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不是人找物,是物找人(1/2)
第317章 不是人找物,是物找人
卫淮和孟川在第二天一大早进的山。
为了两人在山里能吃得方便些,不用费太多时间用在做饭菜上,张晓兰在卫淮买回麦面后,就和艾和音在屋里忙开了。
忙著烙大饼,忙著包白菜、蘑菇馅的饺子。
这些东西,用布袋装了不少,反正带进山里也是一直冻著的,不会坏。
要吃的时候,大饼拢火烤热就能吃,饺子用吊锅化雪水,烧开后稍稍一煮就熟,能很快吃进肚子,比一直熬小米、煮肉要方便快捷得多。
不得不说,张晓兰和艾和音,都是挺贤惠的女人,男人外出打皮毛挣钱,没法跟在身边照顾,却也想著两人能在山里过得更舒服一点,哪怕少点做饭的时间都好。
而且,猎捕回来的黑瞎子皮毛,她们特意挑选了熟皮,並制出来,做成了熊皮褥子,也是为了让两人在雪地里,睡得更舒服。
两人是打算远行的,架著爬犁,带著这些东西也方便。
在家休息的这段时间,又下过两场大雪,地上积雪只有尺许厚,对於马匹来说,穿行起来,並不困难。
赶著爬犁,到傍晚的时候,两人赶到了狗子沟。
听到赛虎和腰的叫声,陆勇和徐少华钻出对子房,到外面看了一眼,见是卫淮和孟川,都迎了出来。
卫淮跳下爬犁:“陆叔、柱子,咋样,待在对子房守参田,习不习惯?没待在家里舒服吧!”
“那肯定是比不上在家舒服,但在这边,打猎方便啊!”
陆勇笑道:“话又说回来,就即使待在大坡,我和柱子也肯定是满山溜达,说不定现在也在长白山里待著,跟在这里没啥两样。”
“这两天打猎,打得咋样?”
“还行,头、灌子、狐狸都有弄到,就是水狗子没见著,李建明他们几个在山里的时候,被他们打得差不多了。还打了两只狗子!”
水狗子一年到头不怎么换皮毛,全年都能打,这周边被打少了很正常。
孟川注意到徐少华右手食指是用布缠著的,不由问了句:“柱子,你的指头咋了?”
徐少华有些尷尬:“我跟陆叔在山里看到个紫貂的踪儿,下硬板夹的时候,不小心被夹了一下,破皮了,没啥事儿,过两天就能好—-你们这次进山,准备往哪里去啊?”
“我们啊,带了汽车篷布,准备在山里到处走,走到哪儿打到哪儿!”
卫淮笑道:“得亏你们俩在这守著,不然我们也出不去。”
“看样子,你们这是准备大干一场啊!”
“碰运气的事儿!”
“別在外面站著了,赶紧进屋,烤著火不舒服吗?』
几人简单嶗了几句,忙著將马车上的东西卸下来,马匹拴在对子房外边,餵著豆饼。
这一晚,卫淮弄了些饺子出来煮了一些,再配著陆勇他们煮的狗子肉吃了一顿。
询问了参田周边没什么问题,第二天一大早,两人继续往西北方向的山里深入,一早上连翻几座山,砍著树皮做標记,估摸著出去五六十里地的样子,在一处大草甸子边上驻扎下来。
將马匹放到草甸子上刨雪吃草,两人砍来些樺树杆子,搭建好撮罗子,又到林子弄了些木柴回来备用。
眼瞅著还有些时间,用猎囊背了些猎具,到草甸子里转了转。
此时的草甸子白茫茫一片,其实只要顺著草甸子和林子边缘,走上一圈,就能看到大多数进出过草甸子的野物踪跡。
两人寻了没一会儿,就看到一只狐狸的踪儿。
它每天到各处寻食,归来却经常走一条路,这是它的习性,两人隨便看看,就知道从草甸子进入南边林子那些踪儿,是狐狸回窝的路。
看得出,那老巢距离这里不算远。
总的来说,狐狸应该算是半冬眠状態的野物。
有得吃就在窝里睡觉,没有吃的,才会出来寻食物,而且,它的窝只要被发现了,当天没弄出来,晚上立马会选择搬家。
今天是来不及去寻狐狸的老巢了,但下个踩盘夹,倒是很容易。
反正打算在这里停留几天,卫淮和孟川也不急。
直接用夹子,省点气力。
黄岭东边的山里,万永华昨天跟了狐狸一天的踪,今天又跟了大半天,算是看到狐狸经常走的道了。
那里是黄岭生產队打冬掛子捕鱼越过河坡的地方,是夏天时沼泽地往河里泻水的一条小水沟。
因为水沟的缘故,这里的坡度比较平缓,坡下一米处有河水水位衝出的一个小平台,
大约一尺来宽。
狐狸每天从水沟缓坡的河岸跃到小平台,再从小平台跃进河谷。
小平台的积雪已经被狐狸踏平,这是物儿的必经之地和跳跃落脚之地,
也是卫淮和孟川所说的“卡口”,是“定对”的好地方。
这种事情其实说不清楚,但看到了就会很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