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变法,怎么就这么难呢?(1/2)
第182章 变法,怎么就这么难呢?
並不出意外的,群臣又请杀王小仙了,这都已经是第三次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说到底,这天底下所有读得起书,能读出点门道,成绩的人,基本也全都是这些地主家庭孩子。
宋朝起朝廷不再由朝廷直接任命里正,难道真的是差那点村干部的冗员么?冗官都冗成这样了还差这万把来人?何况里正也不是什么官啊。
要的不就是皇权不下乡,要的不就是宗法替代国法,要的不就是咱们士大夫和官家共天下么。
所谓的宋与士大夫共天下,歷史上文彦博能堂而皇之,理直气壮的说出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之所以会如此,最本源的根基,不就是因为这皇权不下乡,宗法替国法么。
如果只是这般喊一喊,闹一闹,那也没什么,赵頊虽然会觉得压力很大,但也不至於他想保王小仙都保不住。
很快的,京东路各地都出现了匪盗,大一些的甚至敢堂而皇之的攻打县城,大宋长久以来重文轻武的弊端再次显现,地方官府中的大多数对这些盗匪並没有什么好办法。
以至於往往只是百十来人组成的土匪,甚至也没啥正经装备,地方官府却摆出了一副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样子,想要平乱,人家县里直接报个造反让你带禁军来平叛。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压根不管甚至是在推波助澜。
可要是禁军真的来了,这些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盗匪立刻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人家俩手一摊,不造啊。
等你走了人家再重新回来,总之是让人烦不胜烦。
而除了京东路之外其他的地方虽然没有闹得反贼遍地,但是各种刑事案件的数量却是明显激增,基层的零星小盗开始变得特別猖獗,火灾的数量明显增多。
而除此之外,散播流言,干扰征派,大规模组织请愿,基层乡吏大规模丟失地契,文书,甚至是有些县里的衙前役开始大规模逃役,有些衙役虽然没逃但是集体旷工摆烂,地方官府,主要是县衙也不知道是集体摆烂还是真管不了。
总之,这一次是从下到上的开始烂,胆子大一些和小一些的都有,不像是有人在组织,但绝逼是有人在搞串联,形成了一种默契。
老实说,朝廷其实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乡一级別摆烂,县一级別的官府就很难做事,尤其是大宋的衙前役制度本身就比较奇葩,这个时候就算是哪县令不想摆烂,想要支持王小仙,恐怕也没什么办法去拨乱反正。
其结果就是,乡一级行政几乎瘫痪,而县一级行政半瘫痪。
乡和县都瘫痪了,州府一级的官府也不过就只剩下一层壳子罢了。
和前两次请杀王小仙不太相同的是,这一次朝中的那些大臣们的反应倒是远没有前两次那么激烈,甚至他们连请杀王小仙的奏疏都已经懒得上了,更甚至於许多的大臣在聊天的时候都透漏出一种,对王小仙有些惋惜的情绪。
毕竞到了他们这个地位,即便是他们的家族,確实是和基层两个字已经没太大的关係了,他们的根基其实是在上层的,某种意义上也希望朝廷真的能够加强一点对基层的管控,因此对王小仙的所作所为是认可的。
北宋以来流行的也是六经注我,真正走到高处的大臣们普遍虽然会尊重孔子,但也没有那么尊重孔子,至少他们也会认为把孔子给请出家庙,將祭祀孔子的权力完全转移到朝廷手里確实是良策,只是这事儿乾的確实又很反儒家而已。
王小仙所做的事情,確实是燃烧自己,在照亮大宋了,而且这一次在所有人看来王小仙恐怕都要九死一生了,以至於他们即便是不喜欢王小仙,这会儿却是也都纷纷有些唏嘘之感的。
“元师,满朝大臣中,我知道你一直是对王介白最好的,比介甫都好,我想问一问你的意见,这一次,王小仙保得住么?如果王仙死了,军中又会如何反应呢?”
垂拱殿內,赵頊几乎赶走了所有人,只是单独召见了元絳,如此问道。
“能保,当然一定是要保的,可就怕是—保不住啊,官家,快要收夏税了啊,夏税或许还好,其实各大州府城市,乃至於那些商贾们,大多都是在暗中支持王小仙的,也许能收上往年的七八折吧。
但是等到秋税的时候,哎~,若是朝廷还是没有办法的话,若是还是这般,只怕是今年的秋税,连往年的五成也收不上了。”
赵頊闻言沉默了良久,却是咬牙道:“五成便五成,若依介白之法,做下去的话商税应该会越收越多的吧?
朝廷这两年的財政状况已经明显比前些年好了,甚至三司,哦不,现在已经是四司了,甚至还有了盈余,秋粮收得少一点,能不能钱来买呢?
朝廷,难道不能顶著压力將此事推行下去么?此事,王小仙在去京东路之前其实是跟朕说过的呀。”
说著,赵頊的神情明显变得萎靡了一些,身上似乎散发著阵阵疲惫。
元絳闻言微微有些诧异,他还以为,王小仙桀驁成这个样子,尤其是过年逼宫之后,官家会对王小仙失望,君臣之间產生隔阂了呢。
可如今看来,这官家分明是一副想要死保王小仙的样子。
元絳是真的喜欢王小仙这个后辈,见状不由得也是替王小仙感到了几分欣慰,不过却也还是摇头道:“官家想的还是过於理想了,今年的夏秋两税——只能说,还要再看看。”
“而且除了税役之外,盗匪越来越多,同样让人警惕,朝廷又无力清剿,是打算让地方自行募兵呢?还是调用禁军呢?亦或者是放任自流呢?”
“王小仙改革的本意是好的,但却也確实造成了现在盗匪遍地的情况,而如果为了剿匪而允许地方上自己募兵,则国家分裂,军阀割据,不远矣。“
赵頊:“也就是说,王小仙改革,从根上来说,就是不可能成功,是註定失败,甚至也压根就不是良策的是么?可是我听说,这本来就是唐朝治理国家之法呀?”
元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大宋开国百年,一直都是如此,现在要恢復唐朝旧法,哪还会有这么容易呢?
况且唐朝之法,难道就一定真的是良法么?那唐朝又是如何灭亡的呢?以百年为尺,唐朝所谓的强盛繁荣,又只维持了几年呢?”
“王小仙確实是有意要学初唐法门,唐朝时由县衙任免乡下里正,本也確实是上过战场的,战场上立下过功劳的优先,至少在当时,一个战场上下来的百战兵卒,只要不遇上真正跨乡连县的大豪强,也確实是压製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