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光宗耀明 > 第397章 东林的新命运

第397章 东林的新命运(2/2)

目录
好书推荐: 从海岛领主开始 末世:我的物品无限升级 农门替婚之庄园夫人逆袭 非正常美食文 法师之上! 穿成年代文重生女主的对照组 三大拽公主PK三校草 转职成为女大枪的我姓斯塔克?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火影之我真不是宝可梦

更重要的是,这个特旨拔擢,必定也会对江南传出一个信号。见他竟只坚持了一下这方面的立场,并不去具体针对朝廷商业政策发表看法,顾宪成也不知该喜该忧。

那个时候高攀龙又蠢蠢欲动,当时甚至说出了田乐该杀的话。

顾宪成和高攀龙两人浑身一颤,随即双双拜倒。

“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攀龙说的“实学之道”,也不如叫做理论结合实际了。所以,他们反倒极热衷讨论当前朝政。

徐光启来做这个文教部尚书,更重要的使命是把陛下更看重的自然格物学科安排到整个文教体系里面去,从蒙学就要开始。

他在老家漆湖之畔的可楼,皇帝不仅知道,还知道他为可楼写了一篇文章。

通过他们的嘴巴,通过皇帝突然给东林书院赐下的天恩,通过在这里才公布的文教部今后主要方向,许多问题上朝廷的态度都能传达出去。

“高侍郎,陛下对东林书院办学理念颇为认同。到任之后,部里会筹办一次会议,诸省太学分院掌院及民间书院山长都要召入京。届时,高侍郎要介绍一下东林书院……哦不,东林大学校在办学方面的经验。”

但那篇文章马上又追述年轻时的志向,议论了一番知足与不知足。说什么意气当中的不满足,就是因为“有所不可”。如果什么都能可以,那自然就不会不满足,也就不会不快乐。

哪有什么游离于庙堂之外、超然于家国的儒学?朝廷自然什么都该管。

至此,顾宪成在书院内的权威自然更加牢固,高攀龙也不得不感激顾宪成有先见之明,不然此刻他们绝对已经锒铛入狱。

但不仅可楼在,这里还有一个可斋。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可与不可,不能忘,也不该忘。”他转过身来看着高攀龙,“知其难,正该迎难而上。夫子言四十而不惑,那便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准则,可与不可,不仅知其所以然,也能泰然处之,故而五十可知天命。朝与野,庙堂与江湖,人的学问,比自然的学问更难参悟。时势,机缘,人心,都算不尽。学子年轻,最难的是教会他们将来如何面对一生的方法。”顾宪成立刻说道:“格物致知论,正是妙法,故我等如获至宝,勤加研讨,盼学子们能精进学问才干。”

而这一次,重新有了官身,他们再听皇帝去讲文教部、工商部、官产院、理藩院、治安院……这么多的新衙署,背后其实是皇帝对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更加深刻及本质的理解。

慢慢来。

高攀龙得到鼓励,这才说道:“陛下圣明!愚朽以为,所惠者,该是工商诸业,而非数家数族大户。盖失地者众,从工从商,亦是养家糊口之道;所体恤者,亦是铺行所雇之仆工。农户尤有田契,铺行小民,与奴无异。”

皇帝的讲学仍如之前,东林书院的学子们近距离感受到皇帝的学问之精神。

朱常洛走进了他这书斋,到了临湖的窗前,又继续说道:“听闻你当年治学,就提倡有用之学,这一点与朕所提倡的倒是不谋而合。惠商、体恤铺行这些想法,方向是一致的。只不过如何才叫惠,怎样才算体恤?东林书院师生一贯热衷辨析朝政得失、品评针砭,你说说看。”

在东林书院的讲学,与其说只是纯粹讲理论,倒不如说也是一场“朝政发布会”。

朱常洛并不避讳这些问题。相反,东林书院在无锡,在五府,在江南。

如果说太学百家苑是自己特别设立的一个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学院,那么目前整个大明,除了通政学苑是面对官员们专门来短期进修一些政治学问,就只有这东林书院目的明确:他们就是瞄准科举出仕为官而专门举办的一个“政府管理学院”。

“部堂谬赞,下官……一定好好准备。”

东林书院自然会名声更大。

风波过后牛应元在江南大肆弹劾问罪官绅,东林书院躲过一次风波的原因实则是他们在江南研习新学颇有影响。

最后再说如果有所可就一定会有所不可,“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对朱常洛来说,这也不算什么坏事,只要他们不是仍旧拘泥于旧儒学那一套。

走出顾宅院门,南面则有一方小池塘,塘边设了一个不算大的书斋。

又或者说,不上船,就别在水里兴风作浪。

顾宪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毕竟东林学子喜欢议论朝政,对如今朝廷设诸相、中枢衙署大改和许许多多的新政方向,他们平日里有许多讨论,也有许多疑惑。

顾宪成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如今精力渐渐不济,最近这些年书院的日常事务实则已经是高攀龙在主持。

皇帝这像是欣赏高攀龙,又隐隐把话题拉到数年前对他们的训诫之中。

过去这段时间里的东林书院还在过渡时期,从顾宪成、高攀龙他们到来此求学的学子,或多或少都是从旧儒学启蒙过来的。开始宣讲格物致知论或许有功利目的,但有这个开始也不错。

其实他们好像落伍了,还停留在以为秉持什么原则和方向就能让朝政有大改观的程度,其实很少考虑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怎么去推行,怎么配合。

和高攀龙“惠商”、“体恤铺行”的感情式方向相比,新政的系统性和长远框架性要细致而具体得多。

只有顾宪成、高攀龙等书院高层战战兢兢。

徐光启于是就笑笑,再不说话。

江南风光好。东林书院所在,景色也不错。书院门进来之后,精舍、山房、斋堂、庙祠错落有致。

东林书院宣讲新学,这就是功,有功自有赏,而且是一跃成为三品大员的头号榜样。

如今中枢衙署大改,诸省改制也势在必行。

官位多多,入得官场,自有待遇。若嘴上说着进学修身齐家报国,结果却只是凭着出身文字在地方做个官府得慎重对待的士绅,那又算什么?大明有功名在身者,算得多来,新的大明官场都容得下。

不进来?那么当优免待遇褫夺之后,在船上的尤有一份官员待遇,还留在水里的就只能被创了。

说到底,求个功名再求职,不也是求个好工作吗?

不工作凭什么发俸?优免就是俸!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北美暴警:从抓捕吹牛老爹开始!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同穿:速通诸天从打爆大筒木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