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定平原(2/2)
果然,高干在听到‘光复河北第一功’的时候,目光中虽是有所意动,但对于城破人亡的恐惧,让那一抹意动旋即坠地。
而后听到袁绍含笑九泉的话,高干心中有所感触,他过往受到袁绍的重用,置为并州刺史,而后虽说打了败仗,可袁绍没有处罚他,而是将他改任青州刺史,袁绍对他的恩情不可谓不重。
是故高干出席应道:“公子有任,干自当从之。”
袁谭露出欣慰和快意的目光,即是高干应了下来,那他就可以走避于济南之地,一时间性命可保无虞。
定下了守御平原城的主将,就还缺一位谋臣留于平原城,袁谭向高干征询道:“贤弟,几位谋臣,不知你意在何人?”
袁谭将选择权推给了高干,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定下谋臣的人选,惹来这位谋臣的不快,毕竟留于平原城,可不是一个好选项。
多半会选择辛评吧,袁谭如是想到,盖因辛评前面慷慨激昂,愿与平原城共存亡,这样的忠贞慷慨之士,是合适的搭档人选。
然而高干出言,他指着辛毗言道:“兄长,辛从事素来以智谋见长,腹有韬略,若能留辛从事于此,干固守平原城的信心,可以增加几分。”
“旬月之内,必保平原城无虞,不会落到秦军的手里。”
“哦?”袁谭这句应声,带着些许的疑惑,他不明白高干为何不选择坚守平原城的辛评,而是给出走避济南之地的辛毗。
只是袁谭不好直接询问,因而他只是向辛毗言道:“从事可愿留下,与吾弟一起坚守平原城。”
“公子有命,毗自当从之,绝无二话。”辛毗自然而然的应下,好似这件事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困扰。
定下了守御平原城的主将和谋臣后,会议告一段落,众人散去,袁谭单留下郭图,他向郭图道出了他的疑惑:“辛评意在坚守,而辛毗建言走避,为何高干选择辛毗,而非辛评乎,卿可知晓其中的深意。”
郭图露出深邃的笑意,他给出解释道:“公子,秦军挟大胜之威而来,平原城难保无虞,倘真到了城池陷落的那一步。”
“若是辛评,必当是玉石俱焚,同平原城共存亡,这对高将军来说不便于他遁走,而若是辛毗,其人行事灵活,当是会和高将军一同遁去,不会强行留下。”
“嗯。”袁谭颔首,他也是这个时候发现,高干,他的这位从弟,并非是表面上的忠实,多少是有一些小心思的。
不过袁谭没有意愿去揭开高干的小心思,盖因他在秦军大众将来的时候,想的是避走一方,到时候秦军临近平原城,城池危殆的时候,高干遁走,他也不会怪罪于高干,毕竟他也是这么做的。
袁谭唯一希冀的是,高干能多坚守平原城一些时日,若是能将秦军拖到师老兵疲,那是最好不过的,若是不能长久坚守,也非是高干的过错,实是袁军力不及秦军也,士气不如秦军也,兵力不如秦军也。
不一日。
袁谭简单的收拾行装,在千余精锐士卒的簇拥下,以及留守平原的高干、辛毗的送别下,向着济南之地而去。
望着袁谭一行离去的背影,高干忽然有些后悔,他不该念及袁绍的恩情,应下留守平原城的事情。
倘若万一,秦军来攻,他一时间走脱不得,为秦军所擒杀,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条性命,且功业却是未建。
不过木已成舟,高干只得留在平原城内。
“辛君。”高干亲切的唤了一句辛毗,他拱手言道:“秦军若来攻城,一应对敌之策,还望辛君教我。”
“高将军不必如此客气。”辛毗谦然道:“毗即是与将军一同留于平原城,固当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是啊,患难与共。”高干点了点头,他就着患难二字言道:“辛君,倘若到了城池将陷的时候,患难降下,不知你意在何处。”
言讫,高干一脸真诚的看向辛毗,希望辛毗给出一个诚意十足的回答。
“倘若城池将陷……”辛毗瞧着高干那真诚的目光,他推心置腹道:“若是到了那一步,虽说毗有心与城池共存亡,然公子本就兵少,麾下智谋者不多。”
“是故毗意在奔向济南之地,还归公子帐下,保全有用之身,为公子效力而已,高将军之意呢?”
“啊!”高干颔首点头道:“某的心意和辛君一般无二,都是保全有用之身,为公子效力为先。”
言讫,高干和辛毗对视了一眼,露出你懂我,我也懂你的目光。
接下来,在秦军抵至平原城的数日内,高干这边在准备防守所需的器械,以及修缮城池的守御工事,为接下来的守御之战做足功课。
那边辛毗在高干的授意下,搜罗了数十匹良马,以及干粮等物件,放置在城南的马厩,以便随时跑路。
城池是要坚守的,但退路也是要保障的,高干如是念叨,他可没有同平原城玉石俱焚的想法,至多坚守到城池将陷的时候,就算是完美的达成了他的目标,也对得起袁绍的在天之灵。
数日后,秦军抵至平原城下,亮起的大纛,是秦王刘璋的秦字大旗,这旗甫一展露在城下,城内袁军就躁动了起来。
高干见状,他不得不进行弹压,去平息了士卒的惶恐和不安。而秦军趁着大军初至,士气正盛、平原守军动摇的时候,顺势发动了对平原城的攻伐。
秦军兵分四缕,四面围攻起了平原城。
苦战,一场苦战降临在了平原城,高干亲临城头,打起了平原城守御战,然而战不过一刻,就听有人来报:“将军,西门为秦军拿下了。”
“啊?”高干不敢置信,秦军再过强大,也不至于一刻的时间拿下一座城门,况且西门是辛毗在指挥守御,辛毗不至于这般无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