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海外订单起波澜,生態养殖添新篇(2/2)
许朗看著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心里很感动:“谢谢大家的支持!不过咱们也不能盲目加班,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大家的休息。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木雕车间实行两班倒,白天一班,晚上一班,每班工作八个小时。另外,给大家每天多加五十块钱的加班费,中午和晚上提供免费的工作餐。”
有了合理的赶工方案,木雕师傅们的积极性更高了。白天,车间里传来阵阵雕刻声;晚上,车间里的灯光亮到深夜。晓梅还组织绣娘们,帮忙给雕刻好的书籤穿绳、包装,加快產品的组装进度。苏晚则每天盯著生產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十月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外订单的五百套產品终於按时完成。当物流车把產品运走的时候,许朗和村民们都鬆了一口气。苏晚拿著海外经销商发来的感谢邮件,笑著说:“许朗哥,经销商说等这批產品卖完,还要跟咱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到时候咱们的非遗文创產品就能在欧洲打开更大的市场了!”
许朗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荷塘,养殖区里,小鱼在水里游得更欢了,小龙虾也长大了不少。王大爷正划著名小船,在荷塘里投放饲料,看到许朗,远远地喊道:“许东家,再过一个月,咱们的鱼和小龙虾就能上市了,到时候请你吃咱们自己养的鱼虾!”
许朗笑著回应:“好啊!到时候咱们就在荷塘边办个『鱼虾丰收宴』,邀请五个村子的村民都来尝尝鲜,也让游客们体验一下咱们的生態养殖成果。”
十一月初,清溪村的生態养殖试点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王大爷带著村民们,划著名小船,在养殖区里捕鱼、捞小龙虾。渔网刚拉上来,就看到里面满是肥美的鯽鱼和草鱼,小龙虾个个个头饱满,外壳鲜红。村民们欢呼雀跃,忙著把鱼虾装进筐里,运到岸边。
许朗和苏晚也赶来帮忙,看著满筐的鱼虾,心里满是欣慰。苏晚拿起一只小龙虾,笑著说:“许朗哥,咱们的生態养殖成功了!这些鱼虾都是纯天然养殖的,没有用任何饲料添加剂,肯定能受到游客的欢迎。”
当天中午,合作社的食堂就用新鲜的鱼虾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清蒸鯽鱼、红烧草鱼、麻辣小龙虾,每一道菜都香气扑鼻。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著自己养殖的鱼虾,脸上满是笑容。王大叔一边吃著小龙虾,一边说:“这小龙虾比城里卖的好吃多了,肉质鲜嫩,还带著淡淡的荷香。以后咱们可以把鱼虾包装成礼盒,卖给游客,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许朗点点头:“咱们不仅要卖鲜活的鱼虾,还要开发鱼虾深加工產品,比如鱼乾、虾酱,把產业链做得更长。另外,咱们可以在荷塘边搞个『垂钓体验区』,让游客自己钓鱼、捞小龙虾,再现场加工烹飪,增加游客的体验感。”
就在大家畅谈生態养殖的未来发展时,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突然来到清溪村,找到了许朗:“许东家,我们收到消息,下个月有一个全国乡村文旅发展研討会要在咱们县召开,县里决定把清溪村作为观摩点,到时候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文旅从业者来参观考察。你们要做好准备,好好展示一下清溪村的產业发展成果和乡村风貌。”
许朗心里又惊又喜:“没问题!我们一定好好准备,让大家看到咱们清溪村的特色和优势。”
送走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许朗立刻召集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商量观摩点的准备工作。苏晚提议道:“咱们可以把『荷產业带』的建设成果、非遗文创產品展示、生態养殖基地作为主要观摩点,再安排村民表演荷舞、剪纸技艺,让专家们全方位了解清溪村的发展。”
晓梅也补充道:“咱们还可以在荷塘边搭建一个临时的展示区,摆放荷食品、鱼虾產品和非遗文创產品,让专家们品尝、体验,增加互动性。”
许朗採纳了大家的建议,立刻开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他让刘叔负责整理“荷產业带”的建设资料,製作成展板;让晓梅组织绣娘们和非遗传承人,准备技艺展示和表演;让张村长负责清理荷塘周边的环境,搭建临时展示区;自己则和苏晚一起,撰写观摩点的讲解词,梳理清溪村的发展歷程和產业特色。
村民们也都积极参与进来,有的帮忙打扫卫生,有的帮忙布置展板,有的帮忙排练节目,整个清溪村都忙碌起来,充满了期待和活力。许朗看著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相信,通过这次全国乡村文旅发展研討会,“清溪荷韵”的品牌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清溪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也会走得更稳、更远。
夜幕再次降临,荷塘边的灯笼又亮了起来。许朗和苏晚沿著荷塘边散步,看著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听著远处传来的排练声,心里满是欣慰。苏晚靠在许朗肩上,轻声说:“许朗哥,你看咱们清溪村现在多好啊,產业越来越兴旺,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许朗紧紧握著苏晚的手,望著满天繁星,坚定地说:“会的。只要咱们和村民们继续携手同心,不断创新,不断努力,就能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清溪荷韵』的名字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荷塘里的荷叶在夜色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著他们的话语。远处,生態养殖区的水面上,偶尔有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许朗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等著他们,但只要心中有目標,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