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隨我杀尽蛮贼!(1/2)
第430章 隨我杀尽蛮贼!
高量成快马先一步回到了善阐府—
不过两日之后,善阐府前,一万多大理诸蛮正在围城造梯。
城池之內,守军也只在一万三四千人,但高量成也有自己的算计,他还先派人往善阐府去求援,便是三十七部蛮也来了,燕军也入境了,请求国主速速派兵来援..
高寿贞也到了善阐府,见兄长在做这事,也还说:“兄长,何必求援,国主定是不会有援军来了,只管守城就是,只待这些蛮人一战不力,我自带兵衝杀而出,把这些蛮人杀个片甲不留!”
高量成笑了笑:“还是要求援的,不仅要求援,还要让羊苴咩城里的所有人都知道,我等命悬一线,在向国主求援!”
“这——这是个——嘿,有点道理,兄长高明!”高寿贞陡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也在笑。
快马自是又去,带著十万火急求援之信件,直去六百里外羊苴咩城。
这一段路,从羊苴咩城到善阐府的路,也是整个大理国境內最好的一段路了,沿途驛站也极为完备,羊苴咩城之內,快马轮换不过三夜两日就收到消息了。
消息来了,一时间满城皆知,三十七部蛮又乱了,中原之军也来了数万。
诸多官员都往国主行宫去,都想问问是怎么回事—..
这大理国此时此刻,其实忙碌得紧,刚刚经歷大乱,不知多少事情要做,特別是让流民返乡之事,就是最近头等大事。
也是这大理朝廷,失去了高家的主心骨,诸事皆乱,也是出现了短暂的高层权力真空,各小家族以往都是边缘角色,连杨董二族昔日也早已被高氏排挤在权力之外,此时都在谋划走动了,是怎么联合,是怎么对抗,也是都在忙.
所以,头前所谓大宋皇子之事,眾人一来是地位不高操心不上,二来也是国主有意不与人商议——
只待此时说燕军当真入境了,才一片譁然—
行宫之中,殿堂之上,国主段和誉稳坐高台,今日也穿蟒袍,自也真是大王模样。
下面一片吵杂,但眾人官职都不高。
何也?昔日段和誉岂能不也是在善阐府?三十七部围攻,前期是被打得措手不及,高家人誓死去战,段和誉自是调头就跑,跑到了羊苴咩城.
而高家人,连家主都战死其中,如此,高家人与善阐府一起成了废墟,段和誉在羊苴咩城,自是独大。
“莫要聒噪!”这是段和誉之语。
满场自就安静下来,只看国主。
国主继续来言:“慌什么?大理兵甲还多,粮草也足,三十七部蛮,早已是残兵败將,不值一提,燕军也不过三万人来,千里迢迢劳师远征,我等以逸待劳,岂能有败?“
这话语,自也真能安抚人心,如此一言之后,眾人心下也定了不少。
来言:“国主,是不是当快快发兵去援善阐府?”
说话之人,杨氏杨护。
杨氏封地,其实就在羊苴咩城之外,就是洱海之畔,这一家人,还是有点实力的,实力最强的时候,大概四十年前,杨义贞还杀了大理国主段廉义,自立为王,后来被高家人诛杀了去。
而今,势力自是衰败许多,但也还有点实力在手。
国主段和誉开口来答:“援助之事,先不著急,高氏麾下,皆是精锐之兵,头前正值大胜,军心士气高涨,守坚城高墙,不在话下,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威楚府之兵备防务,威楚府乃大理之屏障,不可不重。”
杨护闻言一愣,微微抬头去看国主,心下岂能不思索来去?
国主这是什么意思?
不言自明——
自是要让高氏更加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这事——
杨护左右看了看眾人,能在这里的人,傻子很少,国主把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其中之意——不言自明——
那——
杨护还左右去看,他想看看有没有人会质疑一下国主之言竟是真没有——
这是何道理?
一鯨落,才有万物生,高家在大理,那就是庞然大物,是压在所有人头顶上的巨石。
大理国就是“联邦制国家”,眼前这一家一家,就是一个一个小小、“邦国”,高氏,掌控了大理国朝廷几乎所有资源高氏没落,岂能不是眾人共同之利益?
歷史上,段和誉何以敢先对高氏之人动手?何以真能逼得高氏之人做那行刺之事?
岂能没有在场诸人这些小心思?
这也是段和誉的底牌,他显然早就明白,人心在他,这满场人心,在高氏这件事上,都会支持他——
段和誉心中也笑,笑自己先见之明,人心洞察,果然话语一出,真无一人说话,连杨护都不多言—
段和誉继续说道:“威楚府之兵备,就交由杨卿你来,如何?”
杨护只管躬身礼:“国主信任,臣自当以死报效!”
“好了,不要闹哄哄,都要沉著冷静,沉住气,想来这战事,也打不得多久去,大燕之事,將来更是好说——”
段和誉之语,许一点不假,只道他真傻?
他可一点都不傻,他內心深处,真正的谋划,便是到时候让高量成里外不是人。
如何做到?
善阐府先打个尸山血海也好,高量成直接降了也罢,要么就是高氏之兵死伤惨重彻底一蹶不振,要么就是高量成卖主求荣,反正高量成总要占一条。
只要善阐府之事一结束,谁说赵构就一定献不得?
上国要什么,段和誉太清楚不过,要赵构,要脸面,如此两样而已。
赵构就是个物什,好说,脸面不外乎请罪跪拜尊奉进贡之类—..
段和誉,已然立於不败之地,但他內心这些谋划,那是一语都不会对人言,到时候自都是被逼无奈之举,还得是个哭哭啼啼的受害者一般模样至於头前那些话语,那些说法,与赵构的信誓旦旦...
政治嘛,不就是诸般阳谋阴谋?谁还真与利益过不去?
当然,若是真传来中原之地,烽烟大起之事,那与赵构的信誓旦旦,自也就是当真了,苏武到得广南这么久了,要是有消息,差不多就是最近了—
段和誉也在有意偷偷派人出去探听——也不必派远了,就派两路人去,一路到广州,一路到成都府,如此即可。
成都府的消息,想来比广州那边还来得快,还有一点,若是有起兵之事,成都府必然就在其中,定有举事之人。
便是段和誉与赵构详谈不知几番,对中原之局势了解得越来越多,那苏武之势力,就从来没进过川蜀,若是天下起兵,川蜀岂能不是忠义最多?
谁还不是个聪明人?谁还真愚蠢笨傻?
只管朝会散去,段和誉心情极好,一切自都在他谋划之內,更也在他掌控之中。
却偏偏有一人,如今在羊苴咩城之內也是消息灵通得紧,便是赵构。
他听说段和誉不曾派兵往善阐府去援,著实不解,连忙入行宫来见。
寒暄三五,赵构立马就问:“国主何以不派遣大军去援善阐府啊?”
段和誉显然有些意外,倒也不是意外赵构的消息如此灵通,而是意外赵构怎么这么著急?是真不懂?
段和誉先是不言。
赵构连忙再问:“国主若是兵甲铺展不开,我麾下还有四千来人,可归国主调遣来用,配上一些军械之物,定是悍勇之军!“
还真是赵构,此时此刻当真为大理国整体的局势著想,所谓关心则乱,他倒也不是乱,他满心只有一念,不愿苏武在大理取得一丝一毫的胜利!
“倒也不必,大理兵甲还算充足,至少有八万多兵,还可徵召青壮听用,守卫城池,不在话下!那四千人,乃大王最后的精锐,来日定还要往中原爭鼎,不可轻易折损!“
段和誉话语说得极为漂亮。
赵构自也是这么想的,有这四千人,来日只要各处烽烟一起,苏武必然立马疲於应付,他带人从大理出去,去广南也好,去川蜀也罢,乃至双管齐下,赵皇子大旗竖立,岂能不是一方雄主起步?
却是赵构还劝语:“国主当马派兵去援善阐府才是啊——”
却看段和誉忽然面色一沉,看了看赵构,一语来说:“大王当真不知?“
赵构摇了摇头“大理高氏,岂不就是大宋苏武?”段和誉一语低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