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地基(2/2)
在一眾老登感谢声中,关闭无线电。
逢山打开车门,一股清冷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起床,感受清晨寧静与美好。
吃过早饭,大伙骑上雪地摩托赶往新营地。
要赶在冻雨出现之前把木屋材料送过来,否则冻雨一旦下下来,別说飞机了,连鸟都不敢乱飞。
逢山见过一次小规模冻雨。
那场景至今歷歷在目。
起初,只是零星雨滴落下,瞬间就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冰雨,砸在身上如同被小石子击中,马上在皮毛大衣形成一层冰壳。
不多时,苔原就覆盖一层亮晶晶冰层,走在上面稍不留意就会滑倒。
月光森林里树木枝叶被厚重冰层压弯,不堪重负直接压断。
那几天不用砍树,光捡木头就捡了不少柴火。
提前跟工地说一声。
逢山骑著雪地摩托在雪地上疾驰,溅起一片片雪。
来到河滩,建筑队已经开始工作,逢山找到萨姆经理,把未来三天会有冻雨的事情告诉他。
听到这个消息,萨姆经理露出难色,
机场跑道已经完成30米,距离完工时间还早的很,撤肯定来不及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准备足够多木材。
木材只能找老斯旺。
逢山来到停机库工地,第二座停机库墙面部分已经完工,老斯旺对於冻雨並不用在意,常年生活在极北苔原,什么恶劣天气没见过。
並且已经盖好一座停机库,小镇居民们可以搬到停机库住,比住帐篷里舒服多了。
至於缺少木材,老斯旺隨手点名一些人,去月光森林里伐木。
现在有雪地摩托帮助,可以把原木装在雪撬板上,用雪地摩托拖回河滩,伐木效率提升几倍。
逢山留下四辆雪地摩托,安排完工地事情,回到新营地。
今天重头戏是接收木屋材料。
相比运送小木屋,木屋运送工作量非常大,因为整栋木屋使用重木结构,全都是整根圆木。
昨天安装工人来的时候,同时送来大量建筑材料和机械。
其中就有几根十二米长,直径十公分的套著pvc管的水泥桩。
询问安工人用途,工人介绍说这是高强度混凝土桩,专门用来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稳定性。
州政府规定,在阿拉斯加范围內建造重木结构房屋,必须要构建地基,並且地基最低点在冻土层一米以下,然后铺水泥层。
苔原地区地质鬆软,搭建重木结构木屋,要先进行地基加固,否则木屋完成后会因为地质变化出现倾斜、下沉、开裂等危险因素。
盖木屋前,进行打桩试验,检测土壤质量,才能確定下一步施工。
好吧!
逢山表示不懂,专业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昨天施工时,风滚草公司工人就请建筑队帮忙,在修建木屋位置挖出一米深,將近200平方米的地基坑。
其中还包括预留的地下室和化粪池、生活污水沉淀处理、地下排水管道、地下水设备空间。
今天主要工作是给基坑试验打桩,確定土壤结构,用来埋设十二米长的高强度混凝土桩。
先用一台小型打桩机械,外形跟挖机一样,不过机械臂的挖斗改成很长一根螺旋杆钻头。
基坑提前用石灰撒上网格线,每个网格交匯处就是打桩位置。
先打出一个桩孔出来检测土壤数据。
机器一开,眶当眶当轰鸣声响彻河滩。
逢山蹲在一旁看热闹,只见螺旋杆钻头一接触土壤,旋转带出泥土。
好在前些日子,部落火种改良周围土壤结构,打桩採样时间出奇快,就连施工工人也没想到会这么轻鬆,一个十二米深度桩孔,不到十分钟就打完。
对照打桩土壤检测標准。
黄土状粘土,顏色黑褐色,层位稳定,可塑,平均天然含水量35.9%,平均天然孔隙比1.021,平均压缩係数0.36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层。
这完全就是甲级土壤。
拿到检测结果,安装承包商一脸懵逼,標准这么好的土壤在阿拉斯加还是第一次看到,放在美国本土也只有密西西比河流附近黑土能相比。
“怎么样?有问题?”逢山见工人们的表情,凑过来问道。
“没没...没有。”工人连忙摇头,隨后惋惜嘆口气,“先生,这么好的土壤出现在苔原可惜了,如果放在任何相对温暖地方,绝对是一块顶级土地。”
“没错,你这里的土壤只有密西西比河流黑土地能媲美,可惜了!”另一位工人也跟著摇头。
这种土壤无论种什么都挣钱,可放在气候恶劣的阿拉斯加,种什么都难逃冻死命运。
逢山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原来是这样,顿时鬆口气,“有这么一片土地我已经很满足了,人不能贪心不是吗?”
“说的没错,好消息是工程进度可以加快了!”安装承包商露出笑容,安排机器开始正式打桩孔。
眶眶!
隨著打桩机发出刺耳轰鸣。
一个个桩孔完成,按照网孔布局,200平方面积的地基上要打满200个这样的桩孔。
逢山看著桩孔,眼角忍不出抽抽。
这都是要钱的。
很贵啊!!
2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