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奔丧(1/2)
开城。
7月10日被选为朝鲜停战谈判会址,7月15日由交战双方正式划定为中立区,半径5公里,严禁任何一方携带重武器进入。
一支代号鹰峰的人民军渗透小队的几名人员正在打扫作案现场。
仗打久了,身边的人死了一茬又一茬,对上面人说的昨天胜利,今天胜利,明天胜利,一天拖一天的胜利时间麻木了。
好不容易看见双方谈判,可谈判像谈天,谈了他妈的一个月也没谈出结果。
承诺的待遇遥遥无期,应有的补给一减再减,好武器都给了胸口别像章,枪口对着自己人比敌人多的特别警备军,我们是没什么文化,但别以为叫个别的名字,我们就不知道这是他妈的督战队。
不能再这么活了,我们要为自己打算一下。
“队长,朴泰植招了,这是配方。”
“杉木缸砸了吗?”
“都砸了。”
“灭口,半小时后出发,下午三点前我们要潜进汉城。”
汇报的士兵敬了个礼,“前进!”
“前进!”
瓮津半岛。
某盐仓地窖。
由退役韩籍日军组成的帮派虎仔(tiger boys)几个成员,手里拿着木棍,正在砸几十口腌制泡菜的百年母酱缸。
还有几名成员正在审问一老二青三个男人,各种手段轮番炮制,要不了多久就能问出口供。
朝鲜还未出现时,泡菜已经在朝鲜半岛出现,经过两千年的发展,自然会冒出一些制作泡菜的佼佼者家族,开城朴家就是其中一家,精通开城高丽人参炮制、泡菜腌制及三年熟成酱油的制作。
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虎仔成员完成了任务,走出盐仓地窖,一阵子弹雨就向他们袭来,他们在失去意识之前,听到了一句口号——朝鲜人民军万岁!
三分钟后,鸡公碗小组乙组的成员打扫了战场,背起尸体快速往海边撤退,一个人却与他们背道而驰。
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同样上演着,庆尚南道晋州、全州,另外,韩国军队中有一些人死得不明不白,但无一例外是死在朝鲜敌后游击队手里。
全州崔氏、开城朴氏、晋州李氏,三大顶级泡菜家族成年男子全部死绝,只剩下女眷和未成年的孩子。
釜山。
一个中年妇女进入难民收容所,来到一个卖豆酱泡饭的摊位。
她对着在忙碌的小妇女摊主微微鞠躬,“你好,我是汉阳九缸房赵明姬。”
小妇女闻言,眼眸浮现惊慌,她放下手里的家伙什,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整理一下头发,摘掉围裙冲赵明姬回礼,“你好,晋州李氏李贞熙。”
“李夫人,我现在是孔府泡菜的负责人,想邀请你加盟孔府泡菜,我会给你丰厚的待遇。”
李贞熙再次鞠躬,“承蒙赵代母赏识,不知我每月有多少工赁?”
“豆腐每天一斤,豆芽每天一斤,时令蔬菜每天一斤,猪肉每月十五斤;孩子每天一瓶牛奶,每月五斤饼干,两条巧克力;每月布匹五尺,工赁120万。”
赵明姬每说一样,李贞熙的小心脏就扑通一次,但凡这个待遇不需要她交出李家的两卷《酱经》,做其他什么都可以。
赵明姬的女儿赵英美此时在济州岛,岛上有一个海女流派,家族女性世代以海女潜水采集鲍鱼、海胆、海带为生。
济州高氏是海女流派的支脉,当家人高末顺,她有两个女儿高玉姬、高末姬。
高玉姬跟着高末顺已潜水十年,被当做接班人培养。
高末姬传承了高氏秘方,原本负责海鲜泡菜腌制,但济州岛是联合国军后方补给港,海鲜优先供应美军。
高氏女性想潜水要向军政厅登记潜水配额,采集时间被大大缩短,新鲜海鲜都不够卖,根本用不着腌制,没法子,高末姬只好去美军厨房帮工换取玉米粉。
赵英美和高末顺进行了洽谈,孔府泡菜和高家签订收购协议,以后高家的海鲜泡菜都卖给孔府泡菜,而作为诚意,孔府泡菜会在战争期间向高家提供粮食和泡菜,并给高末姬提供一份高薪工作。
汉城。
南云惠子和孔令仙从三楼一路聊到院子里,孔令仙带南云惠子参观龙道餐厅,介绍餐厅的掌柜朴昌熙,又带去参观龙道豆会社,介绍负责人崔海顺。
战时,对一般人来说消息传得很慢,有些人一分别就是一辈子,但对孔令仙来说,很多方面都很快。
因为战争,许多韩国平民都围绕难民收容所打转,找人很容易,朴昌熙是李氏王朝的御厨后裔,崔海顺带着两个学徒做豆腐,专供美军医院与难民收容所,被人称为豆香母亲。
曾孙会社的掌门人没有一个是简单人物,皆为有才者居之。
前往江南菜园的路上,孔令仙介绍了孔府泡菜的情况,“上次大会长写给我的信里,交代我想办法垄断韩国的泡菜市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只好采用一些过激手段。”
“手段太狠,安排又不够严谨,有走漏消息的风险。”
“我没有出面。”
“谁得利,谁有嫌疑。”
孔令仙吐出一股烟,“怀疑我不担心,只要没切实的证据。兵荒马乱,死几个人再正常不过。”
南云惠子轻轻叹气,“难怪大会长喜欢你,器重你,在沉稳方面,你和大会长很像。”
孔令仙冁然一笑,“我对大会长充满好奇,很想尽快见他一面。”
“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见到,过些日子大会长的秘书伊丽莎白·范弗利特小姐会来韩国视察这边的情况。”
“范弗利特?”
“不是巧合,伊丽莎白是詹姆斯·范弗利特将军的二小姐。”
“范弗利特小姐过来是给大会长打前站?”
“有这层用意,但主要是过来辅助你理清业务关系。”
孔令仙轻轻颔首。
……
静树斋。
唐怡莹将话筒交给冼耀文,“家里打来找你的。”
“喂。”
“老爷快回来。”
“好。”
冼耀文马不停蹄回家,费宝树交给他一张传真纸,上面只有阿拉伯数字“3”,代表3个一刻钟后还会来传真。
静静等待,传真机准时发出动静,不到两分钟内容便传完,译出来的内容只有三个字——周杜危!
他的岳父大人和杜月笙都要不行了。
他和费宝树仿佛一对被抽了一鞭子的驴,动了起来,一个安排工作,一个安排家里的事。
翌日。
冼耀文坐在深水埗家里的饭厅,王霞敏坐在他边上。
“昨天医生下了通知,就是这两天的事。”
“若云在医院?”
“寸步不离。”
“三件事,找个懂行的潮州人,女婿该准备的东西准备起来;向报社打声招呼,随时准备登讣告;你以冼夫人的名义,每天去一趟杜府,家里那根两百年的高丽参送过去。”
“好。”王霞敏拿起公筷给冼耀文夹菜,“老爷多吃点,后面几天还不知道能不能准点吃饭。”
“嗯。”
食讫。
冼耀文赶到医院,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周家人都在。
堂叔周懋铭、堂弟周孝琛,凌君如、周孝桓,周孝赟、妻子廖可欣、儿子周毓铭,周若云以及管家华叔。
“堂叔、堂弟、妈、二哥、大哥、大嫂、华叔。”
“耀文,你能赶回来就好,大哥要见你。”
“堂叔,是不是让爸先睡个午觉,我晚点再进去?”
周懋铭犹豫片刻,“也好,让大哥打个盹。”
冼耀文轻轻颔首,来到周若云身边,将她揽入自己怀里。
周若云一脸阴霾,却不至于悲痛欲绝,毕竟早就知道“那一天”会来,悲伤分摊到漫长的两百来天,已经淡薄了许多。
“刚回来?”
“回了趟家,有我,你眯一会。”
周若云往边上一指,“去病房里。”
冼耀文拥着周若云来到边上的病房,将她扶上床,脱掉外衣长裤,盖好被子,手留在被子里,轻抚她的大肚子。
“为圳这些天很调皮,每天都要踢我肚子。”
“先不要叫名字,若是为堇,她会伤心的。”
周若云执拗地说:“不会的,肚子里一定是为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