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1章 小侯爷(二)12K,三合一(1/2)
第2171章 小侯爷(二)12k,三合一
“我们这些高家宗亲算什么?总不能咱们反而成了外人吧!”
高樟这番质问,让高孟男有些语塞。并不是高孟男也同意这样的话,而是道理他虽然都懂,但要说服这些小辈们却很难。
高务实开创的这般局面,历史上找不出一个模子来——他一边在朝廷做着事实上的宰相,一边却又掌控着本朝之外的数个“藩国”,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他又不是志怪小说中那些有大神通者,能够身外化身,既然在朝廷为相,那手里的“藩国”自然就只能交给亲信之人代为掌握,此乃人之常情。只是,历史上即便有类似局面,这“亲信”之人也无非是自家兄弟,或是多年旧属,哪有交给妻妾打理的道理?
如果非要做比,那么高樟将黄芷汀比作吕后,恐怕就还真有几分相似了……不,不对,高樟刚才的话里并非只把黄芷汀比作吕后,他说的是“二位婶娘”,说的是黄芷汀与刘馨联手。
一个黄芷汀不足以为吕后,必须是她与刘馨联手,这样才能与吕后相似。
华夏大地数千年的历史,掌握大权的女人出现了不止一个两个,甚至还有武瞾那样一位女帝存在,可为什么高樟提到的是吕后,而高孟男此时也产生了类似的警觉?
为什么是吕后?又为什么要黄芷汀与刘馨联合,才能是“吕后”?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多数后人脑子里能够留下的太后的名字,加起来恐怕也超不过十个,这还得算上电视剧的各种贡献。比如说芈月宣太后和光绪的“亲爸爸”老佛爷,当然还有前面提到的武瞾——人家登基前也是先做了太后的。
能让人记得住而且愿意称赞的太后,在中国历史中并不算多,原因是能干好这活的太后太少了,干砸了的倒有的是,而且太后们往往只要有一点儿干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会出现“一胖毁所有”的效果。
这个世界到底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了,必然有很多地方对女性不宽容,就更别提女政治家了。反过来说,如果停留在母系氏族社会,男人的地位也显然是低下的,做错了事同样不会被宽容。
为什么特别强调女“政治家”不好当?因为女人当政容易挨骂这事儿,不仅仅是因为世人眼光的不宽容,也是因为女性面对政治这种东西,其实本就带着很大的先天劣势。
政治这东西,比较考验理性思维和平衡利益的能力,而众所周知的是,女性天生偏感性,相较而言更容易“跟着感觉走”,而不是冷静地分析利弊,冷酷地只看利弊。
或者另外作比,王宫近卫军的地位相当于大明的锦衣卫+净军,负责宫城防务;定南警备军第一镇好比大明的禁卫军,负责整个京畿,尤其是京城的防务(除宫城之外)。
但是无论怎样,宗亲派在这些可能的变故中都是明显居于弱势的一方,而且是非常弱势。他们既不掌握大义名分,又不掌握最强力量,纯纯就是被碾压的状态。
除了刘盈是嫡子之外,他的沛县籍贯和他母亲的政治影响,帮助他渐渐夯实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从龙的这帮功臣宿将大多起于淮泗,很多还都与吕后久识。比如夏侯婴,如果不是从小看着这俩孩子长起来的长辈,是很难有勇气在那种紧要关头,在迎着刘邦拔剑破口大骂的时候依旧铁着心要护住这俩孩子的。
自高尚贤往下,高家有六房之多,早年高务实的京华膨胀太快,他们六房这一家的家丁不够使,因此从其他几房的家丁中也提拔了不少人。
而女人不同,你是个成年人,是他认为应该懂事的了,所以对他提要求时,一定要让他知道,他还能从你这儿得到什么——尤其你戚夫人所面对的还是天字第一号的大流氓。你戚夫人,能指望刘邦还能从你这儿得到什么呢?
因此,如果黄芷汀与刘馨确定成为政治盟友,那么她俩在京华集团内部的政治影响力实际上可能还要超过吕后。
吕后的本命叫吕雉,吕太公当年相中刘邦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多年都没有看到过的奇葩面相的喜爱之情,将自己的亲女儿送了出去,认为自己不平凡的女儿终于找到了正主。吕雉也由此开始了不平凡的一生。
当然,与刘邦当时面临的情况类似,高渊就好比是刘盈,他本身不必担心什么,因为当娘的哪怕权力再大、实力再强,最终这些也都得留给他。
以色娱人,终有衰时。何况以刘邦那种流氓习性,他甚至可能根本不在意能否得到你的心啊!我是皇帝,你反正必须侍奉我,我着什么急?
不过即便戚夫人不作,刘邦也是真有换太子想法的。这有两个原因,一个小原因是太子刘盈性格柔弱,子不类父。而另一个大原因则是,吕家的势力实在太特么大了。
然而所谓不平凡,就是上半辈子劳身,下半辈子劳心。她人生的前半段,并没有像自己老爹说的那样,显露出什么大富大贵的模样。日子一天一天过,美女变成老太婆,吕后望穿了秋水却依然没有看到什么转机的可能,都别说富贵了,简直是被当成了男人使。
啊,你特么早干嘛去了?风光时你把她忘到九霄云外,等到大事不妙你想起她来了?只能说以刘邦这品行,放在二十一世纪保准能被喷上热搜第一。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王宫近卫军人数并不少,足有八千,而且几乎全是见过血的精锐;二、王宫近卫军随时保持武器弹药齐全,而警备军在非战时是“发枪不发弹”的,需要得到命令才会由就近的武库将弹药送达他们营中。
不要在乎上面几个断句的位置,要关注的是几个关键点。其一,“客从”。什么叫“客从”呢?就是拿出了一定的股本,有着自己的一套班子加入创业,类似于股东,而且持有的是原始股。
“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史记·高祖本纪》。
权力的架构是无数个同心圆,越靠近权力核心的圈层就越尊贵,也越具备合法性。如果高务实不在,最正统的继承人当然是高渊,而高渊身边最核心的圈则是他的母亲黄芷汀和老师兼姨娘刘馨。
如此一来,她俩在京华这个集团当中的地位,相比吕后也就不遑多让。黄芷汀坐镇南疆,就如同吕后在刘邦楚汉对峙时期坐镇关中一样,是夫君的后方总代表,突出一个看守家业的关键职能。
受了半辈子累的吕雉在刘邦年近五十、黄土都埋到脖子的时候,又迎来了人生下限的新挑战。由于刘邦私放了囚犯,逃入了芒砀山。他自己倒是跑了,吕雉却因此被抓进了大牢。人在牢狱之中往往是没有什么尊严的,就像后来周勃被文帝摆布得毫无抵抗之力,从大牢出来后感慨的那样:“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这里还没有考虑刘馨。刘馨带来南疆的刘家军并不多,就那三千人,从兵力上不算大问题。而且她虽然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将哥哥,可刘綎是朝廷大将,不是南疆大将。他的兵马虽然也有不少属于家丁私军性质,但朝廷法度不是废纸,刘綎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把刘家军从大明拉到南疆来武力支持妹妹。
因为雍齿突然叛变,刘邦最开始在丰邑各种吃瘪时却轻松拿下砀地,还收编了体量当时超过自己一倍的砀郡子弟兵(收五六千人),这其中的凑巧史书无载,但显然颇有玄机。
吕雉母子,对很多大臣而言,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另一层关系,那就是乡情。咱们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共同的团结在一个大流氓的旗帜下打下了这份家业,咱们不支持刘大嫂还能支持谁?
而另外,除了吕后本身就极具政治手腕之外,他的娘家也成为了刘邦在做储君大位决断时的关键因素。刘邦的心情必定很复杂,复杂在于他一方面不必担心自己这位柔弱的儿子坐不稳皇位,一方面又非常怀疑自己这辈子最终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刘邦一辈子最大的优势就是识人用人,吕后无论从能力还是立场,还是能让他放心的。
为什么?因为高务实在,南疆无人敢有不轨之心,但高务实若是不在,而黄芷汀又事实上成了“太后”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那些土司们完全有理由站在她的一边,帮助她打压她的政敌——大家都是乡党嘛,咱们不支持夫人还能支持谁?这样一来,至少十几万狼兵搞不好就站在了高氏宗亲的对立面。
小弟弟黄应聘接过了黄家的基业,在安南有不小的世袭领地,麾下有数十万领民。不过他对京华集团的影响力远不及二吕,因为他年纪太小,错过了京华在南疆狂飙疾进的大开疆时代。
这就是天性,没有好坏对错,没有高下贵贱,也不必举几个特例出来反驳。这里说的是整个人类种族繁衍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天然趋向性。
不要认为皇上就可以想怎样便怎样,有这种想法并且付诸实践的皇帝是必定干不长的,要么造反被杀,要么意外身故……反正总有一条适合你。掌握最大的权利往往也意味着面临最大的反噬,你坚持要为所欲为,那没两天刀就架脖子上了,代表人物就是被霍光废掉的傻缺刘贺。这厮从上位到被废,前前后后不过27天。
这一大串线索串联起来后,有些事就能看出端倪来了:其一,吕家兄弟在刘邦创业时就是加盟股东,而且股本雄厚;其二,手下有一帮很厉害的将领,丁复、陈豨、蛊逢等都是;其三,最早一波封侯时就有他们哥俩;其四,吕家非常能打,还定三秦的关键战役是主力,打出山东后先拿回了老家,在项羽核心地不远处率先占住了砀郡根据地,后来项羽大杀四方反攻时居然还没打动他家;其五,并不完全从属刘邦;其六,在刘邦后面的征战中,是至少和萧何、张良一样有“佐”定“天下”的关键性功劳。
这就是“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可是问题在于,吕家的这兄妹几个太厉害了,以至于成为了困扰刘邦人生最后几年的头疼事。人生岂能尽如意,吕后从刘邦创业的那一天就将自己定位成了老板娘、贤内助、大政委,而以吕后哥哥吕泽为首的吕家集团,则是刘邦定鼎天下中一个无法忽视的大分量因素。
其二,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刘邦集团最早第一波封侯中有他,还定三秦中有他,反攻中原后,还率先打进了当年的老根据地砀郡。
吕泽的实力与地位,在史书中残留下一些片段: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吕后兄周吕侯,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汉书·高帝纪》。
所以一个主事之人,尤其是做最高决策者,是一个脑子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醒,同时勤于算计、精于算计的人。但是,脑子始终要清醒、要理性,是非常难的。因为人毕竟是人,并不是机器,总会有自己的好恶与需求,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
前面所列那几句高度雷同的史料中,非常一致的用了几个词:“居下邑”、“从之”、“稍收士卒”、“军砀”。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
“居下邑”(今砀山县)和“从之”,说明刘邦一无所有后,跑去投奔了这位大舅哥。千万注意,并非是刘邦去了自己下属的大将那里,而是跑去投奔!这位大舅哥在下邑是独立武装,不是——至少并非完全从属于他!
“稍收士卒”和“军砀”,说明刘邦到了这里,才算稍微立住了脚。这个位置离项羽的老巢彭城并不远,而且是项羽一通摧枯拉朽后少见没打动的地方。很显然,刘邦要是没有吕泽在这帮他扛住项羽的一波爆发,他根本逃不回荥阳,当场就要被打出gg!
其实,如果高家的宗亲们真能团结一心,他们的力量也是不弱的。他们有的有兵,有的有地(任职辖区),而且还能或多或少影响一些警备军将领。
目前高务实可没有和高家宗亲们提过将来的定南城防务要有什么变化,他们只能按照眼前的情况来分析。那么,这八千王宫近卫军就好比汉初长安城的南军,驻扎在大城的定南警备军第一镇则好比长安北军。
比如高务实的种种改革,说穿了就是以后者为主、前者为辅。先打通新航道,开辟新的利益增长点,然后借着这些到手的利益去诱导旧航道上的利益集团,让他们稍微退出一些旧航道上的份额,集中资源去跟随新航道。此时,高务实再将旧航道上让出来的份额分配给底层民众,缓和社会矛盾。
可以说,因为夫妻年龄差距问题,以及男性平均寿命本就一贯不如女性的原因,刘邦纵有千般无奈,最终还是只能托孤给自己这位媳妇儿。
此时的刘邦经常出去平叛,后方主要就靠吕雉和萧何。吕雉在不断地政务处理中慢慢积累着经验,慢慢积蓄着力量。
要知道,吕泽“居下邑(今砀县)”,这个刘邦能站住脚的地方,离刘邦老家丰邑(今丰县)仅仅八十里,也就是40公里。说明什么呢?说明吕家集团并不完全从属刘邦,不然不可能对大老板的爹不上心,或者说他把自己的爹看得要远比大老板的爹重要!这怎么可能呢?
他们可不是搞普通创业,实在不行的话大不了散伙,老子踹了老板不干了——他们是在造反啊,没有回头路的好吗!不把大老板的爹当回事,就等于没把自己全家人的脑袋当回事啊。可人家就这么干了,而且事后证明没有后果。那么反推一下,自然就是因为吕家并不完全从属于刘邦,刘邦没办法拿这事怪罪吕家。
刘邦认为,自己的这个嫡子实在是太没出息,子不类父,怎么看怎么碍眼!但刘邦在看着太子就皱眉时,却忽略了自己就是儿子性格柔弱的始作俑者。
从小,刘盈这孩子就没怎么得到过父爱,因为刘邦总是三天两头的不见人影。几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就成通缉犯了。在一场兵荒马乱中,他和姐姐看到了父亲,兴奋得大喊大叫,幸福地觉得自己终于得救了。然而在自己屁股还没有坐稳时,他就和姐姐一起被踹下了车。
男人尤此,女人更甚。在牢狱之中,可能会受到很多不堪的侮辱。吕雉在大牢里必然也受了不少苦。但是,好在刘邦有个好哥们叫任敖,当时也在监狱中当差,有一次任敖看见自己的同事在虐待吕雉,一怒之下打伤了那个狱卒,并高调宣称:这个女人今后谁也不能再碰!
这份情,吕雉是很感恩的,后来她掌权,将当初的这位恩公任命为了御史大夫,算是为当年急公好义的这份情谊开了一张大支票。
“佐上定诸侯”,这是对萧何的评语;“常计谋平天下”、“出六奇计,定天下”这是对张良和陈平的评语。
高家宗亲们一旦从最坏的情况考虑,就必须担心这种威胁,即刘馨拥有对武器、弹药、粮饷等各种物资调动的巨大影响力。这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为这本身就是高务实控制警备军的最重要两个抓手之一(另一个是人事方面,比如高级军官轮调制度等)。
黄芷汀本人也不差,身为桂南女王一般存在的超级大土司,虽然内部麻烦不少,但广西狼兵天下闻名,等闲也无人敢轻易招惹。
不过,面对这么一份绝大多数人干不好的工作,刘邦的妻子吕雉却做得相当不错。整个汉初,由于刘邦本人的流氓化领导以及帝制磨合期的特殊环境,导致刘邦死后的政局并不稳定。虽然异姓王都被扫干净了,但还有一帮老功臣呢!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侯者年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在关于吕泽的史料全部被抹除后,却都留下了一件事——因为如果这件事不留下,整个剧情就衔接不上来了。
然而,刘馨的力量来源本来也不在兵马之众。她这个秘书长一做多年,高务实绝大部分的军、政命令都是通过她的手来下达的,还有很多层次较低的事情,是由秘书处自行商议并下达命令的,这实际上就让她拥有了如同宰相一般的权力,足以在南疆各界建立威望。
前面跟他哥哥一样“客从,击三秦”,但中间这一句非常有意思,“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吕宣王是他爹,太上皇是刘邦他爹。这里吕宣王不仅排在了太上皇前面,而且真打起来之后,太上皇和儿媳妇吕雉都被项羽抓走了,凡倒吕宣王无病无灾安享天年。
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萧何、郦食其、王陵。郦食其和王陵不意外,都是一方豪杰,带着队伍加入的,但没想到萧书记这个沛县高级公务员手中也有班底吧?
整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里的一百四十三个封侯者中,“客从”的侯有十二个,其中就包括吕泽、吕释之这哥俩。
她告诉沛县父老,是因为我家老头儿脑袋上总顶着云彩,所以我才能在那原始森林中找到他。其实刘邦的很多广告宣传,都是自家政委吕雉一手操作出来的杰作。
吕雉杀韩信,剁彭越,手段狠辣。杀韩信时,她心思缜密,先扣了萧何——或者说萧何主动投诚,选边站到了她这一边;杀彭越时,是彭越自个儿哭着求着主动送上门来的。毫无疑问,如果她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与政治筹码,彭越不会蠢到把她当做能救自己一命的人。
政治这个玩意儿,任何时刻都不能由着性子来,你得仔细评估多方力量,了解各个利益集团的关注点,满足上中下社会三个人群的基本诉求,然后找到利益分配的最佳——或者说最能凑合的模式等等。
这件事就是:当年刘邦在彭城大屠杀中抛儿弃女,差点被项羽追死的时候,是如丧家犬一般逃到吕泽那里的,而后是什么?是吕泽发兵,帮他东山再起!
这些人如今在南疆军政两界里头,算得上有头有脸的也有不少了,这些就都是宗亲派可能影响到的力量——咱们家的族长的确是日新,但你到底是我家出去的家丁,日新现在不在了,我说话你听不听?
即便不敢完全听,但多少也会听点吧,至少对有些事可能就会睁只眼闭只眼。这是人之常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