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没有袁崇焕的运气与崇禎大礼包(1/2)
第119章 ,没有袁崇焕的运气与崇禎大礼包
在这个时代,大明军队对於火枪火炮技术的研究,说是荒废都算轻的,简直是在大踏步地后退。如今,连大炮都得向葡萄牙进口,颇有徐晨后世那个霸主国的“风范”。
想当初,明初就研究出了三段击、五段击的战术,可对当下的明军而言,这已然是无法复製的战术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明朝廷习惯无偿徵发工匠,有时候甚至连材料费都要工匠自行承担。即便朝廷出了材料费,经过层层盘剥,到工匠手中也就所剩无几了。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匠为了减少自身损失,自然是能把枪管做得多薄就多薄。一桿枪的成本能降低二两银子以下,可这样的枪能不能用,就成了未知数。
有人或许会问:“大明不是有一套“物勒工名』技术吗?”
那不过是洪武朝的老黄历罢了。如今的大明官员,哪还有那份责任心?大明朝廷,又哪还有洪武朝的组织力?
在一些人眼中,士兵不过是一群“丘八”,死了就死了。反正大明朝有亿万百姓,还怕没人参军报效国家?
大明朝组织度已然溃散,火枪到了明军手里,自家生產的火枪、火炮炸死自己人的数量比炸死敌人的还多。这就导致明军士兵更青睞弓弩,毕竟弓弩哪怕腐朽了,也不至於把自己炸死。
连火枪、火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再谈什么战术,简直就是笑话。
当然,明军的老对手蒙古人,他们別说火枪火炮了,就连披申骑兵都没多少。明军靠著自家的有甲家丁,多数时候还是能把蒙古人打得落流水。就如同“地球online”有著优秀的匹配机制,总是让敌我双方处於一种动態平衡之中。
然而,后来出现了披甲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凭藉八旗制度,又把採用家丁制度的明军打得节节败退。
而在米脂,忽然崛起一支强大的火器军队。说实在的,大明的將军们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贺人龙即便知晓护卫队火器厉害,却还是缺乏防范意识,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到了火炮射击范围內。
城墙上,徐晨正努力调整火炮的角度。没办法,整个护卫队里,就属他火炮射得最准。好歹他是个高中生,懂得地心引力、三角函数这些知识,能够大致推算出火炮的射击位置。
徐晨仔细瞄准贺人龙和他的大旗,而后大声命令土兵:“填装火药!”土兵们迅速將火药填入炮膛,接著把炮弹放进去,最后又用一些碎布仔细压实缝隙。
“开炮!”徐晨一声令下,他和其他炮手同时点燃引线。
“砰砰砰砰!”四枚炮弹带著尖锐的呼啸声,朝著贺人龙的军队飞射而去。
“轰轰轰轰!”四枚炮弹准確命中贺人龙的军队,战场上顿时血肉横飞。其中一枚炮弹更是擦著贺人龙的头顶飞过,直接砸到了他身后。
贺人龙惊得冷汗直冒,声嘶力竭地大吼:“快撤退!”
大明的军队进攻可能不擅长,但转进如风,即便是光头那也得拜师学艺,
3000军队呼啦啦的往后方转进。
徐晨站在城墙上,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看来得想办法弄个能调节高度的机器,不然这火炮精度实在没法保证啊。”
这个时代的火炮精度確实太差了。
为了提升火炮射击精度,徐晨已经尝试了很多办法。首先,他让这4门火炮的口径儘可能一致,差距控制在一分之內;火药採用定装方式;炮弹也实现了標准化。
这几项操作说起来不难,甚至可以说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做好这三点后,炮弹不再像以前那样乱飞,精度能控制在两三丈的范围。在这个时代,火炮的主要对手是严整的军事方阵士兵,这样的精度足以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徐晨这4门火炮唯一的缺陷就是角度无法调节。他在开炮前就预感到很难射中目標,最后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
“袁崇焕果然不是谁都能当的,他那一炮估计是把一辈子的运气都用完了。”徐晨忍不住吐槽道。
徐晨原本是想复製一下袁崇焕的战术,要是在开战之前就能击毙敌人的先锋大將,对明军的军心士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显然他没有袁崇焕的那个运气。
好在徐晨也只是抱看试试看的心態,本来就没抱太大希望,接下来就只能靠真刀真枪地打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