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朱允熥大仇得报,遭疯狂打压(1/2)
朱允熥於奉天殿上,质问满朝文武,让侯庸、唐鐸等六部尚书哑口无言。
就在一片哑然之际,僧录司左善世慧觉禪师手持九环锡杖,缓步出列,合十行礼道:
“阿弥陀佛,殿下,佛门有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吕氏罪孽深重,然杀戮酷刑非解怨之道。”
“不如留其性命,令其於佛前懺悔,日夜诵经超度常氏及雄英皇太孙的亡魂,以消业障,岂非大善?”
慧觉这一句佛謁说出,跪在地上的朱允炆眼睛一亮,就好似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皇爷爷,禪师之言甚是,母亲之罪孽,唯有诚心理佛,才能化解,孙儿求皇爷爷为母亲择一佛寺,以便日日颂经.....。”
朱允璋嘆了口气,以商量的语气,问朱允熥道。
“允熥,要不....,就听慧觉禪师的劝说,要是你觉得在京城悔过不解气,就另择一个佛寺,就如凤阳皇觉寺。”
他早年出家皇觉寺,与佛门的渊源深厚。
僧录司这个机构,就是他倡导建立,现在听到慧觉站出来,要化解吕氏罪孽,老朱心中不由心动。
杀吕氏。
不仅会激化文官武勛之间的矛盾。
还会让两个孙儿,自此水火不容,相互视为仇敌。
朱允熥目光如冰,对朱元璋的劝说、朱允炆的哀求,並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慧觉禪师面前,冷声反问:
“慧觉禪师,若有人毒杀汝师、残害汝徒,禪师可会端坐莲台,劝他『放下屠刀』?”
慧觉神色悲悯,答道:
“殿下,老衲非劝人忘仇,而是不愿殿下因一时之愤,墮入阿鼻。吕氏伏诛易,然殿下若行此酷刑,恐损仁德之名,为后世所詬病。”
朱允熥怒极,厉声道:
“禪师好一个『仁德之名』!孤母妃沉冤十载,尸骨未寒时,怎不见高僧为她诵经超度?今日吕氏將死,尔等倒来劝孤慈悲——这佛,莫非也分贵贱?!”
“还有,孤不过说了句效戚夫人之事,禪师就说孤残暴,敢问诸公,人彘和剥皮填草,又有何区別?”
慧觉被这一问逼得后退半步,群臣也被朱允熥的疯狂输出所震慑,一个个噤若寒蝉。
朱允熥这话,谁也不敢接。
因为剥皮填草,是老朱下的命令。
要说残暴,老朱才是真的残暴,动不动就杀全家,灭九族,就算是死了,人皮还要填充上草,送到各地以敬效犹。
驳斥了沽名钓誉的慧觉之后,朱允熥转身,向朱元璋叩首:
“皇爷爷!孙儿寧可背负『残暴不仁』骂名,也绝不容仇人苟活於世!皇爷爷要是不允,孙儿今日提剑,亲手削了吕氏的四肢....。”
“放肆!”
朱元璋面色铁青,適才对话他听得真切。
朱允熥这孙儿既有胆识又桀驁不驯,令他既欣赏又恼怒。
欣赏的是,这小子有胆气。
恼怒的是,这小子真的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好了,大明有律法,有三法司,吕氏谋害常妃的案子,周清、严震、曾秉正,你们速速审判,三日之內出结果。”
“从即日起,吕氏革去太子次妃,押入詔狱,未经朕允许,谁也不许去探望。”
“允炆、允熥,你们可听清楚了。”
“金伴伴,退朝。”
朱元璋重重的拍著御案,说道。
九五至尊,洪武皇帝的威严,在他身上尽显出来,让人感到,这头狮王虽然老了,但雄风犹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