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海外订单起波澜,生態养殖添新篇(1/2)
清溪荷韵·第274章 海外订单起波澜,生態养殖添新篇
十月的清溪村,秋意更浓。荷塘里的莲蓬渐渐饱满,金黄的荷叶间点缀著零星残荷,却別有一番诗意。合作社的仓库前,工人们正忙著打包非遗文创產品,箱子上印著的“清溪荷韵”logo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些是发往海外的首批订单,也是“清溪荷韵”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许朗拿著物流清单,逐一核对订单信息。苏晚快步走过来,手里攥著一份刚列印好的邮件:“许朗哥,欧洲的经销商回復了!他们说剪纸套装和荷茶具的样品反响特別好,想追加五百套订单,还希望咱们能开发一款適合圣诞节的限定文创產品。”
“圣诞节限定款?”许朗停下笔,接过邮件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蹙起,“欧洲的圣诞装饰风格偏喜庆,咱们的荷元素怎么和圣诞结合,得好好琢磨琢磨。另外,追加的五百套订单要在一个月內交货,现在车间的生產进度能跟上吗?”
两人正说著,松林村的李主任匆匆赶来,脸上带著几分焦急:“许东家,不好了!咱们村的文创车间昨天晚上突然停电,好几台雕刻机停工了,今天早上电工检查说线路老化,得重新布线,至少要三天才能恢復生產。这要是耽误了交货,可怎么办啊?”
许朗心里一沉,却很快稳住心神:“李主任,你先別急。线路改造的事抓紧推进,我让晓梅把绣娘们暂时调到清溪村的临时车间,先处理剪纸套装的包装工序。至於木雕產品,我联繫一下邻县的木雕工坊,看看能不能帮忙代加工一部分,先把海外订单的进度跟上。”
安排好生產调度,许朗又带著苏晚去了河西村的食品加工车间。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荷香——车间里,工人正忙著將新鲜的荷瓣清洗、晾乾,准备製作新一批荷酥。河西村的张村长迎上来,手里拿著一个透明的玻璃罐,里面装著浅粉色的粉末:“许东家,你看这是咱们新研发的荷粉,加在麵粉里做出来的荷酥,口感更细腻,还带著淡淡的香。就是现在產量有点低,一天只能產出五十斤左右。”
许朗接过玻璃罐,打开盖子闻了闻,香清新淡雅:“荷粉是个好东西,不仅能提升食品口感,还能增加营养价值。咱们可以扩大荷粉的提取规模,再申请个食品添加剂的认证,以后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其他食品厂,多一条增收的路子。”
正说著,车间的质检员匆匆跑过来,手里拿著一份检测报告:“许东家,刚才抽样检测的时候,发现有两批荷糕的分超標了,不符合咱们制定的质量標准,这可怎么办?”
“分超標?”许朗立刻接过检测报告,仔细看了一遍,“马上把这两批荷糕封存起来,不能流入市场。另外,让配料组的工人重新校准一下量秤,再组织一次质量安全培训,强调一下標准化生產的重要性。咱们做食品生意,质量是生命线,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处理完车间的事,许朗和苏晚沿著荷塘边的小路往回走。秋风拂过,荷叶沙沙作响,几只白鷺从荷塘上空飞过,姿態优雅。苏晚突然停下脚步,指著荷塘里的水面:“许朗哥,你看咱们的荷塘这么大,除了种荷,能不能再养点鱼或者虾啊?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增加一份收入。”
许朗眼前一亮:“你这个想法好!生態养殖和荷种植可以形成循环——鱼的粪便能当荷塘的肥料,荷又能净化水质,一举两得。咱们可以先在清溪村的荷塘里搞个试点,养点鯽鱼、草鱼,再放点小龙虾,看看效果怎么样。”
两人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就联繫了县农业局的水產专家。第二天,水產专家就带著检测设备来到清溪村,对荷塘的水质、水深、土壤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测。“荷塘的水质很好,ph值在7.5左右,很適合鱼类生长。水深在1.5米到2米之间,也符合养殖要求。”专家拿著检测报告,笑著说,“不过要注意,荷种植区和养殖区要分开,避免鱼群破坏荷的根系。另外,投放鱼苗的时候,要控制好密度,每亩荷塘投放两百尾左右的鱼苗比较合適,小龙虾的话,每亩投放五十斤虾苗就行。”
得到专家的指导,许朗立刻组织村民清理荷塘——他们在荷塘里用渔网围出了一片专门的养殖区,又在岸边挖了几个浅水区,用来培育水草,给鱼虾提供食物。村里的老渔民王大爷主动请缨,负责生態养殖的日常管理:“许东家,我打了一辈子鱼,养这些鱼虾肯定没问题!我会每天观察水质和鱼虾的生长情况,保证把它们养得肥肥壮壮的。”
十月中旬,第一批鱼苗和虾苗运到了清溪村。村民们早早地在荷塘边等著,帮忙把鱼苗和虾苗小心翼翼地放进养殖区。看著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小龙虾在水草间爬来爬去,村民们都兴奋不已。王大爷拿著捞网,站在岸边,脸上满是笑容:“再过三个月,这些鱼就能长到一斤多,小龙虾也能上市了。到时候咱们就能吃上自己荷塘里养的鱼虾,还能卖给游客,又是一笔收入!”
就在生態养殖试点顺利推进的时候,海外订单的代加工问题又出现了波折——邻县的木雕工坊回覆说,他们的雕刻风格和“清溪荷韵”的產品不匹配,担心做出来的產品不符合要求,不愿意帮忙代加工。许朗只好再联繫其他的木雕工坊,可要么是產能不足,要么是价格太高,一时间找不到合適的合作方。
“难道真的要耽误海外订单的交货时间?”许朗坐在办公室里,看著桌上的订单合同,心里有些著急。苏晚端著一杯热茶走进来,放在许朗面前:“许朗哥,別著急。咱们可以想想別的办法,比如把木雕產品的部分工序简化,或者让村里的木雕师傅加班加点赶工。实在不行,咱们就跟海外经销商沟通,说明情况,爭取把交货时间推迟几天。”
许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心里渐渐平静下来:“简化工序会影响產品质量,不能这么做。让木雕师傅加班加点,虽然能赶进度,但也不能让他们太劳累。跟经销商沟通推迟交货,是最后的办法,不过咱们得先尽最大努力,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当天晚上,许朗召集了村里的木雕师傅,一起商量赶工方案。木雕师傅们纷纷表示愿意加班:“许东家,海外订单是咱们『清溪荷韵』走出国门的好机会,咱们不能错过。只要能按时交货,咱们多加点班没关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