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2/2)
因为在迷锁法则的作用下,一切的对抗、最终都会转入能量对抗的赛道。
而以要素军团的能量优势,不惧任何这方面的交锋。
所以,在能量拉扯中不能占据明显上风、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就別指望雾气能被吹散、植被能被烧光,不是烧不动,就是恢復性增生速率极快。
当然,如果敌人以法则之力为矛,集中进行复合型点突破,確实更具优势,是有可能凿穿界膜的。
可就算是法则之力,其实具体也分怎么用。
像之前的瓦斯科城那种,厄运法则之力就像精入水,化开使用,那么仍旧会產生爭锋效应。
毕竟超凡力,本质也是法则的具象,而这界中界所代表的法则,非常接近自然法则集。跟之前圣树堡界膜有的一比。
也就是说,罗要素长本事了,原本黑罗博搞的圣树堡庇护所界膜,现如今被他翻了n
倍放大了。
只不过罗要素没有天道赐予的尊號,自然的权柄,名不正言不顺,算是个效仿者、爱好者。
而即便是这样,其生成的穹隆內部,种种利好,也绝对够段位寻常的自然系的超凡者受用了。
荆棘之冠、逐日者兄弟会,都能感受到在这自然穹隆中,自身的力量强大且活泼了许多,与周遭环境也更具如玉的水的效果。
塔楼的超凡技术体系,是心灵惑控+炼金术的结合,受益在三势力中最低,但生命的本能,仍旧让其感觉在界中界中,更加舒適。
非要比喻,就像是之前一直在乌烟瘴气的市井,而如今来到了风光秀美的荒野。身心由內而外透著愉悦。
“沙多先生这是打算要在这里久住?”
“无所谓啊!跟对人,又省心,又能时不时分润好处,这种生活不香么?人生得意时,要学会享受,而不是自寻烦恼。”—
背后说人,人性使然,不过在要素军这个大家庭中,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哗哗赖赖,嫌这嫌那了。
说白了,只要大佬能带著大傢伙贏,让眾人获利,那么明君忠臣的內部氛围,就能延续很久。
与此同时,敌对的力量並没有閒著,而是一直在调兵遣將。
由於將一眾探险先锋团引到这个时空,本就是幕后黑手带有浓郁隨机应变特质的救场操作,因此本身存在著不小的漏洞。
尤其是先行的罗要素一行,可以说幕后黑手的相关准备很不充分。
这就导致要素军团抵达这个时空后,幕后黑手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安排出新的应手。
得亏罗要素尝试接应各势力先锋团组建的联军,在深地等了三天,否则会更窘困,即便要素军团上到地表,幕后黑手短时间內也无法安排像样的阻击行动。
摸著要素军团过河的联军,境况就有点糟糕了,儘管他们只比要素军团晚了不到十小时,结果却被时空先陷阱引去了数一数二的乱战之地,想要脱身难度极大。
得亏联军中有明白人,没有急著突围、又或尝试跟罗要素这边取得联繫,而是先抱团立旗,站稳脚跟。
幕后黑手当然也利用跟诸神之间的py交易,间接驱策神之化身去找联军的麻烦。
可惜联军中有荣耀会的圣灵,来到这个时空后,等於是一定程度解除了束缚。
这种束缚解除,就好比前朝的剑,斩不了今朝的官。
有了这位顶流战力,虽然面对神之化身,仍处於劣势,但只要不去进行神圣决斗,那么幕后黑手一方想要拿下联军,也绝非朝夕之功。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幕后黑手的视角,得到的情报反馈就是:
a组敌人,有异常强大的顶流战力,敢於进行神圣决斗,且接连获胜。至於超凡战力同样出彩,己方组织的炮灰部队有去无回,反而被顶流战力的光芒掩盖了。
因为幕后黑手很清楚,一白遮十丑,顶流战力强大,那么往往隨便漏些力量,就能横扫普通超凡势力,將其心態打崩,带领魔下开启追亡逐北阶段。
这也是为什么超凡世界,顶流决定最终胜负,其他都是陪衬。
当然,非要较真,也有绿叶大放异彩,成为决胜筹码的例子。
但这样的戏剧性情况,不具普適性。得是交锋的顶流,综合势力差距的確非常小,且有彼此都有意愿,一定要分出高下的背景下,配角作为筹码,才有意义。
毕竟如果进行筹码比喻,顶流战力的计量单位是吨,配角的计量单位是公斤,这怎么比?
几公斤的筹码,就算能成为决定天秤倾斜的关键量,你也得有时间上秤才成啊。
一般来说,没等这些以公斤计算的筹码都摆上去,比拼就结束了。即便双方交锋不是神圣决斗模式,而是遭遇战,也同样是有有效时间、乃至有效范围的。
实力差一些,连凑过去都会被双方交锋的外溢力量波及而死伤。就像大吨位的筹码往下一砸,一堆重量小的筹码稳不住身形,被挤压弹射,四下崩飞“
扯远了。总之,超凡世界讲究一个伟力归於自身,越到高端,位阶之间的实力差异越大,低阶超凡者的实力对高阶超凡者而言,不比凡人强多少,都是生死在其一念之间。
所以,当有一个强大的高端存在,按照常理判断,就会出现类似一白遮十丑的情况,
绿叶哪怕很秀,也没有多少关注度,这比人类总是关心第一是谁,对第二、第三的关注度有明显落差更夸张。
b组,也就是联军那一组,在幕后黑手的认知中,是比较正常的联盟形象。结构臃肿,內部多有,但外压足够,也能一定程度同舟共济,有一两个神圣级的战力,但中规中矩,实力不会特別出挑那么好了,柿子软硬,基本分出来了。
接下来的大策略,无非是,先捡软柿子捏呢,还是先难后易,攻坚为主呢?
在幕后黑手看来,这两条策略,没有绝对的对错,各有利弊。
一般人可能会选柿子先捡软的捏。
核心说法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可反过来看,这是一种对自己没什么自信,又或对敌人过分高估的保守策略。
明明三根手指就能轻鬆拿捏,结果却两只手都用上了。的確是毫无悬念的捏柿子成功,却给了本来就很难拿捏的硬柿子可乘之机,滚出了盘子,徒增无数变数,最后一算总帐,斩获不变,工本大增,这是不是等於变相的收穫缩水?
五十万就能搞定的拆迁项目,最后硬是了五百万,换你是负责拆迁的,你能高兴的起来么?能用一句『起码我完成了拆迁”的说法就让自己不后悔,不耿耿於怀么?
那么,先对付难啃的骨头,说法就成了:弱鸡手拿把,给他机会也把握不住,回头慢慢炮製他,先全力干刺儿头,拿下就功成90%
这样的思路似乎也没毛病。幕后黑手就是这样的思路。
罗要素这边表现的越亮眼,越是坚定认知,觉得阻碍他成事的宿命之敌,很可能就是这个,若不能掌下,扯別的都没意义。
於是,待遇有了严重偏差,联军那边,主打一个將之看住了,別让其閒著,以避免出惊世奇谋;而要素军团这边,全力以赴,浪潮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