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匠心磨剑待赛展,荷乡温情暖客心(1/2)
清溪荷韵·第320章 匠心磨剑待赛展,荷乡温情暖客心
晨光刚把荷塘的雾气揉散,周师傅就坐在竹编棚下的老竹椅上,手里捏著半截断了的细竹丝。那是《荷塘四季图》“秋荷”部分的关键一缕——要编出莲蓬里莲子的饱满感,得用最细的竹丝层层叠压,可昨夜赶工到后半夜,手指发僵,竹丝“啪”地断在最紧要的地方。他把断竹丝放在掌心搓了搓,又从竹篾筐里挑出一根新竹条,刀刃贴著竹条的纹路慢慢劈,竹屑像碎雪似的落在青布围裙上。
“周师傅,您又起这么早?”小敏端著一搪瓷缸荷叶茶走过来,茶缸沿上还沾著片嫩荷瓣,“张婶刚煮好的,说您熬夜改作品,得喝点热的润润嗓子。”她把茶缸放在竹编工作檯边,瞥见桌上断了的竹丝,小声问,“是不是竹丝太细了?要不我帮您劈几根?”
周师傅接过茶缸,喝了一口,暖意顺著喉咙滑下去,手指的僵硬感消了些:“不用,这『秋荷』的莲子得用我亲手劈的竹丝才匀。你去把昨天游客体验时编坏的竹片收拾下,留著给孩子们当练习材料,別浪费了。”小敏点点头,转身去收拾竹片,竹编棚里只剩下刀刃劈竹的“沙沙”声,和远处荷塘里水鸟的轻啼。
另一边的蓝染架下,王婶正踮著脚把半乾的《荷韵长卷》往高处挪。天阴得厉害,云层压得低,风里裹著雨意——若是这时候下雨,刚染好的蓝染布就容易泛白。“小雨,把东边的塑料布再拉宽点!”她朝正在整理染料缸的小雨喊,手里的竹竿紧紧攥著布角,“这长卷可不能淋著雨,不然之前八回染色的功夫就白费了!”
小雨赶紧放下手里的染料桶,抱著塑料布跑过来。两人踩著木凳,把塑料布搭成一个斜顶,刚好遮住蓝染架。刚搭好,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落在塑料布上“噼啪”响。王婶擦了擦额角的汗,看著雨幕里的荷塘笑:“还好赶得及!这雨要是再早来一刻钟,我这心都得悬起来。”
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阳光透过窗欞落在《荷塘情趣》摆件上。他正用细砂纸给白鷺的翅膀拋光,木屑沾在白的鬍鬚上也没察觉——摆件的底座已经上好第三遍木蜡,泛著温润的琥珀色,可他总觉得白鷺的眼睛还不够亮,又拿出一小盒蜂蜡,用指尖蘸著轻轻涂在刻好的眼珠上,反覆摩挲。
“陈爷爷,我能看看吗?”门口探进个小脑袋,是村里的小毛豆,手里攥著块小木板,“我想刻个小荷,送给城里来的支教老师。”陈爷爷放下砂纸,把摆件轻轻推到毛豆面前,声音放得柔:“慢点看,別碰著刻刀。你想刻什么样的荷?是刚开的,还是结莲蓬的?”
毛豆指著摆件上的荷:“要这样的!开得大大的,好看!”陈爷爷拿起毛豆手里的木板,用铅笔轻轻画了个荷轮廓,又递给他一把小刻刀:“跟著线刻,力道轻点,爷爷教你。”毛豆握著刻刀,小胳膊绷得直直的,陈爷爷坐在旁边,枯瘦的手轻轻扶著他的手腕,木屑一点点落在工作檯的布垫上。
临近中午,雨终於停了。许朗刚把省美术馆展览的运输清单核对完,手机就响了——是刘策展人打来的,说下午要带两个同事来村里,一是確认参展作品的尺寸和运输细节,二是想拍些荷塘和体验馆的素材,用於展览宣传。
“苏晚,刘策展人下午来,咱们得准备下。”许朗掛了电话就往体验馆跑,“你去把参展作品的清单再理一遍,特別是尺寸和重量,运输的时候得注意保护;我去跟周师傅他们说,让他们把作品都摆出来,方便刘策展人拍照。”
苏晚赶紧应下来,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写:《荷塘四季图》竹编(1.8mx1.2m)、《荷韵长卷》蓝染(3mx0.8m)、《荷塘情趣》木艺摆件(0.6mx0.4m)……每一项后面都標註著“需防震”“忌潮湿”“轻拿轻放”。
下午两点,刘策展人的车停在村口。许朗和苏晚刚迎上去,刘策展人就举著相机往荷塘跑:“这荷也太好看了!比照片里还美!”他蹲在荷塘边,镜头对著一朵刚绽放的粉荷,连拍了好几张,“展览的时候,咱们就在展位旁边摆两盆荷,再掛些荷叶,让观眾一进去就有『清溪荷韵』的感觉!”
跟著刘策展人来的年轻同事小李,则拿著捲尺在体验馆里测量:“周师傅,您这竹编屏风得用定製的木箱装,高度1.8米,宽度1.2米,咱们得留够缓衝空间;王婶的蓝染长卷可以捲起来,用硬纸筒装,外面裹上防潮布;陈爷爷的木艺摆件,得用泡沫包三层,再放进木盒里。”
周师傅点点头,指著竹编屏风上的“冬荷”部分:“这部分的竹丝最细,运输的时候可得固定好,別让它晃。”刘策展人凑过来看,忍不住感嘆:“您这手艺也太精细了!连残雪落在荷叶上的层次感都编出来了,观眾肯定能看出来您了心思。”
王婶把《荷韵长卷》慢慢展开,蓝染布在自然光下泛著温润的光泽,从晨雾的浅蓝到暮色的深蓝,过渡得像流水一样自然。“刘老师,您看这卷布上的荷纹,是我用板蓝根叶子拓上去的,不是印的,每一朵都不一样。”她指著布上若隱若现的纹路,眼里满是骄傲。
陈爷爷则把《荷塘情趣》摆件放在光线最好的地方,白鷺的翅膀能隨著微风轻轻晃动,蜻蜓的触角细得像髮丝:“这摆件的底座是用村里老樟树的根做的,自带年轮的纹路,刚好当荷塘的水波纹。”小李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好多张,嘴里不停念叨:“太精致了,这细节拍出来肯定好看!”
看完作品,刘策展人拉著许朗坐在茶棚里,张婶端来刚泡好的荷叶茶和荷:“刘老师,尝尝咱们村的,没加添加剂,甜得清爽。”刘策展人拿起一块,剥开荷叶包装,咬了一口,眼睛亮了:“这里有荷香!好吃!展览的时候,能不能带些荷和荷叶茶?放在展位上让观眾尝,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清溪村的味道。”
许朗连忙点头:“当然可以!张婶做的荷和荷叶茶都是咱们的特色,到时候多带些。”刘策展人又说:“还有个事——展览期间,想请周师傅、王婶、陈爷爷去现场演示手作,每天演示一小时,给观眾教简单的竹编、扎染、木艺小技巧,您看方便吗?”
周师傅放下手里的竹丝:“方便!能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手艺,我乐意去!”王婶和陈爷爷也纷纷点头,陈爷爷还补充:“我可以带些小木片,教观眾刻简单的荷图案,让大家能把『清溪荷韵』带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