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我都这样了我就不信我还不死(2/2)
赵项:“怎么,恢復三衙和都部署,就可以解决军中,吃空餉的问题,难道就可以妥善的安置军中裁撤的將土了么?”
王小仙:“不能,但这却是一个必要的开始,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官家,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朝重文轻武,官军,就算不是百年积弊,也至少是数十年积弊了,您想要將这数十年积弊一朝解决?这又谈何容易呢?”
“军者,国之根本也,是万万不可以一而就,万万急不得的,要治標治本,拨乱反正,恢復祖宗之法,乃是第一步,清查贪污腐败,无论文武一律一查到底,清空空餉,乃是第二步,空餉都没查明白就妄谈裁军,岂不笑话?”
“与此同时,臣以为可以同步的,创造就业,恢復场院,最关键的是让边地的知府必须受制於都部署,要將地方上的资源,土地,充分的去进行一个利用,要让它们產生足够的收益,这个收益也要落在將士们的口袋里。
其实这和臣在河北杀李肃之是一样的道理,李肃之是自已有了取死之道,可其他的地方的经略兼当地知府的,难道就比李肃之更强么?
他同时作为知府和经略使,请问他更依靠的是当地豪右地主富户,还是他手下的兵卒?到底谁,应该满足谁的利益,谁,应该去服务谁呢?
臣说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话,驻京比较多的地区,尤其是一些边境要害之地,就让军队去侵犯一些当地的地主,百姓,平民的利益,又怎么了呢?不行就让当地的豪强地主內迁么。”
“到时候就像臣在河北所做的那样,除了豪强,武压过了文,才能有机会去发展,去做点什么,只需要將国运与他们的个人命运捆绑在一起,让军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们自然也不会无端的去生乱生事。
“如此,我们再根据各路军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每一路到底需要裁撤多少人,有多少人最好不要同时当著兵,而是乾脆全职进厂打工。”
“最后,臣以为不可以是为了省钱而裁军,臣以为,应该是恰恰相反,有钱之后,拥有一个健康的財政了,才可以去裁军,要让那些老兵,伤兵,可以由国家出钱来供养,让他们有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而不是被踢出军队之后还要为生计奔波。”
“总而言之,臣以为官家您要裁撤军队,要整军,请您务必要將心比心,臣以为,我大宋如今的种种危难,国家屏弱至此,都是因为朝廷,实际上已经是在和士大夫共天下了,官家变法,当思变革根本,而不是皮毛。”
赵项:“朕,不和士大夫共天下,那要如何治理天下,跟谁去共天下呢?”
王小仙:“唱高调的说,当然是应该跟百姓共天下,不过这是一句废话,百姓是永远不可能共天下的,不过官家,军中將土,皆是从百姓中来,退伍之后,亦是要回到百姓中去的,臣以为,我大宋,就应当与兵卒將士们,共天下,请官家三思啊!”
意思是你想要短时间的大裁军,你是裁不了的。
还是那话,王小仙搞出了这么个动作出来,赵和王安石也確实是要裁军並且已经实验性的开始了,这是他能搞出这么大场面的前提条件。
可这大场面搞出来之后,他再提的要求,那就由不得赵项不答应了。
这事儿的本质,仍然是逼宫,而且是大过年的,兵諫逼宫!
“好,你今天提的这些,朕答应了,朕,一定会做的,你跟他们说。”
王小仙:“臣相信,官家,君无戏言,臣也相信,您一定会做的,您要是不做,下一次再兵諫,臣,可就当不了这个中间人,约束他们了。”
这话是赤裸裸的在威胁官家,赵项后面的群臣一个个的都已经气得义愤填膺了,面红耳赤,对王小仙纷纷破口大骂。
赵项也是气呼呼的,却是扭过头对著身后的群臣道:“都看著来气是吧,眾爱卿可有反对的?谁反对,谁来站出来替朕驳斥了王介白刚刚的那一番谬论?你们不都说这是谬论么?站出来和他辩啊!”
群臣纷纷低头,不说话了。
见始终没人站出来,赵这才意味深长地回过头,看向王小仙,嘆息道:“好,朕答应你,君无戏言,不过王小仙,朕知道你胆子大,但朕,也是今天才知道,你居然胆子这么大,直近於癲,呵呵,真是,癲啊,你是真不怕朕秋后算帐啊。”
王小仙:“臣也早就跟您说过,臣,就没打算活著看到变法完成的那天。”
【我都他妈逼宫了,就不信我还能不死,就算暂时不死,这仇他赵项也得记著,对群臣又开了地图炮,嗯,早晚要死】
【成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