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赵頊:全天下都將朕的话当放屁?(2/2)
而眼下这个时空,因为王小仙的缘故,文彦博就更想赶紧滚蛋回家带孙子去了,枢密使这个活儿,现在看来简直就不是人干的。
说白了,赵项还是不够强势,否则的话在这个军改变法的大背景下,什么祖训不祖训的,重新让宦官成为枢密使也未尝不可临时为之。
可既然这位置上是个文臣,那就註定要被这无休止的军改煎炒烹炸,他还不得不竭力的反对赵的乱来了。
眼见这文彦博又日常选挑子了,赵颈也只好竭力的去劝,好说岁说,才终於让这位老臣勉为其难,答应留下来再干一段时间。
然而提到运河的时候还是会激烈反对:“官家,运河一通,宋辽之间必会是畅通无阻,如今的辽国,难道作战还是非得用骑兵么?太祖之时,南唐水师也未尝不利,而东京这边,实在也是找不到类似於采石磯那样的天险啊!”
“我也认可他王介白必然是一片好心,不,应该说完全是出自於一片雄心壮志,可是官家,咱们大宋和辽国相比,差得实在是有些远了啊,您有收復故土之心,咱们也应该稳步推进,慢慢来,结硬寨打呆仗,一步步的蚕食燕云,方是上策啊!”
说白了,大宋现在的水师虽然確实是比辽国更强,可人家辽国也可以重头练啊。
当年太祖的时候大宋水师在南唐水师的面前屁都不是,从头开始训练,有个十年左右,也足够他们碾压南唐了。
南人善水的这个事情本质上还是习惯和刻板印象的,南方人不好养骑兵是因为真养不起,没有给马吃草的地方,可是船这玩意就是一锤子买卖了。
赵项不置可否,而是转而问道:“老师以为如何?”
韩维也是为难,本心来说的话他和文彦博是一样的,然而他到底是赵项的心腹,是赵项最信任的人,自然也也了解赵项,知道这孩子心里是有一团火的。
斟酌良久,才道:“臣———-不懂军事,只是此番作为,赌性是不是太大了,战略上——运河一开,宋辽两国成通途,咱们赌上的是东京,甚至自东京顺流而下,还可以到江寧,杭州。而辽国那边赌上的,却只是幽州,这是不是——
赵项不禁打断道:“辽国要是没了燕云十六州,那和歷史上的其他草原政权恐怕也没什么差別,他们自己就会陷入一刻不停的自相残杀之中,这没什么不划算的,连我都看得出来,运河对我们的作用,是要远大於辽国的。”
最后,赵项看向了王安石:“王公觉得呢?”
王安石:“官家,臣以为现在想这运河可不可修,是不是还是为时过早,那些契丹人,又是否可信呢?宋辽之间,又是否真的有这么大规模的贸易需求呢?陆上运输都无法满足,必须要大规模的水运了?”
赵项:“王介白的意思是,用轻油换鑌铁,还可以佐以大量的麻布进行交易,麻布和鑌铁都是需求量极大的商品,而且辽国的铜、银,品味也都远在咱们大宋之上,都是可以换的,另外还可以购买牲畜马匹,而咱们大宋这边,除了茶叶和麻布之外,介白也说了以后一定还能发展出別的来,贸易只会越来越发达繁荣。”
王安石:“介白还是天真了,辽国商品对咱们大宋来说,最紧俏的应该是铁,鞍山铁,臣虽是文臣,也知道辽国用鞍山铁打造的盔甲,质地是我大宋盔甲的十倍都不止。”
“可若是等运河修好之后辽国反悔了呢?鞍山鑌铁,本来就是辽国的管制物资,是不允许流向大宋的,如果运河修好之后他们反悔了呢?”
“臣也是略通水利的,这大运河么,辽国那边似乎修起来也不难,至多三百余里,而且早在渊之盟以前,辽国就有过类似的工程,辽太后为了南下伐宋,是修过其中一段的(通惠河),换言之辽人修起来很容易,而咱们修起来,太难了。”
“不夸张的说,修这条大运河的成本,我大宋至少是辽国的十倍以上,其中还包括黄河段,难度很高,搞不好是要命填的,这两家都得利的事,咱们的成本却比他们高这么多,这是不是—”从长计议呢?朝廷的財政,也不是特別宽裕啊。”
这就相当於是给了赵项一个台阶了,韩维和文彦博听这王安石这么一说,立刻就连连点头,对此表示特別的赞同了。
歷史上这会儿他们三个早就开始斗来斗去了,这会儿却因为有了王小仙的缘故,文彦博跟王安石都快成一个党的了。
基本上王安石提的十件事里他八件都是同意的,剩下的两件事也好商量。
而且王安石的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合適了,也是事实么,没钱啊。
而且这条大运河所能带来的商业利益还要取决於辽国那边的情况,除了鑌铁,辽国其实也没有其他的,能让宋国有多少买多少的东西,只卖点战马牲畜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费这么大的劲搞水运。
赵项听王安石这么说,面上的神色才好一点,嘆息道:“王公说的,確实也有道理,王介白也说过,整条运河要修三段,其中最难,耗时耗费最大的黄河段更是完全在咱们大宋境內。”
“既然如此,那就先修白沟河段吧,这段河,主要施工在莫州,莫州是辽宋共管的,朕,总不能让辽人小看,总不能让辽人笑咱们是宋人无胆!”
几个大臣互相隱晦地对视了一眼。
辽人笑咱们宋人无胆,好像已经笑几十年了都。
赵项:“王公,老师,文相,介白说辽人似乎將朕,在太庙时所说的,收復燕云的话语当做了放屁,根本就不介意,也不將此当回事儿,一听说宋辽联手修运河,他们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就像王公你说的,他们觉得他们占了大便宜了。”
“这运河修建要分三段,辽一段,宋两段,而且辽那一段是三段中最简单,费最小的,甚至这本来就是当年萧绰修过的,可他们居然真的,可以任凭我大宋將运河修到他们的城下,虽然明知道,至少目前来看我大宋的水师一定是远强於他们辽国的水师,他们,完全没有把咱们大宋,放在眼里啊。”
“我大宋如今有禁军足足一百一十万!一百一十万啊!辽人视我大宋的百万大军,如草芥!!他们將朕,在太庙说的话,被他王小仙用鞭子抽的时候说的话,全都当做了放屁!!你们呢?你们认为朕说的话,也是放屁么?”
三人闻言连忙跪下:“臣等不敢但其实这三人刚才那话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仁人就是这么想的。
三人压根就没想过,有了这么一条运河,大宋北伐燕云的时候会有多方便,几十万大军可以直接没有障碍的出现在幽州城下,甚至连补给都不用愁。
太宗时大宋要是有这么好的条件,哪里还会有高梁河之败呢?
可问题是他们就是谁都不信,大宋现在真的还有弄几十万大军北伐的能力了。
辽国人不信,他们这些宋人其实也是不信的,满朝文武,市並百姓,都是不信的。
真送几十万过去,在幽州城下和辽军野战?那不是找死么?
现在的宋军,还有野战的能力?
灵州都收不回来,还幽州呢,这和春秋大梦又有什么区別?
“哼!朕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朕还是那句话,朕,不是在妄言,朕,迟早要提兵北伐,朕是认真的,朕一定要北伐!所以,这贸易有得赚最好,没得赚,这运河朕也要修!”
“官家圣明。”x3
“你们是不是还是不相信?”
“我们信,信。”x3
“哼!既然如此,白沟河短,还是要修的,趁著这次地震,让王小仙全权负此事,以工代賑,任其调用禁军,让他把销给朕算个帐,报上来。”
“此段水的主要工程是在莫州,此事—告诉李肃之,让他竭力辅佐,暂受介白调度,待工程正式上马,介百回京之后,此运河事,便全权交给他来处理。”
王安石和韩维都鬆了一口气。
这乎修的话,这条运河至多只能通向黎阳,距离开封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还有黄河天险可以倚仗,甚至中间完全可以在雄州段进行一段路上转运,还是要走一段正经的手续过瓦桥。
这样的话至少在军事上远没有那乎张,而互这一段的工程量不大,其实就是曹操修过的白沟和隋朝时候的永济渠,早在真宗年间既有过这个想法,只是考察过后因为財政紧张就没有切实实行而已。
修修,就能和九百里塘濼结合,仍然可以保留其水上长城的作用,至少仍能阻挡辽军在伶地上骑似南下,而互主要的工程区域都是地震带,確实是正適合用来以工代賑。
王安石和韩维都是连连附和,直呼官家圣明。
只有文彦博却依然还是有些愁眉不展:“官家的意思是,让李公仪居於王介白之下?
这恐怕不合適吧,以公仪的资夸——·恐怕会不服啊,唐公他——”
“唐公的身体,恐怕是无法做这般大的事了,况互他威望虽高却未必懂水利方面的事,此事,就这乎办吧,这本来就是临时差遣,朕知道委屈公仪了,政事堂议一议,多三他一点什乎吧,相忍为国,朕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兵希望你们,能够以大局为重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