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能不能退兵?给个痛快话(2/2)
看得出来,这刘永年对这两个文官並无什么尊重,也不知他平时跟別人也是这样,还是只有跟王小仙的面前是这样。
“沧州的李寿朋呢?他杀人了么?我听说他把沧州的府库银钱全都给震没了。”
“李知府没杀人,也没去修城防,地震之后第一时间疏散可能被水灾伤害的灾民,而后抢修粮仓,修筑河堤,同时还整编流民保甲训练,组建民兵,官人,沧州是没有防御使,说白了是没有驻於州府的禁军的,他组织民兵训练,是为了守卫粮食,和莫州流窜过来的那些两输户作战的。”
“至於说钱么这我也听说了,沧州的事情咱毕竟不了解,不过据说啊,他这个钱是用来跟本地的豪右买排水,耕田的一些农具工具了,还给服役的灾民都管了饭,目前三洲之中沧州也是农田排水做的最好的,他也正在带领百姓重新开垦那些被大水淹过的土地,好像已经开始种上东西了吧,反正这沧州的地,大部分是都保住了,不像这瀛、深两州,救回来,那田也都必成了盐硷地了。”
王小仙:“这么说来,这三个知府之中,反而这李寿朋,才是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了?”
刘永年:“修城墙和修堤坝,到底哪个是在给老百姓做实事,呵呵,那还是要看中枢的相公们怎么看不是么。”
王小仙点头,也是不禁感嘆眼见为实,没有调查就没有调研钱。
要知道王小仙出发之前,这三个知府里他第一个要擼掉的本来就是这李寿朋来著。
毕竟他说地震把府库里的银钱给震没了,这实在是有点太混蛋了,他那时候和陆佃,王小虎聊天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这货肯定是火龙烧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大贪官呢。
当然,就算是真发钱给了民眾,也不能证明他不是火龙烧仓,谁文能说得准呢?更何况这还只是刘永年的一面之词了,全是主观臆断没有半分的客观陈述。
只是他还是不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些过於傲慢了,凭什么在出发来河北之前,就认定李寿朋是三个知府里最该死的了呢?
二人说话之间,突兀的一列辽骑过来將他们包围住,哗哩吧啦说了一大堆王小仙也听不懂的契丹语。
“本官大宋河北大总管参军王小仙,有没有能听得懂宋话的?”
王小仙大喝一声,而后又小声地问刘永年:“你会说契丹话么?”
“官人你没带个翻译?”
“我他妈忘了啊。”
好在,这里到底是辽国南院,如今这个时候契丹贵族都流行宋学热,很快便有一骑越眾而出,还主动下马朝他们特別標准的拱手,而后用比王小仙还要更地道的洛阳雅音问:
“敢问可是江寧创办纺织公司,发行股票,在东京改组军械监,太庙鞭答真龙的王介白王使君么?”
这契丹人对他还挺了解。
自己的这点名声,连契丹人都知道了?
“是我,我要见萧惟信。”
这一眾辽兵闻言,当即也不敢怠慢,便將王小仙保护了起来,一路真的便乘快马奔著幽州而去了。
幽州城內,萧惟信一听说王小仙作为使者来了,当即大喜过望,带著队伍甚至是出城相迎。
“王君,可是作为使者来与我大辽重签盟约,提高岁贡,解我辽国倒悬之苦的么?”
萧惟信理所应当的认为,宋国这肯定是来服软的,不然呢?不然他们来干啥来了呢?
地震么,大家都被祸害得不轻,萧惟信也是一样的焦头烂额,只是辽国根本就无力賑灾也不可能去賑灾,只能搞搞摩擦,嚇唬嚇嘘宋人的样子。
宋人都是软骨头么,这一嚇,如果宋人能同意提高岁幣,这不就相当於是大宋,帮他们大辽賑灾了么?
两国打交道都多少年了,这事儿,真是极有可能的。
大宋有钱,也不在乎钱,就怕打仗,能通过钱免於的战爭从来都不吝嗇点小钱的。
也不多,就让你们把岁市翻个倍而已。
却见王小仙在马上笑呵呵地朝他拱手,问道:“可是大辽南京留守萧惟信萧相公当面?”
“不错,正是我。”
王小仙点了下头,而后四处寻觅一番,突然从一旁的刘永年马上拿过小锤子,照著自已的脑门狼狼地就砸去。
却还是身边刘永年和另一个契丹骑士手快,连忙將其拦住:“王君,你干嘛?”
王小仙:“能不能退兵,啊?能不能退,不能退我现在就死这儿,什么也不说了宋辽两国立刻开战,要打咱就打一场大的,整天磨磨唧唧骚骚扰扰的干什么玩意?”
萧惟信:“啊?不是,你,你干嘛来了啊你这是?”
“让你们辽国退兵啊。”
“我们大辽凭什么要退兵啊?”
“不退是吧,不退那咱们就打,痛痛快快的。”
说著,王小仙將短锤抢圆了,狠狠朝自己脑门敲去。
“慢著!”
王小仙放下锤:“能不能退兵,能给个痛快话不?”
萧惟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