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玄冥大神(1/2)
李宽续道:“仙友持此芭蕉扇,本有莫大功德。
扇熄山火,惠及苍生,此乃天道。借眾生感念之心,滋养元神,印证大道,方是正途。如今反其道而行,结怨於眾生,魔念侵心,岂非自毁道基?
纵得一时快意,可能得真正逍遥?”
字字句句,如晨钟暮鼓,重重敲在铁扇仙心间。
她修行千年,本是聪慧之辈,只因一时怨愤,被魔头蛊惑,迷了心窍。此刻被李宽点破,如醍醐灌顶,猛地惊醒。
她想起千年清修,日夜不輟,采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方得化形,成就仙道;想起往日持芭蕉扇,不辞辛劳,往来於火焰山周遭,为民扇熄毒火,解救生灵。
那时,见百姓脱离火海,叩首感恩,那份纯净的愿力与功德加持己身,带来的清净喜悦,犹如甘泉涤盪心神,道行亦隨之精进。
再对比近日心中充斥的怨毒燥狂,只觉面目全非,不由冷汗涔涔,湿透重衣。
“噹啷”一声,那柄曾伴隨她无数岁月、象徵功德与责任的芭蕉扇自手中滑落,跌在冰冷的石地上。
周身繚绕的漆黑魔气,如退潮般迅速消散,眼中血色尽褪,恢復清明。
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她喃喃自语,声音颤抖:“我…我这是怎么了…
竟被魔头蛊惑,做出这等事来…”想起自己竟被魔念驱使,险些將那对童男童女投入丹炉献祭,更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
李宽俯身,拾起那柄翠绿欲滴的芭蕉扇,递还给她,温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魔由心生,亦由心灭。
仙友若能重持善念,涤盪魔氛,依旧功德无量,前途不可限量。”
铁扇仙双手微颤,接过宝扇,深深拜伏於地:“多谢天尊点化之恩!罗剎女感激不尽,必痛改前非,重归正道,以赎前罪!”
正说间,忽感地动山摇,洞府剧烈摇晃,碎石尘土簌簌落下。
洞外传来轰隆巨响,似有千军万马擂鼓吶喊,又似天雷滚滚,震耳欲聋。一小妖连滚带爬闯入洞中,面无人色,惊慌喊道:
“仙姑!不好了!山下来了无数天兵天將,旌旗招展,刀枪如林,將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为首的乃是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三太子,
言仙姑墮入魔道,为祸一方,残害生灵,要踏平芭蕉洞,擒拿仙姑回天庭问罪哩!”
铁扇仙闻言,脸色骤然惨白,刚刚恢復清明的心神又起波澜,手持芭蕉扇微微发抖。她深知天条森严,自己此前所为,確已触犯天怒。
李宽宽慰道:“仙友勿忧,既已悔悟,便是善缘。待贫道出去分说一二。”
出得洞来,果见半空中祥云繚绕,瑞靄纷腾,数千天兵天將阵列森严,刀枪剑戟寒光耀目。李靖天王面容威严,手持三十三天黄金玲瓏宝塔,立於云端;
哪吒三太子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乾坤圈掛在臂弯,混天綾隨身飘荡,英姿勃发,眉宇间却带著凛冽杀气。
李靖见李宽出来,略感意外,拱手道:“原来天尊已先至一步。我等奉玉帝旨意,前来擒拿铁扇仙。
闻其墮入魔道,肆虐生灵,更欲行献祭邪术,天条难容,罪不容赦!还请天尊行个方便。”
李宽还礼,声音平和却清晰传入每个天兵天將耳中:
“天王容稟。铁扇仙確曾一时糊涂,心生魔障,行差踏错。然贫道適才已將其点醒,如今魔障已除,幡然悔悟,愿痛改前非,重积功德,以赎罪愆。
上天有好生之德,念其往日善功,並未造成实质恶果,还望天王与三太子网开一面,予其一个自新之机。”
哪吒性急,踏前一步,火尖枪一指芭蕉洞,道:“天尊何必为这魔女求情!她心生恶念,欲以童男女祭祀,此乃逆天大罪!
若非我等来得快,惨剧已成!若就此轻恕,何以正天规?何以儆效尤?依我看,就当打入天牢,明正典刑!”声音鏗鏘,带著不容置疑的坚决。
李宽看向哪吒,不急不缓道:
“三太子息怒。铁扇仙有过,然其心本善,只因外魔引诱,方入歧途。如今迷途知返,其心可悯。与其严惩使其或再生怨望,
乃至彻底墮入魔道,不若令其戴罪立功。彼有芭蕉扇至宝,可令其以此神力,彻底熄灭火焰山千年火害,造福一方百姓,积累无量功德。
如此,既惩其过,又全其功,更合天道仁德,岂不两全其美?”
李靖手托宝塔,面露沉吟之色:“天尊所言,不无道理。
然天规森严,铁扇仙所犯之罪非同小可,玉帝旨意明確要擒拿问罪,恐难轻恕。
我等若擅自纵放,恐无法回旨。”他身为天庭元帅,虽有心通融,却更重天规法度。
哪吒在一旁,虽觉李宽之言有理,但仍愤愤不平,只是碍於李靖与李宽情面,暂未再爭辩。
正在双方僵持之际,忽见南方天际大放光明,佛光普照,瑞靄千条,梵音悠扬,遍彻寰宇。
一座莲台徐徐飞来,其上端坐著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法相庄严,手持净瓶杨柳,面带慈悲微笑。
眾天兵天將及李靖父子见状,忙躬身行礼,口称“菩萨”。李宽亦稽首相见。
菩萨对李靖道:“天王,此事原委,贫僧已尽知。
铁扇仙之子红孩儿,今为我座前善財童子,虔心修行,颇得般若智慧,日夜诵经时,亦常为其母祈福,孝心可嘉。
其母虽有过失,然既已深自悔悟,李宽天尊亦愿作保,当予其自新之机。
贫僧亦愿为其担保,令其以芭蕉扇功德抵过,永镇火焰山,惠及苍生,如何?”
菩萨开口,份量自是不同。
李靖忙躬身道:“既菩萨慈悲,亲自作保,末將岂有不从之理?自当遵命回稟玉帝。”哪吒也收了火气,合掌称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