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72章 ,歷史的滚滚车轮之下,地主终將被碾碎

第172章 ,歷史的滚滚车轮之下,地主终將被碾碎(1/2)

目录
好书推荐: 红楼:朕贵为天子,开后宫怎么了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超品炼丹师:从照顾师姐开始炼丹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我成为权臣死遁后,皇上黑化了 斩神:开局执掌命运,加入假面 女尊:没有龙王命,偏有龙王病 庆余年之范家嫡长子 重生42血染逃荒路 大学生创业,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172章 ,歷史的滚滚车轮之下,地主终將被碾碎

崇禎二年(1629年)八月三日。

五原城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就是来找陈子龙的徐光启他们。

他们这一路可谓是波折不断,先是在沙漠遇到了沙尘,要不是找到了驛站,差点死在沙漠,到了云中城,满心期待能在那里找到陈子龙。然而,在云中城四处打听消息后,却得知陈子龙去了五原城。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折返前往。好在黄河在河套地区水流比较平稳,大同社为了快速运输物资,修建了码头,还製造了大量的平底船用於货物运输。他们这一路坐船前行,倒也不算太过辛苦。

在五原城他们四处打听,经过半天的寻找,终於在一个临沃农场找到了陈子龙。

不过,严格来说並不是徐光启他们主动找到陈子龙的,而是陈子龙先知道了他们的到来。毕竟像他们这样一群读书人来到五原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醒目了。大同社很快就发现了他们,並且了解到他们在打听陈子龙的下落。就有社员向陈子龙匯报了这个情况。

此时的陈子龙,得知自己的老师和好朋友千里迢迢跑到河套地区来找他,內心五味杂陈。他既感到愧疚,又有一丝惶恐。愧疚的是,觉得自己拖累了老师和朋友,让他们为自己奔波劳累;惶恐的是,害怕老师和朋友不支持他在这里的事业。

这一年多来他负责主持河套的屯垦工作,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他带领著眾人修建了三条水渠,

开垦出上百万亩土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在河套建立的事业,让他產生了极其强烈的自豪感。以至於他都忘记了现在大同社在朝廷眼中是叛逆,他现在的行为严格来说也是在帮助叛逆。

直到徐光启他们找过来,他才猛然意识到这一点。而后他开始担心老师和朋友们会阻止他继续留在河套,但他真的不想离开。在河套的这一年时间里,他获得的成就感是在家乡十几年都未曾有过的,他想要彻底完成河套屯垦。

而徐晨得知徐光启来到河套之后,心中大喜。他跟著陈子龙一起来迎接徐光启一行人。对徐晨来说,徐光启是大明最顶尖的科学家,哪怕徐光启只是把自己的书籍留下来,都能给大同社带来巨大的帮助。

就这样,徐晨和陈子龙两人各怀心思,在农场门口迎接徐光启他们。徐光启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学生,他快步走到陈子龙面前,上下打量著他,感嘆道:“臥子你变化好大,为师都快不认识你了。”

夏允彝等人更是吃惊地说道:“臥子,你这是在河套吃了多少苦,整个人都黑了。”

陈子龙看著自己的好友,笑著回答道:“虽然在河套吃了不少苦,但某很快乐。这一年我终於做了一些实事了。”

而后,他赶忙引荐道:“老师,这是大同社长徐晨。”

徐晨恭敬地行礼道:“后辈徐晨见过徐师。”

徐光启看著眼前皮肤黑、如同老农一般的徐晨,吃惊地问道:“你是晓之?”

徐晨和徐光启书信交流的时候,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取了一个“晓之”的字,有太阳初升之意。

徐晨现在的模样,不仅让徐光启吃惊,连夏允彝也惊讶无比。他们知道徐晨是有学问的读书人,如今更成了一方首领,手中掌握著几万大军,治理著百万的百姓。

他们原本想像徐晨要么是像曹操那样的乱世梟雄,或者是像刘备那样仁厚的君主,但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像一个普通的农户。

徐晨却爽朗地笑道:“正是,这半年来某都在河套,大漠的太阳毒辣,就成现在这模样了。但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我等的辛苦,哪有河套现在这百万的田地。”

而后徐晨钦佩道:“您带来的《农政全书》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我们大同社教导社员农耕可缺不了徐师的书籍。”

接著,徐晨继续说道:“今天就由某来带徐师你们看看我们这一年的成果如何?”

徐光启思索了片刻,缓缓点头,算是认可了。

夏允彝这一路上虽然对徐晨口诛笔伐,但真见到了他,反而有点不敢开口了,只能默默地跟在徐光启身后。

而后,徐晨问道:“各位能骑马吗?”

眾人齐声回答:“可以!”

於是,徐晨命人牵来了几匹马,而后带领他们来到临沃第一农场。远远望去,这所看似农场的地方,实际上和一个村子差不多。农场里,错落有致地分布著一间间房屋,周围是大片绿油油的农田,田地里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片即將丰收的场景。

徐晨笑著向徐光启等人介绍道:“河套土地平坦肥沃,这个农场有5000亩土地,两万亩的草场,上百户人家过著半牧半耕的生活。”

徐光启他们远远就看到农户们在田间忙碌地收割著庄稼。为了提振粮食產能,这个农场只有少数田地种著大豆用来肥地,靠近水源的地方也种了上千亩的小麦,余下的都是玉米、红薯和土豆。

这样的场景正是徐光启最愿意看到的,他甚至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动,亲自下到地里收割了一个土豆。拿在手中,他惊讶地说道:“这些土豆怎么比老夫在天津卫种植的还要大?”

徐光启仔细地掂了掂手中的土豆,这个土豆比一个鸡蛋稍微大一点,重量比他在天津卫种的土豆要重一倍左右。这是一个极其令他惊讶的重量,这意味著同样的土地在河套种植土豆的產能比天津卫要高一倍以上。

徐晨笑著解释道:“可能是河套的土地和地理气候都更加適合土豆的种植吧。”

徐晨这並非是在哄徐光启,他心里確实有这样的想法。他记得寧夏这一带是很好的土豆种植基地,最高產能好像能达到2-3吨,据说种上两三季加起来的產能能破万斤,所以他一直对寧夏这里的土豆种植基地格外留意。

徐光启提议道:“我们弄一亩地看看產能。”

於是,徐晨、陈子龙和夏允彝一起动手,选了一亩土地进行收割称量。一番忙碌之后,得出的產能是530斤。

徐光启惊嘆道:“接近四石!”这个数字让他十分惊讶。

徐晨满怀信心地说:“这些土地都是新开垦的,明年多施肥、多浇灌,亩產还能继续增加一些。”

徐光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曾上书朝廷推广玉米、土豆和红薯,然而10多年过去了,

依旧不见成效。没办法,他自己在天津卫推广,也只能影响天津卫一地,到现在这三种作物的种植范围依旧很有限。反而关中因为徐晨的原因,开始大范围地出现土豆、玉米和红薯。这其中的差距让他感概方千。

隨后,徐晨带领徐光启他们参观五原城。五原城是一座全新的城市,由於大量的劳动力都投入到修水利设施和开荒上面了,修建城市的人手稍微少了一些。尤其是现在到了农忙时节,大量的人手都去秋收了,五原城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工地。虽然已经修建好了一些建筑,但大部分还是半成品。

徐晨在修建这座城池的时候,充分考虑了集中性与方便性,完全以方便大规模农业生產和生活为目的。中心区的镇子上,各种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都有合理的设计,县衙、学校、幼儿园、广场、园、运动场,还有商铺,特別是未来的重头戏一一工厂区,都进行了统一规划。上下水系统的设计也有长远的规划,不过现在路面还不是硬质的,以后挖沟铺设也来得及,规划是按照80年代县城模样规划,当然现在还只是一个雏形。

徐光启皱著眉头问道:“这么大的工程量,百姓能受得了吗?”

陈子龙赶忙解释道:“老师,现在百姓不怕有差事,就怕没差事,没差事就要饿肚子。在大同社地盘上是没有役的,大家做事情都是有工钱的,还管饭,所以大家巴不得一年到头都有活干,

这和朝廷的役是不一样的,我们这是以工代賑。”

他接著说道:“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哪怕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一样的。这一年多来,有好几万蒙古人在我们这里找差事,他们也靠著这份差事养活一家人。”

夏允彝质疑道:“僱佣这么多人,你们大同社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钱財。”

杜麟征马上拉住他,夏允彝这才反应过来,士绅的钱財就是他们的钱財,大同社凭藉两府之地,財政收入就抵得上半个朝廷。想到这里,他们看到这些工程就觉得有点膈应了。

徐光启却不在意这些,他继续问道:“即便人力可以解决,但物力你们又如何解决?河套可没有多少货物,要是全部从延安府运输,只怕你们大同社也承受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乃木坂之上行的坂 从民俗文字游戏开始救世 难道我就是神 港综:从龙城岁月开始 从机甲坟场开始无限进化 国运游戏王:只有我知晓卡图故事 战锤:当狼王收养了赛亚人 照美冥:向水影大人献上忠诚 领主:从打造植物要塞开始 没钱上学的我只能去当邪神了
返回顶部