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三圣齐聚(2/2)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一声仿佛来自开天闢地之初的、深沉无比的嗡鸣。
权杖顶端那颗宝珠光芒大盛,一道混沌色的水流漩涡自杖头浮现,漩涡中心是极致的寒冷与寂灭,边缘却流淌著滋养万物的生机。
那丝混沌水魔的本源魔念,一头撞入这混沌水流漩涡之中,竟如泥牛入海,其上的暴虐、贪婪、毁灭意志被漩涡中蕴含的、
更为古老更为正统的“水之大道”瞬间净化、同化,反而化作了一缕精纯无比的水系本源之力,被先天水核吸收!
“不——!!!”虚空裂缝中,传来混沌水魔惊怒至极、又带著一丝难以置信的惨叫。
祂损失了这一丝本源魔念,虽不致命,却是大道之伤,对其而言远比损失万年修为更为痛苦!
李宽一击奏功,只觉得浑身虚脱,却又感到自己对先天水核的炼化瞬间完成了大半,对水之大道的理解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巔峰。
他一步迈出,已至玄冥神宫之外,立於冰峡之上,与三位圣人並肩。
他手持玄冥权杖,头顶先天水核沉浮,周身混沌水光流转,气息虽不及圣人浩渺,却带著一种源自洪荒本源的古老与威严。
“好!好!好!”通天教主见状,连道三个好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妙极!”
老君与元始天尊亦面露讚许之色。
混沌水魔遭受大道之伤,又见李宽彻底掌控了先天水核,知其事不可为,再纠缠下去,面对三大圣人与一个掌控了水之本源的洪荒新晋大罗,恐有更大损失。
那虚空裂缝中传来一声充满不甘的怒吼,魔气如潮水般退去,裂缝迅速弥合,恐怖的魔威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冰原和惊魂未定的眾人。
万里冰原之上,一时竟鸦雀无声。
唯有呼啸的寒风卷著冰屑,诉说著方才那场惊心动魄、几乎波及三界的巨劫。
良久,四海龙王方才重整队伍,上前拜见三位圣人与李宽。天兵天將也收拢阵型。此一战,水族与天兵皆损伤不小,但终究逼退了混沌魔神。
老君对李宽道:“此间事了,然混沌水魔绝不会善罢甘休。汝既得先天水核,承洪荒水之道统,日后责任重大,当时刻谨守本心,善用此力。”
元始天尊亦道:“大罗之境,方是起点。望汝勤修不輟,早证混元。”
通天教主则直接扔过来一枚剑符:“小子不错!此乃吾之剑符,遇棘手之事,可捏碎唤吾一剑之力!”
李宽一一拜谢。
三位圣人又勉励眾人几句,便各自驾云迴转道场。
李宽对四海龙王及李靖天王、哪吒等拱手道:“多谢诸位道友倾力相助,李宽感激不尽。”
敖广忙道:“天尊言重了!护卫洪荒,本是分內之事!何况天尊於我四海有恩!”李靖也表示皆是奉旨行事,不敢居功。
眾人打扫战场,救治伤者,各自散去。
李宽独留冰原,望著恢復平静但寒气更甚的玄冥神宫,心知此地因先天水核及此番大战,已化为洪荒至寒之源,寻常仙真难以靠近。
他遂以玄冥权杖之力,结合太极图神通,布下重重禁制,將整个冰峡彻底封印隱匿,非圣人或得他允许者,皆不可寻、不可入。
至此,北俱芦洲之事方才彻底了结。
李宽想起师尊菩提祖师,便驾云径回灵台方寸山。
至斜月三星洞外,整衣入內,见祖师仍於蒲团静坐,仿佛从未离开。
李宽拜伏於地:“弟子李宽,叩谢师尊救护之恩!此番若非师尊请来三位师伯,弟子恐难逃此劫。”
祖师缓缓睁眼,目光温润,洞察一切:“起来吧。此乃汝之机缘,亦是汝之劫数。渡过便是功行,日后洪荒水元循环,秩序维繫,汝当负起责来。”
“弟子谨遵师尊教诲。”李宽恭敬道,“只是那混沌水魔……”
祖师打断道:“混沌之事,非一日之寒。
彼今日受挫,短期不敢再犯。然量劫將至,彼等混沌魔神皆欲染指洪荒,日后风波必不会少。
汝需早日彻底炼化水核,参悟造化,成就混元道果,方能於未来大劫中护持自身,亦护持一方生灵。”
“弟子明白。”李宽顿首再拜。
祖师微微頷首,闭上双目,不再言语,已然入定去了。
李宽知师意,恭敬退出洞府。他並未立刻离去,而是在方寸山寻一僻静山谷,开闢一临时洞府,设下禁制,开始闭关,全力炼化那先天壬水癸精之核,巩固大罗道果,参悟其中蕴含的混沌水之大道。
洞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待到李宽再次出关时,周身气息已彻底內敛,眸中混沌水光一闪即逝,仿佛与寻常仙真无异,实则对水之法则的掌控已臻化境,心念微动,便可调遣洪荒万水,演化无穷玄妙。
他心系三界,出关后便辞別师尊,再次下山云游。
此番不再仅是降妖除魔,更是暗中梳理洪荒水脉,调节阴阳,以先天水核之力,滋养万物,消弭因之前大战或自然变迁而產生的诸多水患、旱灾於无形。
所过之处,风调雨顺,生灵受益,无尽功德愿力加身,使其道基愈发稳固,修为日渐精深。
这一日,李宽行至西牛贺洲天竺国境外。
却见此地与他处不同,虽非荒芜,却隱隱笼罩在一片莫名的“倦怠”之气中。
田间农夫劳作有气无力,市井商贩叫卖无精打采,就连那奔跑的孩童,眼中也少了几分灵动活泼。
李宽心生诧异,掐指一算,天机却似被一层薄雾笼罩,模糊不清。
“怪哉,此地气象平和,並无妖氛魔气,亦无病疫灾劫,为何眾生皆显暮气沉沉之態?”
他变化作一游方书生,入得城中,欲探究竟。
只见街巷整洁,屋舍儼然,百姓衣食无忧,然人人面带倦容,呵欠连天,仿佛永远睡不醒一般。
茶馆之中,客人品茗下棋,本是雅事,却多见下著下著便伏案酣睡者;学堂之內,童子诵读诗书,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化为均匀的鼾声。
李宽拉住一位过路的老丈,询问道:“老丈请了,晚生初至贵宝地,见此地百姓似乎……格外睏倦?可是此地风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