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朱允熥痛斥文官虚偽,爷孙议兵部人选(1/2)
奉天殿內。
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寒冰。
当“监斩”二字从老朱口中说出,跪在最前排的几位六部尚书、侍郎、还有御史台都御史,身子齐齐一颤。
尤其是那些平日里与唐鐸过从甚密的官员,额头已经出汗,藏在袍袖里的手,也跟著发抖。
儿臣遵旨!”
朱允熥心头一怔,张了张口,想要骂娘,却发现老朱是自家祖父,骂不得。
刚才,殿前陈能、侯显抓捕金丽渊的一场好戏,朱允熥与朱权、朱植、朱松等叔伯一起,看得津津有味。
却不想,没等他高兴起来,老朱就把火烧得他身上。
朱允熥刚要领旨下去监斩,吏部尚书侯庸已膝行半步,语声哽咽说道:
“皇上三思!唐尚书跟隨皇上从濠州起兵,是开国老臣,纵使有轻信高丽贼子之错,然,念其劳苦功高,还望皇上网开一面,饶其性命。”
话音未落,都察院御史严震也跟著叩首:
“皇上,唐大人掌管兵部十载,实乃国之干城。奴儿干司卫所泄密之事,唐大人虽有过错,但换了其他人,也一样会中了金贼计策,还望皇上开恩....。”
这两人站起来求情,就像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文官们的陈情热情。
“按《大明律》,过失泄密者减三等论罪。唐尚书既言『无意透露』,或许真有隱情,皇上乃仁厚之君,当体察臣僚无心之失!”
刑部侍郎杨靖捧著笏板站出来,引经据典。
一时间,六部官员中竟有半数俯伏请命,青黑色的官袍在丹墀下连成一片,嗡嗡的求情声在殿宇间迴荡。
更有几位年迈的老臣甚至额头磕出了血痕,声泪俱下地细数唐鐸的功绩,言下的意思,就是朱元璋下令杀唐鐸,是大错特错。
朱元璋闭上眼睛,沉默著不说一句话。
就好像根据没听到百官求情一样。
太子朱標监国之时,重用文官,轻视武勛,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文官集团渐成气候,已经到了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地步。
今日,朱元璋已经抓到了唐鐸的把柄,想要杀鸡敬猴,却又遭到百官抵制。
更可悲的是,朝堂之上,竟无一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诸位大人真是好记性。”
忽然,殿內人群中,一声短促的冷笑,声音不大却刺透一片哀求之声。
此言一出,殿內瞬间鸦雀无声。
眾人寻声看去,却见吴王朱允熥来到丹墀前面,玄色亲王蟒袍穿在身上,显得整个人冷凛傲骨,卓越不凡。
“一个月前,蓝玉案发,在殿诸公,言词切切,说『谋逆者当诛九族』,这些话,起居郎已记录在册。”
“如今轮到文臣失察,汝等就搬出《大明律》的减罪条款。这『功过相抵』的道理,莫非只適用於你们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
朱允熥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悲戚,或恳求的脸,语气陡然转厉。
“唐鐸掌管兵部,却將奴儿干司布防图泄露给阉宦,致使军情外流危及边疆!此等瀆职之罪,若放在武勛身上,诸位怕是早已喊著『削爵流放』了吧?”
“金丽渊的信中,明明白白写著『唐尚书酒后透露卫所布防情况』,这白纸黑字,再加上郑道传、金丽渊的供认,难道证据还不確凿?”
“今日,你们为唐鐸求情,明日,等朝鲜李成桂的军队打过浑水,打到开原,你们是不是还要捧著论语,去跟李成桂攀交情?”
从吕氏谋害常妃阴谋暴露开始,朝堂六部文官,还有严震等御史,就不停的找麻烦,让朱允熥很是气怒。
但一时,抓不到这些人的把柄,他也只能把气忍下。
现在,朱允熥有证据在手,火力全开,一连串的质问像冰雹般砸落。
那些刚才还慷慨陈词的官员们顿时面红耳赤,有几个想反驳的刚要张嘴,就被朱允熥凌厉的眼神逼了回去。
“殿下,你这是强词夺理,我等什么时候说过,要与李成桂攀交情了,皇上明鑑,殿下这是在狡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