧,以及因此而衍伸的对「nV儿贼」的负面情绪,乃至变相发展出童养媳的陋习。更重要的是,nV孩本身自小到大所承受的歧视与压力,甚至在婚前添置嫁妆时的罪恶感催b,结婚过程被公开检视嫁妆的羞辱,乃至婚後来自夫家的nVe待,种种「情绪」劳动与成本,对於整个社会其实是个巨大的负债与极坏的影响。
当我看着过去这些结婚照片,总觉得每一张都有尚未说出口,却最想被懂得的故事蕴含其中。
求学过程遇过许多老师,也听过无数个故事,但地理老师的这则关於嫁妆的泪与泪,却铭记在我的心底。此刻忽焉懂得,或许在当年的感伤里,除了对老师的姐姐,有无限的伤怀与心疼,以及对新嫁娘悲苦命运的共感之外,我想更多是因为老师愿意分享生命故事,特别是心底的脆弱,而青春年少的自己,恰恰被那份人与人的贴近、信任,给触动了心底的柔软。
这是人生当中,第一次有人如此lU0露情绪与脆弱,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是第一次有人将我视为个T,允许我去诠释与懂得故事。
一人故事,众人故事。每一个人都是活在故事里,并且透过重说故事,改写全新的版本,并且让自己促发实践的能量,活出崭新的生命。
往事并不如烟,而藉由看照片说故事,特别是关於过往nVX於婚姻中被辗压的种种,的确需要集T如实说出,并且汇集等待的耳朵仔细聆听。
耻,就是「耳」朵听见「心」的声音。社会婚姻的嫁妆陋习,所造成的集T羞耻,正是需要藉由故事来疗癒彼此。
只要故事说出的当下,心是温热的,那麽就一定有另一颗心,像软垫般地厚实承接;唯有故事能走向另一个故事,说出便是人我之间的美丽桥接;故事的说出,不仅是对人的信任,更是生命的布施,让人在故事里找到活下去的自我勇气。
故事,就是Ai的进行与完成!
祈愿上一世代为我们先走过的这一段艰辛,透过故事的诉说,能够焕发意识与觉察,让我们能够坚信自己的价值,亦能储备善待他人的柔软,让说故事与听故事,成为一种社会进化的动力。
【本章阅读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